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区港联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10-0008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办发〔2010〕52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2010-05-07 公开日期:2010-05-07 废止日期:2020-11-24
内容概述:为充分发挥我市口岸平台功能,进一步深化口岸与各辖市区的互动合作,放大口岸效应,更好地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常州市“区港联动”实施方案。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区港联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常政办发〔2010〕52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常州市“区港联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七日

常州市“区港联动”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我市口岸平台功能,进一步深化口岸与各辖市区的互动合作,放大口岸效应,更好地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常州市“区港联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常州港为龙头,以口岸查验服务平台及出口加工区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叠加功能、延伸政策、互动合作,完善口岸功能,创新监管方式,打造物流平台,强化协调运作,加快推动口岸功能向辖市区、经济开发区延伸辐射,增强口岸综合效能与服务效应,吸引更多企业从常州口岸进出货物,努力实现“便捷、高效”通关,推进常州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建立联动平台。加快建立常州口岸(常州港口岸、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等)、各查验部门与辖市区、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专题园区之间的联动机制和互动平台。

  2.增强辐射能力。全面启动“多点申报、码头放行”通关模式,将口岸功能和快速通关便利延伸到各辖市区,增强口岸辐射能力,放大“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效应。

  3.发展口岸物流。积极做大做强常州港物流平台,大力发展口岸物流产业,加快构建口岸物流体系。

  三、工作重点

  1.全面启动“多点申报、码头放行”通关模式。通过常州港进出口的集装箱货物,可就近选择查验部门本部、直通点、出口加工区及武进、溧阳办事处等办理通关手续,并根据需要选择“二次转关”、“直通”、“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通关查验模式。企业在办理进出口货物申报手续后,直接到海关、国检码头业务现场办理货物验放手续,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1)“二次转关”:开展海关码头业务现场对各海关办事处(及出口加工区)的二次转关业务。对从常州港进口的集装箱,海关码头业务现场办理二次转关手续,经监管运输至各点监管场所,由进口企业就近选择海关办事处办理申报、查验及放行手续;对从常州港出口的集装箱,由出口企业就近在海关、国检办事处办理申报、查验、放行及出口转关手续后,经监管运输至常州港,海关码头业务现场办理二次转关及监管货物上船手续。

  (2)“直通”式通关:对本市出口货物由企业就近办理申报、查验及放行手续。在查验机构加施封志后,由符合监管条件的物流车队运输至常州港,办理货物出运手续。进口货物在运抵常州港后,经查验部门查验、核销转关单、加施海关封志后,由符合监管条件的车队运输至各点监管场所,企业在各点办理申报、查验及放行手续。

  (3)“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积极提供对海关B类以上企业申请的南京海关关区内区域通关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海关A类管理企业覆盖面,进一步推动A类及以上企业在南京关区以外的区域通关业务;在现有海关申报系统支持的进出口业务范围内,积极提供常州海关及各办事处之间的隶属海关内的区域通关业务。

  2.积极推动监管创新与优质服务。进一步推行进口舱单提前确认操作,实现“进口提前申报,货到快速放行”,积极探索“无纸化通关”,加快推动“诚信通关、分类通关”,为信誉好、进出口量大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通关服务。进一步创新陆运、水运货物联动监管模式,推行“跟踪检疫”、“视频监管”和“联合查验”等监管模式,完善“口岸延伸,直通放行”的检验检疫模式。继续强化“5+2”全日制和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缩短审批时限,畅通“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通关服务。

  3.进一步增强口岸功能和物流平台。加快录安洲港区建设,增强码头作业和集装箱运输能力,加紧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基地和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常州机场空港口岸临时开放和对外开放,培育、促进空港口岸物流产业集聚。进一步整合海关直通点与常州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加快构建以水港、空港口岸为龙头,以常州出口加工区和武进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海关、国检等查验办事机构为支撑,以直通点、铁路口岸为疏导的常州口岸物流体系。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多式联运,延伸进出口货物分流、分拨业务。

  4.建立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口岸服务与联系协调制度。进一步发挥口岸管理与查验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口岸部门与各辖市区及开发区互动合作,积极参与和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与重大项目建设,变“事后”服务为全过程、全方位、主动高效、个性化服务,努力提供“及时、有效、积极、准确”的政策咨询与信息服务,进一步增强口岸服务的功效和作用。

  5.积极探索跨地区、跨区域口岸合作。进一步加强常州口岸与上海海港、空港等口岸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更加稳固可靠的合作关系,积极争取为企业跨地区转关创造便利,简化通关环节,缩短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拓展更大空间,全面优化常州口岸通关环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市政府成立“区港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兼任组长,成员包括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各辖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市口岸办、常州海关、国检、海事、边检、交通运输等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常州机场、常州火车站、录安洲码头负责人等。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方案,分析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遇到的问题。

  2.制订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根据“区港联动”实施方案,结合各地、各部门、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建设规划、联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空间布局、政策设计、业务流程、信息平台、系统建设、运行模式以及分步实施方案等。

  3.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加强辖市区各报关现场海关监管场所与常州港码头的业务对接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集装箱转运区、国际采购中转区等功能区块,实现集装箱综合处理与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联动。同时,加快建设符合通关监管要求的监管场所(码头分流场所)及符合监管要求、承运监管货物的运输车队。加强相关企业、码头、物流等单位的协作配合,逐步建立统一的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和作业流。

  4.强化工作实效。区港联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口岸办,具体负责“区港联动”工作推进,并适时召集相关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直通点、辖市区商务局以及码头、船代、货代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建立联席会议和会商制度,具体组织实施和推进。同时,切实加强工作宣传,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并选择重点区域进行工作试点,在此基础上,更加有序地实施工作方案,努力建设“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通关环境。

  为使此项工作更具有成效性和实际操作性,经研究,选择武进区作为试点,由市口岸办、常州海关、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会同武进区政府具体实施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后在全市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