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配合做好省经信委编制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推进计划工作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53/2012-0001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经信装备〔2012〕17号 发布机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生成日期:2012-02-01 公开日期:2012-02-2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配合做好省经信委编制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推进计划工作的通知
关于配合做好省经信委编制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推进计划工作的通知
常经信装备〔2012〕17号

关于配合做好省经信委编制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推进计划工作的通知

各辖市、区经信局(经发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期,省经信委正牵头组织编制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推进计划,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负责具体编制工作,并将陆续赴各市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充分听取各地对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和建议。为积极配合省经信委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专项推进计划,切实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现将省经信委《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项推进方案(提纲)》附后,请各辖市、区根据省提纲精神和要求,抓紧开展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一、填报省经信委《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项推进方案(提纲)》附件中的5张表(附件5工作任务分工表除外)。各辖市、区要将符合要求的本地区重大项目、企业、关键技术、平台和集聚区等准确全面上报,要加强调研,不要遗漏,同时要体现高端水平。5张表式的电子稿通过电子邮箱发到各辖市、区经信部门。

  二、请各辖市、区于2月15日前将调研结果上报市经信委,电子稿发至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邮箱:czjxwzbc@163.com

  三、请各辖市、区高度重视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推进计划编制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内容的上报。市经信委将以此次工作为基础,根据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方向,适时制定出台“常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项推进计划”,以促进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提高全市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附件:《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项推进方案(提纲)》

二○一二年二月一日

 


附件:

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项推进方案

(提纲)

  为贯彻实施《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编制本方案。

  一、基础现状

  (一)产业概况

  1、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2、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4、集聚水平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三)趋势研判。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专用装备、高端装备基础件等五大产业,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重大装备产品,打造一批竞争力较强的装备产业基地,培育一批世界级的标杆领军企业,为实现工业强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总体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引领发展区和全球有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地。

  1、总量规模全国领先。(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量、增幅及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比重、重点行业销售收入总量及年均增幅等)

  2、重点领域取得突破。(首台套产品研发、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

  3、集约发展特色鲜明。(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企业集团培育等)

  (三)发展方向

  1、航空航天装备。

  2、轨道交通装备。

  3、智能制造装备。

  4、专用装备。

  5、高端装备基础件。

  6、其他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一是突破新兴装备领域关键技术。二是攻克传统装备制造领域高端技术。三是积极开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四是适时制定并发布《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指导目录》。

  (二)健全重大装备研发体系。一是加强重大装备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二是加大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力度。三是建立重大装备示范应用机制。

  (三)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一是广泛开展企业树标学标活动。二是切实推进装备企业战略性调整与重组。三是积极培育具有总承包能力的重点企业集团。

  (四)构筑产业人才高地。一是制订实施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开发计划。二是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

  四、产业布局

  (一)重点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带。一是沿沪宁线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带。二是沿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带。

  (二)积极培育特色装备产业集聚区。一是苏南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二是苏北特色装备产业集群。

  (三)大力推进南北产业布局调整。

  五、推进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二是进一步优化税费政策。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二)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加强要素保障。

  (三)发挥协会作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工作体系。二是完善统计体系。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附件:

  1、年度目标分解表

  2、重点攻克的核心关键技术表

  3、重大工程(项目)表

  4、培育发展的重点企业表

  5、工作任务分工表

  6、重点建设的平台和集聚区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