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2008年常州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工作通报及2009年信息工作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758474445/2009-0001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银监发〔2009〕47号 发布机构:常州银监分局
生成日期:2009-03-10 公开日期:2009-03-1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回顾2008年银行业信息工作情况,对2009年的信息工作提出改进工作理念、准确把握方向、加大推动力度、完善信息网络等四方面意见。
关于印发《2008年常州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工作通报及2009年信息工作意见》的通知
常银监发〔2009〕47号
 

 

关于印发《2008年常州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工作情况通报及2009年信息工作意见》的通知 

 

政策性银行常州市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常州分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常州分行、经济紧密区支行,江苏银行常州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常州市分行,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现将2008年常州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工作情况通报及2009年信息工作意见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进一步做好银行业信息工作。

  附件:2008年常州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工作情况通报      2009年信息工作意见

 

 

二○○九年三月十日

 

附件

2008年常州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工作

情况通报及2009年信息工作意见

 

2008年,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视,积极部署,全员发动,多方协作,完善信息工作运行机制,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加强信息报送力度,使常州银行业信息工作逐步走上常规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08年辖区银行业信息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下半年,我分局共收到各银行业机构报送信息284篇,经认真筛选修编,上报江苏银监局60篇,上报市委市政府信息处7篇(从200812月起),被我分局录用32篇汇编成监管简报4期,其中2期常州银行业贯彻落实支持服务企业12条措施专辑被市委范燕青书记批示认可,被《常州日报》银行业专版录用16篇,被江苏银监局简报工作动态录用10篇,江苏银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辑录用1篇。

(一)信息报送积极性明显提高

自建立辖区银行业信息报送机制以来,信息工作得到了各银行业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家踊跃投稿,仅下半年,我分局办公室就收到各银行业机构报送信息284,特别是工行、农行、中行、交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单位均上报信息达25篇以上,信息较好地反映了各银行业机构的运营动态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好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二)信息作用发挥不断增强

一是信息发送范围扩大。通过《常州日报》银行业专版信息、监管简报、信息快报等形式,及时向江苏省银监局、政府部门、新闻宣传媒体反映监管工作和银行业工作动态、重点及成效。二是信息对外影响力加大。三季度,围绕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关爱有加、支持企业克难求进”要求,我分局组织加大调研、宣传力度,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反映辖区银行业支持服务企业12条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编发了2期“支持服务小企业”专辑简报、和1期《常州日报》银行业专版,专辑简报得到了市委范燕青书记的高度肯定,进一步提升了辖区银行业的影响力。三是信息工作实效增强。通过分析信息动态,发掘信息价值,积极为加强监管分析、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有力参考。如根据辖区银行业机构上报的涉嫌利用假票证骗取银行资金的案例信息,我分局领导作了批示要求监管科室对银行业机构今年以来先后发生的多起涉嫌利用伪造有价票证骗取银行资金的案情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作了防范假存单、假国债凭证、假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提示,充分发挥了信息调研对监管工作的促进和辅助作用。

(三)信息宣传沟通协作更趋密切

一是加强与银行业机构间的沟通。为提升信息质量和时效性,我分局通过常州银行业信息网电子邮箱、电话等方式,就信息的选题、切入点等方面与各单位信息员沟通和交流,为信息的有效反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二是加强与上级部门间的沟通。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上级信息报送的要点和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信息工作。同时,通过信息报送,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辖区银行业运营和监管中好的措施、做法和成效,提高辖区银行业机构的美誉度。三是加强与信息部门的沟通。我分局信息部门与监管部门间互动协作更加密切,对信息中发现的一些好的措施经验加以研究和实践,对反映的一些问题加以论证和风险提示,对一些成果反映加以宣传和推广,切实发挥信息工作对监管工作的有效作用。

(四)信息反映网络外延扩展

在编发常州银监分局监管简报、《常州日报》银行业专版、向主流媒体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我分局还开辟常州银行业信息“绿色通道”,直接向江苏银监局信息调研专栏报送信息60篇,并被省局简报工作动态录用10篇,占分局被省局总录用量(动态类)的18.5%,受到了省局办公室、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12月份,为加大反映和宣传银行支持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切实贯彻落实“国十条”、“金九条”的有力措施和成果,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地方经济服务中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地位,分局又开辟常州银行业信息快报,进一步畅通了与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的信息报送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内容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各银行业机构报送的信息内容来看,报流水帐、简单的叙述性的动态信息较多,与监管信息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的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信息缺乏提炼和归纳,标题、论点过于平淡,深度和新意不足,“求精、求准、求新”的意识还不够强,在文字质量上还普遍达不到语言精炼、论点鲜明、亮点突出的要求。并且仅限于片幅较短的动态性信息,自主报送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性信息尚为空白。

(三)信息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2008年我分局与各银行业机构办公室之间基本形成了信息报送网络,但从信息中反映的情况看,这项工作还基本停留在各办公室信息员层面,缺乏更进一步更深入基层的发动和沟通,双向信息反馈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加强。

三、进一步做好信息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改进工作理念,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同步推进”的指导思想。银行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将信息工作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把信息工作作为银行经营、风险防控、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总结经验、探索实践、指导工作、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持做到以一流的信息反映一流的工作。二是坚持“深入实际”的方法论。要以“关注宏观、捕捉焦点、跟踪热点、攻坚难点、着眼风险、强化预警”为信息主攻方向,主动深入基层,寻找信息线索,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深入反映实际情况。三是坚持“多出精品”的质量观。在追求“多编多送”重数量的同时,注重信息报送的质量,加强“勤思精改”,在沟通中相互启发,尽量在普通信息中挖掘信息闪光点,对信息在选题上提高敏锐性、构思上注重创新性,内容上要求详实性、频率上强调时效性,尽量避免信息出现“空、旧、平、迟”等问题。

(二)准确把握方向,达到三项要求。

一是信息反映要有高度。要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国家、上级部门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以及阶段性重点工作和要求,如当前可以密切关注和反映“保增长、促发展”一系列政策和银监会信贷监管政策调整等贯彻落实情况和效应问题,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农村金融深层次改革问题等。二是信息反映要有“价值”。信息要对服务经济有益,对领导决策有用,对经营工作有利,对监管工作有助,坚持把领导和有关部门时刻关注的、正在思考的、有待了解的问题,作为信息工作的切入点。三是信息反映要有“特色”。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金融的特殊性来反映热点情况,突出信息的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对“人无我有”的信息点,要体现本机构的特色;对题材重复的信息点,要“人有我精”,体现视角、立意独到。

(三)加大推动力度,完善三项机制。

一是建立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直报点制度。为了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及时效性,提升信息报送的深度和效应,拟建立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直报点,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反映工作的有效开展。银行业机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作用和主责任人作用,在3月份前,确立各自的信息直报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完备银行业信息的直报网络。二是完善信息工作通报制度。将采取定期召开办公室主任会议的形式对信息报送情况进行通报,在此基础上,按季以文件和常州银行业信息网公告形式通报银行业信息工作情况,加大通报力度,提高信息工作正面推动力。各银行业机构信息报送数量要求为,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每月报送动态类信息3篇,其中报送直报点信息1篇,调研类信息每半年报送1篇;其他行(社)每月报送动态类信息2篇,其中报送直报点信息1篇,调研类信息每半年报送1篇。三是要强化重点课题调研机制。常州银监分局办公室将依据当期信息调研重点,不定期编发调研提纲,做好重点提示和点题约稿,各银行业机构要做好“人员、时间、要求”三落实,精心组稿,上下联动,争取形成一批影响、有一定深度、既紧贴重大政策或监管导向、又体现银行特色的调研。

(四)完善信息网络,加强三方面沟通。

一是加强对外联系沟通。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对外宣传的力度,通过加强信息综合编发,加强对外沟通协调尽量向江苏银监局、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多报信息,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反映辖区银行业运行、经济金融新变化、新焦点、新问题、新成果,争取多录用,充分发挥信息作用。二是加强银行内部互动沟通。各银行业机构要深入业务部门、内控部门作好基础调查,有效提高信息质量。三是加强监管科室的联动沟通。在收集整理各机构上报信息基础上,及时向各监管科室反馈,多提供信息线索,做到信息共享、密切协作,发挥信息对监管工作的促进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