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统计局,各有关部门,局各处室:
现将《2012年全市统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努力开创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附件:《2012年全市统计工作要点》
二O一二年三月五日
主题词:统计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省统计局
常州市统计局办公室2012年3月6日印发
|
共印15份
2012年全市统计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全省“十二五”统计工作总体要求,按照打造“科学统计、阳光统计、智慧统计、坚强统计”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和全市“创新驱动加速年”中心任务,大力开展以“提升能力素质、强化业务基础、顺应统计改革、服务发展大局”为主要内容的统计能力建设年活动,有效提升基层基础的支撑能力、数据质量的控制能力、科学准确的分析能力和善于监测的创新能力,切实提高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为推动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统计“四大工程” 建设
1、推动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企业一套表”正式实施的各项工作,构建“企业一套表”统计业务流程责任体系,明确角色和职责,全力打赢数据统一平台上报这场硬仗;联合各专业全面组织部署县、乡、企业三级业务培训工作,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保证改革工作顺利推进;认真梳理企业一套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周密做好各类事件应急防范准备;建立健全各专业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加强对重要统计数据衔接性的预警跟踪和监督管理,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尽早实现并轨目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及时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 建立统一完整、不重不漏、更新及时的名录库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调查单位基本信息准确完整;积极与工商、税务、质检、编办、民政等部门进行沟通,建立部门数据交流、拾遗补漏的机制;坚决贯彻“先进库、再有数,不进库、不出数”的原则,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确定调查单位和调查范围。
3、有效利用信息化先进技术。强化网络延伸、互联网环境优化、先进设备配备等基础性工作,加快乡镇统计专线扩容步伐,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网络有效连接互通;加快推进企业网上直报进程,有效管理、维护“企业一套表”程序,保障两个平台安全运行、平稳过渡;建立符合安全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健全信息快速联络渠道和应急机制,保障数据处理平台高效顺畅运行。
4、深入开展“四加强四提高”活动。按照“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经费落实到位、沟通协调到位、业务培训到位、技术支持到位、过程控制到位、数据衔接到位”的要求,通过开展统计业务知识专题研讨、“下基层、送服务、促规范”、统计业务知识技能大赛、“企业一套表”改革进党校、“一套表改革”先进集体和个人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加强和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能力和数据质量,切实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向企业延伸、向纵深推进,确保“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
二、抓住重点,全面完成各项监测统计任务
5、及时开展基本现代化监测工作。根据省、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及时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监测工作网络,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互动;针对重点指标建立和完善单项考核体系,加强对各项指标特别是重点指标的跟踪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做好与省级指标体系的对接,加强全市及各地区率先基本现代化进程的监测分析,及时反馈和预警监测指标的排位情况,切实反映好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6、努力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牵头作用,全力推进“八项工程”、“510”行动等新型统计监测工作,继续强化对“一核八园”、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降耗等重点领域的监测分析力度。依法加强全地区统计资源的整合,注重对现有统计数据资料的开发利用,梳理整合、分类归并统计监测指标,制订实施全市部门监测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探索建立全市统计监测数据库和网上数据交换系统,建立部门监测工作机制和人员网络,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构建全市统计监测数据交换平台。
7、加快健全服务业统计。按照服务业统计工作原则,规范调查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报表制度,切实提高服务业统计范围的完整性、统计数据的可用性和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建立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调查制度,监测服务业重点领域和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状况,客观反映重点服务业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以及地区和行业分布情况;充分发挥政府统计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指导、督促和推动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配合建立全市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服务业统计工作向纵深发展。
8、认真组织好各项普查调查。一是做好人口普查技术业务总结、资料整理编印与资料开发利用、课题研究等后续工作;二是做好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建立协调工作机构,大力开展业务培训,严格数据审核把关,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三是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配合完成全市残疾人普查、“侨情”调查等工作,努力提高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
三、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统计管理服务水平
9、有效开展双基规范化建设。按照2011年确定的三年完成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预期目标,继续推进全市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全面完成规范化达标验收工作;全面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大力推动企业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企业规范化标准,加强和规范“三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切实提高“三上”企业统计管理能力、队伍素质、业务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
10、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围绕“企业一套表”推进工作,加强对“三上”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的普法宣传教育,关注因实施一套表出现数据异常波动的单位,全面提升统计对象配合一套表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查处一套表实施过程中迟报、拒报、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行为,保障一套表改革的顺利进行;建立镇(街道)统计督查案例通报制度,监督促进基层领导重视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按照省局部署,做好省地方统计立法调研工作。
11、进一步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理顺主要指标比例结构关系,加强对重要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通过定期抽查、重点检查、统计监审、数据评估等措施,加大对数据生成流程和数据质量控制和监测,定期发布全市及各地区统计数据质量报告白皮书。结合企业一套表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修订辖市区统计业务工作考核办法,将企业一套表实施过程中数据采集、审核、传输以及数据衔接等内容纳入考核,充分发挥业务考核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促进作用。
12、继续加强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针对各时期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增强对经济社会运行特征和规律的把握,为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统计调查资讯;在做好对常规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的同时,定期确定重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掌握第一手数据、情况,撰写科学、深入的分析信息和专题调查报告,以优质的分析研究产品,提高统计调查的社会影响力。
四、提升素质,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13、加大培养统计业务骨干力度。加快实施统计“人才提升”工程,以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业务研讨和加强业务学习为载体,在全市统计系统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训,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硬、文笔强的统计业务骨干队伍;规范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研究探索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开展科级领导干部岗位竞争,提拔和选用一批全面掌握统计业务、熟悉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精于统计分析研究的复合型统计人才到重要岗位,在改革创新上当先锋,在优质服务上作示范,在推进统计科学发展中做标兵。
14、大力开展统计教育培训。创新开展网上统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完善网上教育内容,更新维护统计上岗证人员名录库,争取全市参训率达60%;大力开展基层统计业务培训,结合“企业一套表”改革对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精心制作培训课件,编辑培训资料和业务操作手册,重点培养一批熟悉统计工作流程、掌握联网直报技能、能单独指导企业开展“一套表”工作的基层统计业务骨干。
五、强化责任,始终抓好党风行风建设
15、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和规范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加强具有统计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党务公开,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坚持发挥监察作用,依纪受理信访举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确保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为统计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6、切实抓好统计行风建设。大力弘扬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计行风,严格按照省局加强统计行风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强对行风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检查,把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组织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倡导科学统计、阳光统计、智慧统计、坚强统计的良好风尚;推进机关内部管理,开展内部综合工作绩效考核,激发、调动和提升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统计业务基础建设,促进统计工作规范统一;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对统计行风的监督,提升全市统计系统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