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
序号
|
具 体 内 容
|
完成时间
|
牵头部门
|
责任部门
|
配合部门
|
总量目标
|
1
|
全市民营企业实现GDP180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150亿元,增长20%;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70亿元,增长15%。
|
2010年
|
经贸委、发改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统计局
|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700亿元、实现利税300亿元,年均增长25%。
|
2010年
|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统计局
国税局
地税局
|
创业目标
|
3
|
确保新增私营企业18000户,累计达到6.2万户,力争达到6.6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5万户,累计达到13.3万户,力争达到13.8万户;新增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360亿元,累计达到1140亿元,力争达到122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30万人。
|
2010年
|
工商局、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
4
|
培育创业服务示范机构20家以上;完成创业辅导、创业咨询、创业培训不低于60000人次。
|
2010年
|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工商联
工商局
劳动局
|
强业目标
|
5
|
新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200户;形成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集团)70户,其中20-50亿以上的20户,50-100亿元的8户,超百亿元的6户。
|
2010年
|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工商局
统计局
|
6
|
民营经济有效投入3年累计不低于3000亿元。
|
2010年
|
经贸委、发改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
7
|
新增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境外投资5000万美元;全市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年平均增幅达到15%。
|
2010年
|
外经局
|
各辖市区政府
|
|
8
|
形成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乡镇工业集中区2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的8家;形成市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25个,其中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15个,100亿元以上的8个。
|
2010年
|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
优化目标
|
9
|
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增幅达到27%;民营科技型企业总数从803户增加到1500户,每年净增不低于200家;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640家增加到800家以上;民营企业每年技术研发投入不低于70亿元,三年累计250亿元以上。
|
2010年
|
科技局
|
各辖市区政府
|
统计局
|
10
|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达到200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40家。
|
2010年
|
|
科技局、经贸委
|
|
11
|
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0家以上。
|
2010年
|
|
经贸委、科技局
|
|
12
|
新增中国名牌9只,省级名牌产品30只。
|
2010年
|
|
质监局
|
|
13
|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只,新增省著名商标25只。
|
2010年
|
|
工商局
|
|
14
|
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5只。
|
2010年
|
|
质监局
|
|
15
|
新增国家标准制修订50项、行业标准70项。
|
2010年
|
|
质监局、科技局
|
|
16
|
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0户以上。
|
2010年
|
金融办
|
各辖市区政府
|
发改委
经贸委
工商局
|
17
|
推进300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010年
|
|
经贸委
|
工商局
|
服务目标
|
18
|
全面完成“183”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
2010年
|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
19
|
全市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达20亿元,年担保总额达100亿元。
|
2010年
|
|
经贸委、财政局
|
人行
银监局
工商局
|
(一) 产业升级工程
|
20
|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
|
2010年
|
|
经贸委、发改委、环保局
|
|
21
|
将常州打造成国内领先的动漫产业基地、重要的软件产业化出口基地和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或示范区)。
|
2010年
|
科技局、外经局
|
各辖市区政府
|
|
22
|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
2010年
|
|
发改委、经贸委
|
|
23
|
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
2010年
|
|
经贸委
|
|
24
|
积极发展新型农业。
|
2010年
|
|
农林局
|
|
25
|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2010年
|
|
农工办
|
农林局
工商局
|
26
|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
2010年
|
|
发改委
|
(二) 做强做大工程
|
27
|
做强做优重点产业,拉长做深协作配套产业链。加快实施“8880”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工程。
|
2010年
|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
28
|
突出重点,做精做优特色企业,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
|
2010年
|
|
经贸委
|
科技局
|
29
|
选择100家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年平均增长在30%以上的高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
2010年
|
|
经贸委
|
|
(三) 有效投入工程
|
30
|
及时转发、宣传国家鼓励民营企业投入的相关政策,指导民营企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农业以及节能环保业的投入。
|
2010年
|
|
发改委、经贸委
|
|
31
|
每年下达民营经济有效投入考核目标,并确保完成。
|
2010年
|
发改委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
32
|
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制造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
2010年
|
发改委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
33
|
减少审批环节,为民营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
2010年
|
|
行政服务中心
|
|
(四) 创业富民工程
|
34
|
每年制定专门的宣传计划,加大创业宣传力度。
|
2010年
|
|
宣传部
|
|
35
|
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各类人员创办企业。
|
2010年
|
劳动局 人事局
|
各辖市区政府
|
|
36
|
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基地等服务示范机构认定活动。
|
2010年
|
|
经贸委、工商联、工商局
|
|
37
|
每年新增私营企业6000户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1.5万户以上,新增注册资本120亿以上。
|
2010年
|
工商局、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
(五) 园区集聚工程
|
38
|
加强对省级以上开发区的考核力度,强力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水平。
|
2010年
|
|
外经局
|
|
39
|
加强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考核力度,并加快发展一批成长型乡镇工业集中区。
|
2010年
|
|
经贸委
|
|
40
|
制定乡镇产业集群市级认定考核办法,并争取更多的乡镇产业集群成为省级以上产业集群。
|
2010年
|
|
经贸委
|
|
(六) 民企上市工程
|
41
|
制定有关措施,有效激发民营企业上市积极性。
|
2010年
|
|
金融办
|
|
42
|
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上市规划,确保每年有一批民营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
|
2010年
|
金融办
|
各辖市区政府
|
发改委
经贸委
|
43
|
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上市融资渠道。
|
2010年
|
|
金融办
|
|
(七) 以民引外工程
|
44
|
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民营企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在15%以上。
|
2010年
|
外经局
|
各辖市区政府
|
|
45
|
力争新增3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与我市民营企业合资合作。
|
2010年
|
外经局
|
各辖市区政府
|
|
46
|
组织更多的民营企业参加各种国际专业性、行业性“展览会”、“洽谈会”等,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
2010年
|
|
外经局
|
|
47
|
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推进境外投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创办企业。
|
2010年
|
|
外经局
|
|
48
|
民营企业境外投资企业数年均增长20%,中方投资额平均递增30%以上。
|
2010年
|
外经局
|
各辖市区政府
|
|
(八) 创新创名工程
|
49
|
每年建立一批市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
|
2010年
|
|
经贸委、科技局
|
|
50
|
制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市级认定考核办法,并争取更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2010年
|
|
经贸委、科技局
|
|
51
|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力争10家以上民营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
2010年
|
|
人事局
|
科技局
|
52
|
每年推进100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010年
|
经贸委
|
各辖市区政府
|
工商局
|
53
|
加快推进全市工商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
2010年
|
|
工商局
|
|
54
|
促进民营企业自觉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开展SA8000标准认证。
|
2010年
|
|
总工会
|
劳动局
|
55
|
制定具体的品牌培育计划,每年新增1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3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5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
|
2010年
|
|
工商局、质监局
|
|
(九) 服务支撑工程
|
56
|
加强银企合作,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
2010年
|
|
人行、银监局
|
|
57
|
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
|
2010年
|
|
经贸委、财政局
|
人行
银监局
|
58
|
设立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对微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
2008年
|
|
经贸委、财政局 人行、银监局
|
|
59
|
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和发展。
|
2010年
|
|
经贸委、民政局、工商联
|
|
60
|
每年组织50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到清华大学、中央党校等地进行短期培训。
|
2010年
|
组织部
|
经贸委、工商联
|
|
61
|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办好“企业发展趋势”报告会。
|
2010年
|
组织部
|
经贸委
|
工商联
|
(十) 组织保障工程
|
62
|
加快建立健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组织体系。
|
2008年
|
民发办
|
各辖市区政府
|
|
63
|
将民营经济发展跃升的主要指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分解考核。
|
2010年
|
|
发改委
|
|
64
|
按照民营经济三年跃升计划,每年进行重点目标、工作分解,并跟踪考核,滚动实施。
|
2010年
|
|
民发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