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常州市2005年质量振兴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常州市2005年质量振兴工作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常州市质量振兴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前实际,现就2005年全市质量振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广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以质取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强质量标准化管理,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关注质量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继续加大打假治劣工作力度,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地区形象,为我市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壮大名牌队伍。2005年,全市要力争新创中国名牌产品3只以上,新增国家免检产品5只以上,新创省级名牌产品5只以上;市级名牌滚动发展,保持在200只左右。
2、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2005年,武进区争创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区);金坛、溧阳两市进入全省“质量兴市”活动第二批试点市县行列,力争年内通过省级验收;其他辖区也要根据各自实际,组织开展“质量兴区”工作。
3、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要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主导农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重点产品、名牌产品85%以上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全年新增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55家;产品质量国家和省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产品、名牌产品国家和省监督抽查合格率力争100%,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步提高。
4、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培育省级名牌农产品2只和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20只;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检测体系。
5、进一步优化质量工作环境。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不发生严重的区域性假冒伪劣大案要案;加强质量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营造更加浓厚的质量诚信氛围。
三、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分管秘书长、常州质监局局长和市经贸委、市委农工办、市委宣传部各一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科技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农林局、外经贸局、卫生局、旅游局、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国检局、人行中心支行各一位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市质量振兴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常州质监局,负责有关质量振兴的日常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始终把质量振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区)”活动,做到科学引导、依法行政、有效服务,推动全市质量水平持续提高。
2、不断夯实质量基础。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研究探索质量管理的新途径,积极推广用户满意度、精益生产、“6δ”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通过改进管理、苦练内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全面贯彻ISO9000族标准,扩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覆盖面,鼓励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同时选择部分企业进行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试点,争创国家质量奖;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一步凸显科技在质量振兴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质量促进和保证机制,抢占发展制高点。
3、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名牌是城市的名片和制造业升级的标志”的理念,坚持把开发、培育、创造、宣传、保护、发展名牌产品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和紧迫任务,切实加大政府引导、组织、推进、奖励力度,打破所有制界限,形成更加良好的名牌创建机制和氛围;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重视企业的战略规划、文化建设、质量保证和形象宣传,加快培育和开发一批品质过得硬、市场叫得响、用户信得过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群体;同时,以名牌优势企业为核心,推动企业联合重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放大名牌效应,壮大名牌、名企及名企业家队伍。
4、强化涉及“民生”的计量监管。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规范检定校验行为,提高保障服务水平,重点是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电信服务企业和农产品购销中的有关计量、计时、计费器具的监督检查,提高对水表、电表、燃气表监管的有效性,巩固对集贸市场、餐饮业等领域计量监管的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5、突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切入点,组织对生产领域的食品质量整顿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危害较大的突出问题,确保放心消费;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充实基层监察力量,改进安全监察方式,强化现场监督检查,深化重大危险源普查,督促重大隐患整改,落实各级安全管理责任,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一方平安。
6、继续完善打假联动机制。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发挥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综合执法、齐抓共管的优势,认真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依法惩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重点围绕武进区的营养保健品、电光源和建材,新北区的汽摩灯具及配件,金坛市的农药化工产品、油泵油嘴,溧阳市的建筑钢材、水泥等产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同时,加大对假冒卷烟、名酒、劣质食盐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监管有效的市场秩序和环境。
7、严格质量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明确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对工作推进有力、成绩突出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个人,市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8、积极营造质量振兴社会氛围。大力倡导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大众质量观,动员和组织广大企业及人民群众积极投身质量振兴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采取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质量振兴事业,推介质量管理经验,塑造名牌企业形象,揭露假冒伪劣现象,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广泛开展质量法制宣传和“质量月”、“质量万里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专题活动,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的环境和风气,共同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