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9年环保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840/2010-0006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环保局
生成日期:2010-03-16 公开日期:2010-03-1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09年环保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正确领导下, 2009年我市环保工作突出改善民生和服务发展,全力打好生态建设、污染减排、太湖治水、城区清水、净化空气等环保战役,较好地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取得五点成效

1. 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要污染物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分别下降0.8%26.7%8.1%。全市11个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目标考核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分别下降6.9%18.5%12.7%,有9个达到十一五考核标准;三条入湖河流主要水质指标年均值达到五类,竺山湖、滆湖、长荡湖和天目湖水质同比均有所改善,竺山湖蓝藻的聚集时间比去年晚了12天;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占总天数91.5%,比上年增加10天;市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100%,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

2. 污染减排进一步推进。据国家和省考核结果,我市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其中,化学需氧量削减11399吨,二氧化硫削减8691吨,分别比2008年削减7.68%2.69%

3. 生态指标进一步提升。我市国家生态市建设27项考核指标有23项达标,达标率由2006年的36.6%上升到85.2%金坛市、武进区生态市(区)建设工作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溧阳市通过了省级工作考核

4. 工作亮点进一步彰显。在监管执法、宣传教育、监测科技、服务发展等方面初显8个工作亮点:楼门文化、视频监控、亲子鉴定、公益诉讼、生物预警、技术超市、中水回用和六再服务,另外,污泥安全处置、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源109项指标全分析、机动车污染防治、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环境监察标准化和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等多项工作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取得改善环境、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等方面实效。

5.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加强信访调处,实施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领导包案等制度,通过环保圆桌会议、秸秆禁烧巡查与宣传、以及绿色护考环境信访百日行动等活动,实现了环境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和群众满意率明显上升。全市环境信访总量比去年下降22.8%,减少1543件。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满意度测评中,群众对我局的满意率达98.6%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 抓减排,促结构优化。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将项目审批与总量减排挂钩,实行总量控制一票否决制,所有建设项目新增总量必须有总量平衡方案,并实行点对点平衡,对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总量实施增一减二。二是工程减排。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运武进邹区污水处理厂等10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主管网610.7公里;完成14家污水厂提标改造、14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家热电厂烟气脱硫、87家电镀企业整治和106家企业提标任务。三是结构减排。淘汰了205台(套)高污染高耗能设备,关闭中港化工等25家企业、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2220兆瓦发电机组和溧阳建业水泥、康达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完成曙光化工等23家企业搬迁、停产。四是管理减排。大力开展印染、机械和钢铁行业中水回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完成111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2. 抓监管,保环境安全。一是运用经济制度。实施区域环境资源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绿色信贷以及减排和秸秆保证金制度,探索建立防治污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强化行政措施。全面实行市委常委断面长督查制及全覆盖的两级河长负责制,9名市委常委分别担任19个河道相关断面的断面长,全市14条主要河道的河长由相关市领导分别担任,各辖市、区政府相关领导、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辖区内共109条主要河道的河长,对河道水质改善负总责。继续实施环保月度点评和部门联合督查制度,出台实施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的环保网格化管理制度。三是精细化推进环境监管执法。实施环境监察全覆盖,即监察范围、内容和时段的全覆盖:现场检查范围覆盖全市排污企业、我局抽查范围覆盖乡镇、街道,检查内容包括从建设项目管理、固废污染源到排污口规范化情况等各个方面,实施环境敏感时期夜夜查、重点区域24小时驻厂时时查24小时值班、轮值轮休、错时工作等制度,实现监管时段的24小时全覆盖。综合采取人防加技防、水路加陆路、白天加黑夜、飞行检查加交叉检查、现场查加资料查等方式提高监察效能,尤其是完善了市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对所有国控、省控、市控污染源共110多家和39家涉放射源单位实施24小时远程自动监控。完善实施环境后督察、环境违法案件移送、环保巡回法庭等制度,同时实施环保代表、环保技术超市免费服务等制度,既严查问题,又帮助解决。

3. 抓整治,促民生改善。一是太湖治水。将太湖治水任务列入全市《2009环保在行动方案》并每月组织督查、点评,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列入2009年度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中435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432个,完成率99.3%,其余均在加紧推进争取尽快完成。七大类项目中,饮用水安全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资源再利用、生态修复和垃圾处置工程已完成,面源及点源污染治理、节水减排和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接近完成。二是市河清水。编制了《常州市市区水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09-2010)》、《常丰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方案》和《2009年京杭运河(常州段)出境补偿断面污染物总量削减实施方案》,完成181家单位的污水接管和77家单位的雨污分流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对电子新村等14个老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全年共消灭排放口240个,减少入河污水量1.325万吨/年,对其中30个可以封堵的排污口进行了封堵。同时对常丰河等6条河道实施了清淤,对藻江河东支等11条河道实施了生态修复,张家浜等6条新增整治河道实现了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的目标,已整治的46条河道水质实现进一步提升的预期目标,还完成三河三园水环境整治和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等上游来水河道沿岸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成立了市河水质巡查研究小组,建立市、区两级污染源监管联动和河道乘船例行检查制度,试行每日一报、每周一告、每月一评的制度强化长效管理。三是净化空气。扩建了8.1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完成40家单位限期治理任务,拆除锅炉50台,拆除市区懒汉炉14台,全市已建成的禁燃区36平方公里。实现了全市机动车尾气检测的全覆盖,并对每个检测点实施远程视频监控;实施了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市政府发布《关于对高污染汽车实施限制通行的通告》,从121日起市区实施黄色标志车辆中心城区限行。101日起正式实施《常州市市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建设、城管、公安联合开展建设工地文明施工大检查;建成4个堆场扬尘控制示范点,建设、城管部门已开始推进污水厂尾水作为道路冲洗水试点工作。市政府发布了秸秆禁烧通告,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巡查、宣传和综合利用推进工作,建成一批综合利用示范点。

4. 抓服务,促经济发展。我局实施了六个再的新举措,即环评市场再放开、审批权限再下放、审批时间再压缩、服务收费再降低、中介服务再规范和审批服务再优化,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全市329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审批环评文件301个,占项目总数的91%2009年以来,我局审批建设项目189个,实际办结天数为446天,压缩审批工作日9900个,24小时连轴转为项目投产时间。在行政许可事项100%进入中心办理的基础上,将辐射类项目环评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辐射安全许可证等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中心办理,实现全局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全过程在窗口完成。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我市共有216个项目获得上级环保资金合计4亿多元。经审核下达市级环保专项资金和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329个,补助资金5500万元。会同常州人民银行出台了《常州市企业环境信用动态管理办法》,组织绿色企业开展了绿色承诺活动,16家已整改到位并符合环保政策要求的企业成功修复环境信用,重获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局下属的市监测站、研究所和环保科技开发推广中心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环境监测、环评等服务收费580万元。举办了首届环保技术创新成果推介暨产学研对接洽谈会,完善了去年已开办的环保技术超市,开通网上超市,义务为环保产学研单位提供中介服务500多次。

5. 抓队伍,优作风效能。一是加强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市在我局挂牌成立了市太湖办,局机关增加了1个处室,局系统增加(含挂靠)3个事业单位:局机关设置总量控制处,在局开发处增挂行政服务处牌子;在支队内增设应急和事故调查科;新批复单独设置市环境信息中心;挂牌成立市环保宣教中心和市排污权服务中心,其中市排污权服务中心是省内首家挂牌成立。在去年投入3448万元能力建设经费基础上,又投入2344.2万元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我市建设的18个地表水、6个大气自动监测站、3个噪声自动监测站均已投入正常使用,基本形成现代化的自动监测预警体系,实验室分析能力方面,在原有实验室资质认定208项能力的基础上,新增85个项目,拓展监测能力并对全市2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都进行了109项指标全分析,在长江水源地和三河三园河道上建立了生物预警系统,借鉴刑侦手段,具备了为污水、废气做亲子鉴定(即对造成污染的未知物精确定性)的能力,并用于实战查出河道污染的责任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基本达到国家二级监测现代化建设标准。全年共获得各类监测数据103万个,较2008年增加189%。加快建设数字环保,已完成环保通一期项目建设方案,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新要求。市环保研究所通过了ISO9001管理认证。二是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在办好年度环保为民实事碧水蓝天工程的基础上,全局开展了大接访、大走访、大督查活动,实施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查、领导包案等制度。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废气污染问题,分区召开环保圆桌会议5次。620日至930日,开展了环境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治理百日行动。通过领导包案、带案下访、部门联动、加强督察等手段,解决重点环境信访100件。三是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3~8月,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全市环保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四是组织开展恪尽职守、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尤其是提前完成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三合一网络平台一期运行、二期权力清理以及流程分解工作,把法定职责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和行政执法人员,明确执法标准和要求,对清理出的226项行政处罚权力设定了处罚运行流程,配套修订了《常州市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定》,努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五是大力推进全系统作风建设。制订下发局《加强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规范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和内部管理三方面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