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教发〔2003〕40号
''; mso-font-width: 80%''> 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局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实现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特对我市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 1、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工作。 2、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促使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并把它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将会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应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广泛应用作为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规范建设,优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配置及应用环境 4、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工作,要按照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的部署,围绕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的总体方案,坚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注重实效、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软硬并举,资源共享”、“应用为本,注重实效”、“普及提高,形成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5、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十五”规划》、《常州市中小学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2001—2005)》、《关于加快常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常州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常州市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常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验收标准(试行)》、《关于加强校园网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规范有序地进行建设。对于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必须要经过有关测试单位的检测,确保工程的质量。 6、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适应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以需求为导向,重视设备、软件的维护、升级和更新换代;软件建设上,凡共性的教育资源库、通用平台等通用软件由市教育局统一建设;各中小学要围绕新课程体系,有重点地开展校本资源建设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要推向市场,扩大使用范围。 三、普及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效益 7、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市、辖市区和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加大信息技术在行政、人事、教务、财务、校产等管理上的应用,提倡无纸化办公。 8、学校教育教学是信息技术运用的主要阵地。中小学要用足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市、辖市区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相互协作,整合力量,实实在在地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提供服务。 9、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要分层推进,分步实施,逐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省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达到省有关部门规定的要求。拥有校园网的学校都要能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0、中小学要按照规定开足信息技术课,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加强对学生文明用网的教育。 11、要充分利用常州教育网站、教育电视、辖市区教育网站和学校网站,交流教育教学信息,积极宣传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先进经验,让常州教育走向世界。 四、研训结合,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1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针对学校领导、教师和教辅人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开展全员分类培训。对于学校领导,重点在教育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对于教师,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江苏省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对于教辅人员,要提供相关应用软件培训。 13、培训方式要多元化。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立足校本培训,紧密地与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培训实践的主阵地,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绩效为目标导向,开展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培训,实现教育观念转变和教学行为改善。要充分利用网络和电视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14、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要注重效果,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和认证,建立培训责任制。 五、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服务体系 15、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教育技术应用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形成常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服务体系。 16、常州教育网站、辖市(区)教育网站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设施,确保网络畅通,对于那些不利于中小学生网上浏览的信息要进行过滤。要遵守网络安全管理的规定和网络道德文明规则,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注意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六、考核激励,建立健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保障机制 17、要加强对辖市(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的考核工作。在教职工职务晋升和荣誉称号的评定中,要考虑其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实际能力,以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考核评估,要纳入学校领导年度考核的内容。 18、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教育技术应用要求,结合当年的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对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对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总结、推广经验,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OO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学校 信息化建设 教育技术应用 意见 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3年12月19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