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统计系列分析·工业篇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经济增长外部动力明显减弱、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冲击的严峻局面,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家坚持把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作为抗击金融危机的首要任务,以“保增长、促发展”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优化结构”为突破口,共克时艰,抢抓机遇,着眼长远,谋划当前,在危中求机,在险中求胜,着力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努力在保增长中实现“创新、发展、提高”。全年工业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稳步回升的运行态势,相关指标呈现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但工业经济后续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需要引起重视。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年来,全市各级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努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遏制工业经济下行趋势。进入下半年以后,随着钢铁、化工等行业生产经营相继出现回暖迹象,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行业回暖、增长提速、效益趋优、投资扩大的特点,多项指标持续向好发展,企稳回升态势逐步得到确立和巩固,为全市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产销规模平稳抬升,增长速度单边上扬。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59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工业产值月度增速自5月份恢复两位数增长以来,连续8个月呈现逐月攀升的走势,12月份完成产值622亿元,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创下新的历史记录。从产值、销售收入全年各月增速走势来看,运行轨迹基本吻合,均呈现单边上扬、稳步抬升的走势,增长速度在年终最高点收尾。按照全省统一口径计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4.5个、2.8个和1.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0.2个百分点,在省内13个城市中列第10位,在苏南5市中列第2位。
2、经济效益逐步改善,亏损势头有效遏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指标以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态势开局,利税、利润两大指标双双低于上年同期。二季度,随着国家一揽子刺激计划发挥效应,我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正常,效益增速逐步转负为正,到6月份,效益增速重新超过产销增长。进入下半年后,受国际原油价格触底反弹、宏观经济稳步向好等因素的拉动,我市重点工业品出厂价格逐步回升,企业盈利空间有所扩大,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实现利税446.8亿元,利润总额达27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4%、23.7%,高出产值增速5.4个、8.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8年四季度以来出现的企业大面积亏损状况得到有效遏制,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的17.7亿元下降为12.5亿元,降幅达29.4%,亏损面也由上年的9.2%下降为8%,下降了1.2个百分点。
3、骨干企业健康发展,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9年,我市大中型骨干企业在金融危机洗礼中表现出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对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市40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3039.7亿元,经济总量占全部规模企业的50.8%,增长速度达21.9%,比全市平均增速快6.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七成。其中,18家大型企业全年完成产值1099.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近两成,增速达30.5%,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1倍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三分之一,大中型企业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939家,比上年增加71家,全年完成产值457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76.6%,其中超10亿元企业由上年的66家增加到73家,超百亿元企业由上年的2家增加到3家。
4、轻重工业走势分化,重化程度继续提高。2009年,我市轻重工业全年运行表现出不同的走势,轻工业增长态势相对平稳,在金融危机肆虐时也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重工业增幅波动则较为明显,上半年走势低迷,下半年在政策利好刺激下逐步走出谷底,表现出强劲的反弹走势。全年轻工业完成产值1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2%下降为22.2%,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也由上年的18.5%下降为15.4%;重工业全年完成产值4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76.8%上升到77.8%,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则由上年的81.3%上升到84.7%。
5、外资企业增势良好,民营经济贡献突出。2009年,我市认真落实各项应对金融危机的优惠政策,努力帮助外资企业渡过难关,在政府多项积极政策的扶持下,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4%提升为35.6%;实现利税173.2亿元,利润11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8.9%,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446.5亿元,虽与上年比下降3.4%,但降幅低于全市平均7.2个百分点。全市国税涉外税收创出历史新高,全年入库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与此同时,民营工业也依托政策扶持和自身实力,成功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整体实力连年迈上新的台阶。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全年完成产值35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私营工业完成产值30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85.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2.8个百分点。
6、五大产业份额提升,高新技术增势明显。2009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千方百计保增长与抢抓机遇调结构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升级为重点,着力加大五大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全市五大产业投资、产出、效益均保持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市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完成工业总产值3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实现利税3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五大产业产值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达61.7%,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上年的57.6%提高到92.1%。高新技术产业(市口径)全年完成投资3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完成工业总产值2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4.8%提高到48.3%,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71.5%。
二、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种迹象均表明,我市工业经济在政府一揽子救市政策刺激下,成功扭转了2008年以来的增速下滑趋势,积极因素逐步增多,总体运行处在上升通道。但必须看到,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还很多,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问题一:民间投资意愿依然不强。2009年工业经济的回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力度、大规模的政策性投资,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不是十分明显,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民营企业尚未完全消除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投资意愿不强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观,表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强化,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截止2009年底,我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达1168亿元,比年初增长50.9%,在全市新增存款余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8.3%提高到41.6%。
问题二:工业用电增长相对乏力。全市工业用电量虽然从8月份起止跌回升,且11、12月份当月用电增幅均超过24%,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特别是与超常规增长的苏北地区比,我市工业用电增长乏力的问题已经有所显现。从最近两个月全省工业用电月度增长情况看,苏北各市除淮安外均位列前位,其中宿迁连续3个月用电增速超过50%,连云港市12月份用电增速也达到58%。我市用电增长在省内排位相对较后,12月份当月用电增长速度仅高于扬州、镇江和淮安,在苏南五市中列第4位。
问题三:五大产业内部发展失衡。五大产业内部各产业间发展极不均衡,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三大产业全年产值增速均超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装备制造业更是一枝独秀,产值增长速度高达30%,超出平均水平1倍;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利税、利润总额增速均超达三成,其中新材料产业利润增幅达39%。相比之下,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不甚理想,产值、效益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新能源产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了1.6%,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问题四:小型企业增长相对乏力。受到投资项目少、经济实力弱、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影响,我市小型工业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数量占比达94%的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8.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利税与上年基本持平,几乎没有增长,其中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四大指标全线下挫,下降幅度均在30%以上。
问题五:企业盈利预期不够乐观。从四季度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来看,原材料购进价格景气指数仅为43.1,生产成本景气指数为73.6,两者均位于极不景气区间;98%的工业企业认为目前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过高,导致成本压力加大。而未来一段时期,工业品价格走势将受到产能过剩、大宗产品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将构成下一阶段价格下行的主要压力,明年工业企业的盈利预期不容乐观。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关键时期,既存在着经济进一步回升和积极向好的基础,又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多方的不利因素,实现工业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从各方面信息分析,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的大背景下,2010年必将是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的一年,工业品价格走向有可能出现较大波动,消费不振、产能利用率低、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尚未得到明显改善,世界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及贸易保护主义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冲击,成本增、资金紧、出口缓、后劲缺、企业难等问题,增加了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总的来看,全年工业经济运行有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将继续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暖的格局,维持整体上扬的运行态势,下半年以后,随着政策效应的减弱、产能过剩问题的凸显以及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的暴露,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逐步放缓。
撰稿人:成文利
核稿人:杨 珏
签发人:恽东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