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4 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10120/2005-0000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档案局
生成日期:2005-01-18 公开日期:2005-01-1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一、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机制;二、与城市信息化试点同步;三、突出档案事业主体建设;四、积极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五、加强和改进业务指导工作;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2004 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2004年,全市档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档案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市档案工作,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总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档案服务大局工作、档案事业主体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法制化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水平,推动档案事业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机制,努力为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服务.

1、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电子文件中心.2004年5月,我们向市计委、市信息办争取,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纳入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内容,12月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常州市电子文件中心开通运行,使市委、市政府和市级机关各部门可公开的文件即时签发、收集、备份和发布,把原本归档10年后方可供查阅的文件,一下子提前做到即收、即发、即用,唱响了档案工作的今日歌.溧阳市、武进区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也列入《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2005年一2010年)中省试点单位,新北区文档中心为配合区电子政务的全面推行,加紧研制了办公自动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网络版软件,初步形成了市、区联动共建电子文件中心的热潮.这一举措符合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关于“市县档案馆为党委、政府指定的政务信息公开场所”之规定;符合国家即将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强制公开政务信息的要求;符合档案工作与时俱进为大局、为大众、为现实服务的趋势.江苏省档案局局长韩杰同志在12月28日常州市电子文件中心开通仪式和2005年1月10日全省档案局长会议上,肯定常州率先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有条件的地方可先行试点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的目标要求,这是常州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为全省档案系统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做出了示范.市委常委、秘书长盛克勤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电子文件中心开通运行工作会议,并对电子文件中心的运行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进一步深化了现行文件中心和查档利用工作。各级档案部门积极配合政务公开,针对百姓在文件查阅中的热点问题,深化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帮助企业和市民查询税收、征地拆迁补偿、市区城镇廉租房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使文件中心逐步成为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全年全市接待查档人员8305人次,利用档案资料15518卷(册),照片600多张,录像资料220分钟。其中常州市档案局(馆)接待查档人员1762人次,比上年增长26 %,提供档案2643卷,利用资料368册,并以其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查档人员赞誉,在市局(馆)留言薄上查档人员留下了50多条表扬赞美之言,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全市经济建设、领导决策、工作查考服务,促进常州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即时采集收集全市当年重大活动(事件)、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档案资料.按照“档案工作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线延伸”的工作服务方针,全市档案系统主动深入重点工程现场,进行资料收集和实地采集工作。市局(馆)已采集收集了中小企业博览会和常州数码周活动、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烈士纪念馆开馆典礼、天目湖农业示范区、宁杭高速公路、常澄高速公路、312国道改道、京杭运河改道、夹江大桥、铁本项目、行政中心、常澄路改造、前后北岸名居、杨柳巷、青山广场民居等资料;当年采集、编辑、出版了《2004年常州市为民办实事和重点项目图文集》 ,赶在2005年初召开的市人大、政协会议上发行。针对2004年上半年一些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市档案局协调有关部门,主动了解信息,及时下发了《 关于做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对做好“防禽流感”档案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辖市、区档案部门迅速行动,全面介入“防禽流感”工作第一线,确保全市“防禽流感”档案资料归档的齐全完整.

4、社区规范化建档蓬勃兴起。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常州社区档案工作特点,在全省首家开发了“常州社区档案管理软件”,首次将社区各类台账信息与档案管理纳入了同一软件系统管理,无偿为社区档案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市局和市民政局先后于5月、7月份联合下文部署、编发了《社区档案管理实用手册》 ,对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操作办法;8月,在天宁区小东门桥社区召开了档案管理优秀等级认定和现场观摩会,一个以社区规范化建档评定活动为载体,以档案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社区规范化建档工作在全市蓬勃兴起.天宁区迅速以两办名义发文,要求各社区做好规范化建档工作和开展档案等级争创活动,并下拨各社区300元盒具费作为规范化建档启动资金.钟楼区对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规范化建档工作在54个社区全面展开,戚区举办了2期档案业务培训班,对社区建档无偿提供档案盒.新北区赠送6套档案柜,对社区建档给予物质上的支持,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都积极开展了试点工作,并达到了优秀等级,全市社区档案工作初步形成了有街道分管领导一街道档案员一社区居委会领导一社区档案员的组织管理网络,为社区规范化建档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至年底,全市已有61家社区跨入档案工作优秀社区行列,9家社区进入合格等次。

5、适时指导、接收机构改革、企业改制和破产、关闭企业档案工作和档案.市局(馆)在对破产、关闭企业档案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7月与市经贸委联合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属国有(集体)破产、关闭企业档案整理和处置工作的意见》 ,引导各企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组织对本系统本行业破产、关闭企业档案处置工作进行回头检查,认真做好破产、关闭企业档案整理和处置工作。接收了市矿务局及其下属卜弋煤矿、上黄煤矿、儒林煤矿、煤机厂等17家破产企业单位档案16141卷.武进区接收了武进合塑厂等4家停产歇业企业档案3612卷。新北区接收了破产企业武进铁合金厂的档案5500卷(册).

6、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工作。从加强业务指导、档案人员培训、帮助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入手,先后为常州森源开关有限公司等建档单位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模式,帮助企业重点做好企业改制、科技创新、商标注册、专利申请、重点项目建设、体系认证等关键环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客户档案和诚信档案,为增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力,树立诚信企业形象夯实基础.武进区档案局把2004年确定为全区“企业规范化建档年”,以区委、区政府两办名义向全区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区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 ,突出重点,抓住全区规模企业(即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实用高效出发,明确企业建档“六有”标准,有力地激发了非公企业建档积极性,年内完成了100家非公企业规范化建档目标。在市局(馆)的指导下,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在2002年度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省级标准的基础上,2004年公司又召集各部门及分散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22家大卖场的兼职档案人员回常州参加档案管理培训,强调各大卖场重要档案资料要移交集团公司档案室集中保管,每年将对此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比,从而为集团公司积累宝贵的档案资源.

7、巩固提高农业农村档案管理水平。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单位的培育和试点,目前金坛市白塔镇财政所已成为全省首批六家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单位之一。同时全市继续深入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天宁区雕庄街道将行政村档案工作纳入开发区目标管理考核,统一规范运作,实行区、乡、村档案工作三级联动,各行政村明确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职档案人员及专门的库房,配备了档案专用电脑,实行了各类档案及图书资料的综合管理,制订了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和统一的业务标准,实现了档案工作“新规则归档统一、格式化目录统一、标准化软件统一”,保证了档案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发展.

8、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为推动“建一流工程,创一流档案”工作的开展,2004年改进了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工作,将“加快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强化重.点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的报送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对全市新建和续建的98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登记.同时,召开了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会议,会同市建设局及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312国道改建工程等8个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全市7个辖市(区〕 和16个主管部门共34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登记,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工作得到全力推动.一个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重点项目的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的有关人员全面参与、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全过程管理模式及“建一流工程,创一流档案”的氛围基本形成.

(二)与城市信息化试点同步,加速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

9、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常州城市信息化试点项目,并开始前期准备工作.2004年5月和11月,我们先后向市计委、信息办、科技局作出了《 关于将数字档案纳入数字常州的报告》和《关于要求将常州数字档案馆列入我市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报告》 ,11月,居丽琴副市长批示市信息办和市科技局将常州市档案馆数字化工作纳入我市城市信息化试点,作为全国两家城市信息化试点之一,我们获得了档案馆数字化的发展良机.档案馆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档案馆2004年完成了馆藏资料、接收机关到期档案目录数据库的整理工作及各机关2002年电子文件和电子目录的导入工作,完成了原郊区档案全宗号的整理转换工作共37万余条;完成部分馆藏大成公司档案的商标、地契的拍摄、刻录光盘工作,目前已存放光盘200多张。戚区档案馆完成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录入数据8万条,全部实现了档案计算机查询.

10、档案网站全面升级改版.常州、武进、金坛、溧阳等档案网站完成了改版和内容充实工作,增加了网上各种档案资料的上报、开放档案目录的检索和可公开文件的全文浏览等功能,充实了历史上的今天、大事记和网上史料展览等内容.武进区对档案信息网进行改版,收集整理历史题材(事件、人物、事物)专题32个,收集制作了武进老照片、武进地图、今日武进等图片700多幅和50位名人的图片资料的近2万字的历史资料,开设22个栏目51个大类122个小类835篇文章和727幅照片,真正把档案网站建设成展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11、全力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2004年继续以档案工作年度检查为主抓手,全面贯彻实施《常州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大了档案信息化工作在年检工作中的考核比重,全年有107家市级机关向市档案局按期上报了电子文件和电子目录.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已连续三年实现了当年纸质归档文件、当年电子文件全文、当年文件目录数据归档三同步,为建设电子文件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永乐档案管理软件”、“常州企事业档案管理软件”、“常州社区档案管理软件”的推广运用,有力地推动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并将档案信息化工作从城市推向行政村的档案建设之中

(三)突出档案事业主体建设,促进档案事业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2、常州市档案馆新馆建设正在建设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馆建设,在行政中心北移的基建项目中,单独建造建筑面积为1 . 4万平方米的档案新馆,目前工程土建部分基本完成,春节前封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加强。2004年全市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接收入库档案58453卷、报刊2653期、照片4718张.其中常州市档案馆接收档案18127卷;金坛市档案馆接收了婚姻档案842册及收养,勘界档案;溧阳市档案馆接收了防治“禽流感”文件资料和《溧阳日报》 社撤销后的新闻报纸、新闻稿件、新闻照片及档案;市城建档案馆、新北区文档中心还接收了581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资料,发放接收证明书177份.市局(馆)还征集到常州已废的明代园林半园的照片和半园的最后主人、民国时期常州名人钱以振在半园生活学习的照片;征集到反映常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料85种,其中有羊牧之“八邑名都,人文荟萃”的手迹;征集到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其中有纪念章、胸章以及军旅生涯照片、各种证书105件(张).

 14、档案资料规范整理,库房管理安全可靠.市档案局(馆)及时做好档案资料的规范整理工作,整理1937年至1949年间有关常州邮电档案28盒2222件,做好馆藏1971一1975年5271卷档案的划控工作及468册报纸、资料的编目上架工作;溧阳市档案馆修复历史档案150卷5511页,为市民无偿修复家谱1678页.同时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切实履行了档案保管职能,认真做好库房日常管理和温湿度的控制,确保了档案资料的永久保存。认真开展了档案安全大检查,对档案库房、计算机网络系统、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等重要部位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执行档案库房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国家档案保管的安全可靠.

15、突出精品服务意识,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走出新路子.市档案局(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编写了《 常州市大事记》 和《 中国共产党常州市历次代表大会文献汇编》,编辑出版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994一2003常州市为民办实事图文集)》、《2004年常州市为民办实事和重点项目图文集》 ,分别在2004年初、2005年初我市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两会上分发,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成果和重点建设项目进展开辟了一扇新的窗口,得到了与会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4年常州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被列入《 常州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任务计划》 第五大工程第31件实事之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联合新闻媒体公布档案史料,帮助人们回忆过去,展望美好未来。与《 常州晚报》 联合开辟了“常州历史上的今天”和“世纪春秋”专栏,公布“常州解放”、“刘国钧史料”等已达十一期,“常州历史上的今天”每天在头版刊登.在《常州日报》上发表了《 图解常州》 、《 常州之最》 等史料文章.“五一”长假期间,与常州电视台合作以“翻开旧档案”为题,连续七天在每晚黄金时段,公布了“劳模的风采”、“出租车的变迁”、“路灯的变化”等档案史料,从不同侧面介绍常州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走出了新路子.

(四)积极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6、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实施《 江苏省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 ,广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治意识,4月,市档案局组织全市有关档案工作者在文化宫举办“档案连着你和我”档案宣传咨询活动.8月组织各辖市、区、市各有关部门、企业,制作反映档案史料和档案利用成果的图文并茂展板56块,乘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在工人文化官大门口举办档案史料和档案利用成果展。展出期间市委书记范燕青、市委常委、秘书长盛克勤亲临展区观看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常州电视台晚间新闻、《常州日报》作了专题报道.随后展板在市中心公共场所和局前街小学展出,充分发挥了档案史料对市民公众和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城建档案馆全年完成《新坐标上展宏图》、《 绿化为本,文化为魂》 等电视专题片22部,《2003年常州市政公用重点工程建设回眸》、《2004年常州市全民健身活动巡视》 等画册等工作,展示了常州市政建设和市民健身的精彩画面,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各级档案部门继续做好档案宣传稿件的报送工作,全年共组织宣传稿件245篇,被省级以上录用65篇,有2篇论文获市社科联编辑纪念邓小平理论集入围奖,1篇论文获市社科联三等奖,进一步扩大我市档案工作在全省、全市的影响.

17、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各级档案部门以贯彻《行政许可法》 为契机,对2003年度以前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规范档案行政管理行为,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行政许可法》专题培训和考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市档案局(馆)会同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开展了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对部分改制企业档案工作进行依法调研和督促整改;天宁区档案局积极会同区人大对区部分机关、街道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及时发放整改意见书,使档案执法检查真正收到实效,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和改进业务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全市档案管理水平.

18、继续深入实施《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在2003年机关先行改革的基础上,2004年在企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一是开展业务培训。举办培训班,讲解整理方法,具体操作程序、现场演示档案管理软件,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新规则的档案整理方法和软件操作.二是深入基层提供服务.根据基层企事业单位档案人员不稳定、流动快、新手多、业务不熟的实际,帮助基层救急解难,做到及时主动,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以热忱的服务,良好的作风,认真做好企事业单位文书改革的组织工作,跟踪服务,加强指导.三是坚持标准规范管理。以推进文书立卷改革工作为契机,完善档案室业务标准和规范,促进企事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配套应用,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溧阳市归档文件新规则的推行已向二级单位、企业单位延伸,并已在财政所、公安派出所、交通系统下属单位全面实施。

19、深化档案工作年检,全面加强档案业务建设.为同步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建设,2004年在对全市62家市级机关进行年检的同时,会同五个国资公司、对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29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档案工作年检。金坛市、武进区、天宁区、戚区等单位专门成立了年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挂帅,在所辖区全面推行了档案工作年检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一年一度的档案工作年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单位档案业务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20、广泛宣传发动,推动新一轮档案工作目标管理2004年是贯彻《 江苏省档案工作等级评定试行办法》第一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广泛动员,积极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目标管理,以推动全市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全市共有8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档案管理等级认定工作,市公安局等3家单位通过省特一级认定;市航道管理处等3家单位通过省特二级认定;市国税局等29家单位通过省一级认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等41家单位通过省二级认定;天宁区物价局等13家单位通过省三级认定.

(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为档案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1、创建学习型档案机关。全面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档案干部”活动,坚持“学习日”、“党组中心组学习”和业务讲座等制度,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拓展学习内容,市局(馆)全体干部踊跃参加了现代科技知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等知识的学习.常州市、金坛市、溧阳市档案馆分别荣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金坛市有1名同志在“区域同创”工作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名同志分别被市政府记三等功和嘉奖.

22、加强档案专业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档案专业学历教育,档案业务人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及各种业务短训班,不断改善档案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做好苏大学历班常州点54名在读学员的管理工作,161人参加档案专业继续教育,104名档案人员参加岗位培训,经考核全部获取合格证和继续教育证书;为全面贯彻落实《 江苏省市、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等级评定办法》、《江苏省档案工作等级评定试行办法》 ,召开了全市贯彻档案工作新标准工作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目标,以《 两个办法》 作为档案馆、室的工作标准,上半年组织两市五区相关人员及基层档案人员,举办了三期贯彻《江苏省档案工作等级评定试行办法》新标准培训班,培训人员达315人。新标准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各级档案馆和各行各业档案室业务的规范化建设。

23、认真做好档案系列职称评定和档案学会工作.2004年全市档案系列有13人被评为副研究馆员职称,有21人被评为馆员职称,有45人被评为档案专业初级职称.同时加强了档案学会内部建设,召开了档案学术研讨和学术年会,开展对2003年档案学术成果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档案学会对外服务工作,为市清房办、交通银行等单位整理档案资料,充分发挥了学会的服务功能市档案学会被评为2003年度市先进学会团体和先进挂靠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