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批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常州市200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04-0014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发〔2004〕15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2004-02-11 公开日期:2004-02-13 废止日期:2017-12-29
内容概述: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拟定并下发常州市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批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常州市200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意见的通知
常政发〔2004〕15号

  关于批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常州市
  200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经研究,现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拟定的《常州市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意见》批转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二月九日

 

常州市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意见

  2003年,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把握机遇,扎实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6.6亿元,同比增长78.6%,增幅比上年提高47.5个百分点,投资总量超过了2001年和2002年两年投资的总和。同时,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达到250.8亿元和266.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和60%,初步形成多元投资、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4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趋好和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好形势,全市投资工作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和积极利用外资的方针,牢固树立加大有效投入是加快“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进程重要保证的思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在2003年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现就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004年全市投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投资增长与投资效益的统一。

  主要目标:根据市人代会确定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2004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0%,达670亿元。

  按地区分,金坛市56.5亿元,增长50%;溧阳市79亿元,增长50%;武进区170亿元,增长50%;新北区113亿元,增长50%;天宁区50亿元,增长50%;钟楼区49亿元,增长50%;戚墅堰区9.6亿元,增长50%。

  按行业分,市直属工业23.7亿元,增长40%;建设局50亿元,增长50%;交通局70亿元,增长125%;水利局10亿元,增长22%;供电公司11亿元,增长23.9%;信息办8.8亿元,增长10%;教育局1.2亿元;卫生局2.5亿元,增长4%。

  安排全市重大建设项目98项,总投资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4.5亿元。其中,农林水利项目5项,总投资4.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亿元;工业项目35项,总投资3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7.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2项,总投资2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5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3项,总投资29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9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3项,总投资3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1亿元;市场及旅游项目5项,总投资1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5项,总投资4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6亿元。

  二、重点投资领域

  (一)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建设。以建立河流防洪保安体系为目标,加快武宜运河改道拓浚工程的建设,加强横塘河治理南北枢纽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澡港河南段综合整治续建工程。继续加大对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投资力度。

  交通建设。加快建设城乡综合交通网络、便捷畅通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年内着力推进常宁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扩容、扬溧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常澄高速公路常州段建设,开工建设西绕城高速公路。加快312国道改造、金武线、S338东西段改造、S122仿仙-西夏墅、东环线北延伸线、金宜线北延伸线等一批干线公路的建设,加快形成区域高等级公路网。加快推进京杭运河市区段改线、录安洲开发一期等重点工程的实施。

  市政建设。围绕特大城市的发展规模,进一步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形成便捷畅通、较为完善的市政道路网络,拉开城市框架。新建长江路(312国道-城北干道)、龙江路(武进区界-312国道)、青洋路(312国道-外环路)、新岱路新北区段等南北向城市骨架干道,拓宽改造常澄路、常戚路、关河东路,荆川路、荆川东路、清潭西路。配合沿江开发,加强城市防污治污设施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江边污水处理厂一期及排江工程,开工建设武进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推进一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强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加快实施天然气利用一期工程。

   城市环境建设。突出现代文明城市特点,创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建立和完善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物种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开工建设新市滨河绿地(西环一路-芦墅路河段北侧)、市民广场、南大街西侧绿地、南市河滨河绿地、桃园滨河绿地等工程,结合道路建设配套实施两侧绿化工程。年内建成青枫公园、荆川公园敞开扩建以及淹城遗址森林公园二期工程。

   小城镇建设。优化城乡经济社会结构,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小城镇发展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乡镇企业的空间布局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积极组织和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小区聚集。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促进生活方式城市化,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配合做好京沪高速铁路常州段的前期工作。加快沪宁杭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电力建设。开工建设常州电厂2×600MW一期工程、戚电厂2×39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加紧推进江苏溧阳1500MW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实施500KV武北变工程,220KV电子园、马杭、方麓、白荡、嘉泽变电工程,完成220KV前黄、茶亭、遥观扩、旧县变送出线路及110KV东方、马杭、寨桥、安家、柳墅、北港、焦溪、崔南、东安、卢西、凤墅、城西、上黄、城北变扩建工程。

  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实施3G移动电话网、城域网二期工程、无线市话网络优化扩容工程、CDMA网络扩容、基础网络改造建设等工程。

  (二)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实现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加大各类开发区及乡镇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各类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提高工业的集中度和集聚效应。重点推进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新型原料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常州康泰化工有限公司氟系列产品化工工业园、常州赛米微尔微电子有限公司赛米微尔电子项目等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年内建成常州盘固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江南实业集团年产30万吨高档冷轧薄板、常州钟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光解膜多功能膜的开发和生产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宽厚板项目的实施。

   (三)社会事业

  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常州市北郊中学新北校区、中医院门诊病房大楼、常州市卫生学校新校区、妇幼保健医院病房楼建设;开工建设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及人防综合工程、博物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工程;建成大学城二期、天宁宝塔等重点工程。

  (四)市场及旅游

  以布局调整和市场升级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建设湖塘纺织产业中心、漕桥江南石材市场一期、中国江苏塑化城等工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常州市旅游集散中心、天目湖观光大道工程、常州宾馆改扩建工程的建设。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投资目标责任制。全社会投资增长目标实行地区、部门负责制,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层层抓落实。加强对投资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切实把它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落到实处。做到定责任、定目标、定考核、定奖惩。对重点项目要建立台账制度,实时跟踪督查,准确提供和反映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同时,坚决落实投资目标责任制,将市下达的投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发展不动摇、坚定信心,确保全市投资目标的完成。

  2.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是实现全年投资增长目标的关键,要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改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重点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各地各部门对全市98个重点建设项目,要逐个予以落实。总的要求是,抓好一批在建项目,确保一批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全面开工,加快竣工一批重点项目。加强对重点项目年度目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帮助重点项目单位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对于因资金不足而影响工程进度的,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

  3.加快利用外资步伐。我们要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龙头作用,加大对跨国公司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动承接,重点吸引IT产业、石化类大项目落户我市。同时,在进一步利用外资上,要实行观念提升和方法更新。在继续有选择地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建设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采用投资资金、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吸收利用外资,鼓励国际资本收购、兼并我市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吸引外资的各项政策措施。

  4.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民间投资。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投资。要把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增加民间投资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放宽个体、私营经济投资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高效农业建设。加强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咨询服务,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增长的良好外部环境。

  5.继续争取国债资金的支持。今年国家将继续发行国债,重点投向工业技改、高新技术产业及改善环境、治理污染等一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项目,我市要积极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债项目盘子,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争取,各地方、各部门密切配合,选好选准项目,及时组织上报和争取。二是抓落实,切实做好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认真做好资金调度,切实保证项目进度。要首先安排好国债结转项目,确保不留资金缺口。要争取银行加大对国债项目的贷款支持。三是抓实施,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四是抓跟踪,要做好国债项目的跟踪检查,对所有国债项目的建设进度逐月跟踪检查,切实执行报表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

  6.加大重大储备项目工作力度。重大项目储备,有利于投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辖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获取项目信息,不断充实项目库,挖掘和培育一批重大储备项目,并超前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真正做到抓当前、想长远,实施一批、准备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

  附表:2004年常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