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2011年至2015年地方志工作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11-0010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办发〔2011〕79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2011-07-11 公开日期:2011-07-1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2011年至2015年地方志工作规划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2011年至2015年地方志工作规划》的通知
常政办发〔2011〕79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2011年至2015年地方志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常州市2011年至2015年地方志工作规划

  地方志是传承历史、资政教化、存史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至2015年,是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完成全市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关键时期。为推进全市地方志工作的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常州市2011年至2015年地方志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市地方志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准确地记载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历史和现状,积累保存地方文献,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功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地方志机构建设,不断创新地方志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把发展作为地方志事业的第一要务,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地方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为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又好又快地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精心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切实加强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强化地方文化研究;进一步做好地情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工作,努力编纂出版时代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经得起现实评判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二、主要任务

  (一)全力开展地方志书编修工作

  1.全面完成《常州市志》(19862010)编纂出版任务。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和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常州市志》(19862010)全志分50卷,约400万字。2011年完成全部初稿,形成总纂篇目;2012年进行总纂;2013年进行省级评审;2014年至2015年出版。

  2.全面完成第二轮辖市区志编纂出版。2012年出版《金坛市志》(19882007)、《武进志》(19862007);2014年至2015年出版《溧阳市志》(19862007)。

  3.完成《常州省运会志》的编纂出版。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地方志特有体例完整记载常州市申办、筹办、承办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全过程,为后世留存资料。20116月完成全部文字的修改以及图片征集选配,201110月出版。

  4.推动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的编纂出版。有条件的单位积极编纂和续修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2011年重点完成常州市及辖市区《军事志》(公开版)、《常州国土资源志》(续修)、《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志》(19602010)等编纂出版;2012年重点完成《常州市编史修志志》(19812011)等编纂出版;2013年至2015年重点完成《常州卫生志》、《常州市公安志》、《常州市交通志》(续修)、《常州港华燃气志》、《常州市文联志》、《常州教育志》(续修)等编纂出版。完成部分镇(街道)志、村志的编纂出版。

  (二)着力推进年鉴编纂工作

  1.逐年编纂出版《常州年鉴》。强化监管,优化条目,优化装帧,优化设计。在精心编纂纸质版的同时,推出网络版、光盘版,提高年鉴利用率。继续尝试出版《常州年鉴》增刊。充分反映市委市政府的新思维、新举措,全面记录全市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把《常州年鉴》打造成记载常州、传承常州的重要典籍,介绍常州、宣传常州的靓丽名片。力争《常州年鉴》6月底前出版,努力做到编纂质量和出版时间在全省领先。

  2.编纂出版辖市区年鉴。逐年编纂《金坛年鉴》、《溧阳年鉴》、《武进年鉴》;新北、钟楼区继续编纂出版本区综合年鉴;天宁、戚墅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编纂出版本区综合年鉴。力争实现省提出的市、辖市区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的目标。

  3.编纂出版行业年鉴和专业年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单位编纂出版专业年鉴、行业年鉴,提倡专业年鉴、行业年鉴信息的多样化,实现各类年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三)征编出版地情书籍

  1.编纂大型工具书《常州辞典》。汇集常州历史上有影响的人、事、物,反映常州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浓缩常州历史精华的大型工具书,广大市民了解和学习常州历史的权威典籍。力争在2015年前启动。

  2.征编出版《天南地北常州人》(三)。征集海内外突出的常州籍人物及其事迹,在家乡与游子之间架设起沟通联系、增进友谊、促进交流、共创建设常州辉煌的桥梁。为常州引智、引资提供服务,为激励青少年刻苦学习、努力成才提供生动教材。

  3.征编出版通俗读物《口述常州》。征编一辑出版一辑,不定期出版,形成系列。以亲历、亲见、亲闻为基本要求,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反映常州在经济、文化、城建、人民生活、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再现生动的历史,还原历史上的常州。

  4.征编出版大型画册《恽代英》。为宣传、弘扬恽代英精神,传播、学习恽代英事迹,2015年恽代英诞辰120周年时征编出版大型画册《恽代英》。

  (四)开展旧志整理和资料征集工作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开展全市旧志收藏整理和资料征集工作。启动《常州旧志丛书》征编出版工作。

  (五)不断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1.办好季刊《龙城春秋》,以新颖的办刊理念、版面设计和文史特长,传播常州地方文化知识。

  2.完善龙城春秋网站。不断调整优化栏目,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传播地方志领域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提高点击率,使之成为常州市民学习、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

  3.建好地情信息中心。盘活存量,摸清家底,及时了解全市各行各业的出版物情况,通过有效的交换途径或购置等手段,不断丰富藏书。增加投入,改进设备,完善检索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全市地情资料文献收藏、编研和咨询服务的中心。同时为建造常州方志馆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六)开展地方志业务理论研究

  加强常州市地方志年鉴学会工作,扩大学术交流,发挥学会在地方志工作中的作用。结合地方志工作业务,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研究,及时解决地方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地方志工作理论创新,适时评选优秀论文和优秀地方志成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形成依法修志的良好环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的地方志工作体制,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市及辖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的任务之中,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确保全市依法修志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公开竞争、择优充实专业人才,大力培养中青年业务骨干,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熟悉地情、精通业务、爱岗敬业的地方志工作队伍。积极倡导和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精神。培训地方志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现代科技知识水平。充分发挥熟悉情况、精通业务、热心地方志事业的老同志作用。

  3.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联系实际,细化标准,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客观、系统、规范地编纂地方志书,力求多出精品佳作。

  4.加强目标考核责任制建设。落实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员,明确职责。年初对照五年规划确定当年工作目标,年终检查总结,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量化工作指标,定期检查考核,鼓励实干,奖励先进。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提拔使用相挂钩,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

  各辖市区地方志部门要根据本地党委政府和本规划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规划,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全面开展地方志工作,不断提高地方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开创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