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上半年经贸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53/2006-0003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经贸办[2006]154号 发布机构:市经贸委
生成日期:2006-07-24 公开日期:2006-07-3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经贸委2006年上半年经贸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关于印发《上半年经贸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常经贸办[2006]154号

  

关于印发《上半年经贸工作总结和

下半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处室:

经委党组会议讨论通过,现将《上半年经贸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印发如下。

 

 

二○○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上半年经贸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常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67月)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贸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狠抓目标落实,猛攻有效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总体呈现运行质态不断优化、有效投入不断加快、增长结构不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新态势,基本上实现了“双过半”目标要求。

一、上半年经贸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⒈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54.8亿元,增长29%,完成年进度的49.67%;完成工业增加值368亿元,增长22.3%,完成年进度的52.96%全市工业应税销售和应征税金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7%29.1%(据税务部门7月快报)。

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25.2亿元,增长30.21%,完成年进度的49.6%;实现利税99.23亿元,增长43.38%,完成年进度的53.3%;实现利润60.54亿元,增长49%,完成年进度的54.7%

⒊全市完成工业有效投入270亿元,增长26.5%,完成年进度的45%

⒋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增长15.8%,完成年进度的50.17%

⒌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左右。

⒍新产品销售率达3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⒈工业生产质效提高。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稳定性较好,增长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呈现“一快三提升”的良好态势。一快:增速快。工业生产在连续三年多产销增长25%以上的基础上,上半年月度产出屡创新高,其中月度最高增幅达30.7%,且每月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产值增速分别为35.1%32.6%三升: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提升。1-6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4.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8.7%,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二是重点骨干企业和新增长点贡献份额提升。列入“8880”工程的96家重点培育企业,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0.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2%;列入市跟踪监控的150个新增长点项目,上半年新增销售1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增量的51.6%,其中新增销售超过1亿元的项目达56个。三是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工业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上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和利润增幅分别高出销售增幅13.2个和18.8个百分点。

⒉工业投入良性增长。全市工业投入开工早、措施实、力度大,呈现“三增一优”的特点。一是有效投入总量增大。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有效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4.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总量比去年同期净增56.4亿元。二是新开工项目增多。1-6月全市在建项目有215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676个,完成投入175.5亿元,增长24.1%三是重点项目竣工增多。上半年,全市50个工业重点项目、50个制造业升级项目和其它上亿元项目进展良好,列入年度竣工计划的40个项目已有东京制纲、华润啤酒、天合光能、钟恒新材料、运源电子、太平洋电器等13个重大项目提前竣工。四是投入结构得到优化改善。1-6月,制造业完成投入248.3亿元,增长3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其中机械行业完成投入105亿元,增长39.1%;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冶金行业投速比全市增幅低24个百分点。

⒊民营经济发展强劲。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突出反映“三个增强”。一是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4330家、个体工商户10110家,分别新增注册资本64.15亿元和3.6亿元,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分别达4.71万户和11.45万户,注册资本累计分别达614.3亿元和27.3亿元。民营企业投入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1-6月全市民营企业向工业领域投入187.8亿元,占全市工业投入的比重达69.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15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上半年工业投入增长77%,其中,金城、横山桥、遥观、洛阳等工业集中区投入增幅超过100%二是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32亿元,增长29.4%;全市15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取得较好成效,上半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销售收入367.1亿元、工业增加值82.1亿元、实现利税2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45%52%33%,特别是牛塘、新闸等工业集中区产销增幅超过100%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功能增强。全市民营企业上市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上半年银河电器成功在境外上市。担保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已有各类担保机构33家,注册资金达7.2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占81.8%,今年以来共为1329户企业提供担保1151笔,担保总额达9.07亿元。

⒋商贸经济健康发展。上半年,我市狠抓先进服务业的发展,商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一是全市服务业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不断得到提升,预计上半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增幅达到近两年的最高点。二是商贸经济呈现“三快”特点,城市市场发展快于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增长17.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增长1.16%;限额以上企业增速快于限下企业,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增长19.63%,增幅快于限下企业0.5个百分点;新型业态发展快于传统业态,市内连锁门店实现销售同比增长17.24%,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43个百分点。三是先进生产服务业国际化步伐加快。1-6月,服务业协议注册外资4.9亿美元,占全市新批注册外资总额的30.2%;实际到帐外资1.54亿美元,占全市的23.1%,同比增长150.6%;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个,特别是商业领域利用外资有新拓展,1-6月,新批6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注册资本1280万美元的凌家塘项目成为我市第一家从事生产资料批发的外资投资商业企业。

(三)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上半年,我委紧紧围绕市人代会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了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⒈强化抓大促小,提高经济运行的组织程度

一是围绕全年目标,加强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分析与预警制度,编制了全年工业和商贸经济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分解落实到各辖市(区),并制订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全过程进行跟踪督查;建立健全定期工作例会制度和重点企业、新增长点和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及早对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对策措施,确保提速增效。二是加大规模经济的培育力度。制定“8880”工程实施方案,排出了96家预计到2010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培育企业,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大企业大集团经济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加强对列入年度营业收入超10亿元和利税超亿元培育计划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三是抓小促大。切实推进微小企业不断成长,提出全年新增规模企业的目标,前5个月全市已净增列统企业612家。四是加强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了电力、天然气数据汇总与分析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天然气需求侧和地方电厂的协调管理,做好综合交通协调工作,全面完成春节运输的牵头组织工作,帮助相关重点企业搞好电煤运输、油品供应和交通建设机械产品推介等协调服务工作。生产要素供应总体平衡,工业用电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用电量97.92亿千瓦时,增长16.42%;其中工业用电80.78亿千瓦时,增长18.93%,日用电负荷的均衡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⒉提高投速投效,大力实施有效投入年活动

一是着力提高目标的责任性。围绕全年工业投入600亿元的目标,进一步细化落实分解目标,严格控制时序进度,建立重大项目领导挂钩制度,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着力提高结构调整的前瞻性。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修改完善“十一五”技改规划,注重量质并举,鼓励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引导企业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提高利用外资的比重、提高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提高技术和设备的投资比重、提高自主创新投资的比重,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切实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着力挖掘新的项目源。编制上报6个工商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列入省重点引资项目库,重新收集全市131个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归类整理,通过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召开的常州经贸洽谈和推介活动等多种途径,为我市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资、贸易与技术合作牵线搭桥。上半年,各辖市、区不断加大内外资招商力度,挖掘新的项目源,培植了69个实施条件比较成熟的5000万元以上的储备项目(其中部分项目未备案),总投资94.7亿元;全市上半年新增备案项目317个(不包括外资项目),总投资28.45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项目206个,净增总投资9.45亿元是着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及时传达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宏观引导,把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导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共办理引进技术改造确认书项目62个,用汇2799万美元,可免关税、增值税约6700万元;引导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共办理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项目6个,总投资9775万元,其中国产设备投资6080万元,5年内可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2500万元。

⒊注重载体建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一是积极探索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新思路和新对策。上半年,组织力量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市“十一五”期间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建议,并对各级有关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新一轮发展时期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建议。二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强化服务和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在培育和建设上下功夫,对已获得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指导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运行质量,配合做好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验收工作,择优推荐3家市级技术中心申报省级技术中心,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三是推进实施技术创新项目。积极与省衔接,常柴股份国家级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组织申报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加快推进一批省重点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鼓励引导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同时,加大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步伐,戚机厂的16V280EJB柴油机、亿晶光电科技的8英寸单晶硅棒等一批项目已完成,正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排出今年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培育计划,与相关部门和企业一起做好协调衔接工作,上半年“华鹏”、“同大”2只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⒋突出提升质量,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全力实施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两年完成的要求,以加快园区集聚、提高发展质量为重点,分解落实全年工作目标,从更高层次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大上市融资工作力度。建好培育上市企业项目库,拟定方案、全力帮扶,组织召开伦敦证交所上市推介会、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工作会议,加强与境内外中介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加大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度,目前亚邦集团、开利地毯、天合光能等15家企业的境外上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中银河电器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8600万港元。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全面对茅山老区14个乡镇的工业基础状况、资源特点和优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集中区规划建设方案,力求以低成本、高水平、特色化、差别化推动茅山老区的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和建设;筹备召开了茅山老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会议,组织市区企业与茅山老区乡镇进行对接,实现市区企业搬迁与茅山老区集中区开发的双赢,促进老区集中区建设的快速启动,目前已规划开发面积6.5万亩。四是打造好企业服务平台。搞好教育培训服务工作,确保万人培训计划的全面实施,目前已完成信息化、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创业知识等培训活动,有38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与市委组织部、工商联共同建立了“常州市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网”,继续组织好“创新与发展”系列报告会,先后有近千人次参加了学习;搞好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确保新建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已向省中小企业局申报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机构5家,其中湖塘纺织研究中心、邹区灯具检测站、溧阳检测中心正在积极建设之中;搞好融资担保服务工作,确保担保行业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通过制定年度考核办法、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担保机构协会管理、规范行业自律行为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担保机构的行为,理顺对担保行业的管理机制,强化对企业融资担保服务职能。

⒌突出节能降耗,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发布了《常州市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制造业实施意见》;以全市138家年耗标准煤超万吨的企业作为重点跟踪对象,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意见》。二是健全工作网络。会同统计局联合建立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季报制度,收集重点耗能企业各种能源消费状况和重点产品单耗情况,以此为切入点推动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三是开展专题活动。通过构建循环经济网站、举办能源岗位人员及清洁生产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和宣传报道典型企业等活动,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培训活动,加大对循环经济理念、知识和技术的宣传力度,营造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推进重点项目实施。编制了2006年度循环经济项目计划、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50项循环经济项目和50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组织推荐21家企业、4个工业园区、1个辖市申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组织环境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的申报和储备工作,建立项目库;配合国土局确定城区企业搬迁名单,积极与金坛茅山老区、溧阳社渚、竹箦地区联络,为企业搬迁移址做好创造先行条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搬迁过程中有关供热、排污等问题,加速城区企业的搬迁进程。

⒍加快资产重组,推进企业改革转制

一是有序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工作。27户市属工商企业深化改革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方案,明确了具体推进时序、完成时间、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在相关部门和国资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改革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上半年已有变压器、客车、常化、黑牡丹、远东等10家企业基本完成,其中,常州变压器厂国有产权转让项目完成公开招标、评标工作,正式签订了产权转让合同、办理了产权交割,常州依维柯重组工作完成了受让外方股权、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二是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步伐。41户空壳企业做好依法有序退出市场工作,箱包拉链、纺织器材的破产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天利公司的政策性破产程序;继续做好中房总公司和园林公司的破产工作。三是组织企业改制“回头看”工作。对已改制的市属工商企业的名称、地址、改制时间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为“回头看”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四是稳妥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对市属关闭、破产、经济性裁员工业企业的托管人员情况进行调研,协助做好常意工模具厂实施经济性裁员工作和拜克自行车公司脱困方案,认真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和信访接待工作。

⒎加强监测监管,促进商贸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荐武进区、溧阳市分别被国家商务部核准为2006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市、区),武进明都超市、信特超市、武农农资公司、溧阳扬子广场公司等4家企业被国家商务部核准为2006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利用试点企业的网络、品牌等优势,采取新建、扩建相结合的办法,在乡、村两级建设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农业生产资料农家店,力争用两年时间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经营网络,使我市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二是健全信息监测网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继续做好商贸流通五大信息体系的数据统计和监测分析;积极推进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的网上直报工作,选择36家超市、5家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12家重点流通企业作为样本单位,建立城市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生产资料监测系统、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三个监测系统;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信息共享与交流,积极做好《2006年长三角零售市场白皮书》常州部分的编撰工作。三是引进知名连锁企业,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大引进外资商业的工作力度,积极为外资商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外资企业办理有关报批手续,加快外资引进步伐。继乐购生活购物中心、韩国每家玛超市等外来超市相继落户以来,去年年底美国沃尔玛超市项目完成签约,将在西瀛里莱蒙都会地块开设2万平方米的购物广场,今年初,又有德国麦德龙、百安居、台湾大润发等4个项目相继完成签约,法国欧尚超市也已分别在我市选址准备开设3家大卖场。目前,全市已开业的大型超市达10家。四是推进现代物流业建设。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优惠政策扶持,上报交运集团、凌家塘市场等4家物流企业申报全国第二批税务试点物流企业,上报6家物流基地和7家物流公司申报省重点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企业;组织30个单位成为省现代物流协会创建会员;加快常州市现代物流网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完成网站功能建设和页面制作。五是规范市场行为,改善商业经营环境。开展了整治商业零售企业的不规范促销行为、超期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的欺诈行为和美容美发行业的不规范行为,加强定点屠宰管理,开展“瘦肉精”抽检速测工作,全面推行机械化屠宰,做好煤炭经营企业的年检、整改和准入资格初审等管理工作,全面启动酒类备案登记工作,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做好油品保供和社会稳定工作。

⒏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机关服务效能

一是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活动。根据市级机关作风建设暨“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的要求,积极开展经贸委作风建设各项专项活动,组织全委机关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发放经贸委作风建设意见征询表300余张,根据梳理出的23条意见和建议,拟订经贸委作风建设整改措施草案,制定并在全委倡导“服务企业六项自律守则”。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了《经贸委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经贸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意见》和《经贸委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和党风廉政建设联络员座谈会。三是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拟订2006年度创建“好班子”、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了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学习日活动、“学习贯彻党章、永葆先进本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等系列专题讲座;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的号召,与溧阳市社渚镇孔村村和东里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虽然上半年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工业生产中部分要素供应仍有制约,原油价格的上涨和铜材价格的大幅波动,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天然气供应缺口难以保证新增用户和老用户的增量。二是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仍然较大,尽管金融部门资金投放力度加大,但从投向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城建等行业,工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依然很大。三是工业投资项目建设中,相当部分项目的实施进度受到了土地、资金等资源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全市投入增量和项目实施进度。

二、下半年工作目标及措施

我们将按照能快则快、又快又好的要求,一手抓当前生产,一手抓发展后劲,认真谋划下半年的工作,紧紧咬住全年目标不放松,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狠抓做大做强,确保产销平稳增长

继续深入开展“创星争先、做强做大”活动,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和服务,促进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一是实施做大做强工程。营造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奋发有为的发展氛围,加快制定“8880”工程实施意见,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力争到2010年形成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8家、50-100亿元企业8家,10-50亿元企业80家。二是加强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协调。重点做好天然气、油料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供应及储备,制定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及物资储备、生活必需品供应短缺等三个应急预案,确保企业稳定有序生产。三是加强工业生产组织程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防止出现波动;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消化增本因素,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二)狠抓优化结构,加大工业有效投入

强化完成全年工业有效投入目标任务意识,以大投入带动工业结构大调整,一手抓项目的实施,一手抓结构调整和后续项目的挖掘。一是一鼓作气推进重大项目。始终以重大项目、制造业升级项目和上亿元项目为突破口,抓进度、抓强度、抓质量,强化项目跟踪,及时协调问题,确保年内40项重点竣工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一着不让挖掘后备项目。下半年,重点组织企业尽快谋划新的投资项目,新增和储备一批具有地方比较优势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力争到三季度末拥有明年的项目总量比今年明显增多,并尽早排定明年实施的重点项目和向上争取的重大项目。三是一如既往优化投入结构。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投入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升项目的产业层次,并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企业上大项目、上好项目;贯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并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等相关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狠抓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快有效投入有机结合,全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创新主攻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研究和提出我市新一轮加快工业创新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升级和集聚、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目标、主攻方向和措施。二是认真实施技术创新项目。推进百项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搞好跟踪服务,并组织申报国家、省有关技术创新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三是积极培育创新型骨干企业。选择百家在关键产业中的成长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集中资源帮助建设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主体企业。四是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分行业开展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工作,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力争年内建设市级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60家,其中新认定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五是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以载体建设为突破口,在高新技术企业、大企业大集团中选择50家企业作为滚动式培育重点,力争年底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90家以上,比上年新增12家。

(四)狠抓培育引导,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按照“增量入区、规模强区”的目标,努力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力争民营经济三年跃升计划两年完成。一是加大培育上规模集中区。以产业链为纽带,加大集中区投入力度,推进和引导项目入驻工业楼宇、标准厂房;重点扶持茅山老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年力争培育5个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中区,其中1个超100亿元。二是加大培育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对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上市辅导,下半年重点推进开利地毯、天合光能、牛塘化工等民营企业上市工作,全年争取有3家民营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三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的担保公司,扩大单个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进一步提高融资担保能力。

(五)狠抓节能降耗,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组织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狠抓落实,努力工业经济友好型发展。一是制定规划。编制完成《常州市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做好企业能源消耗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和健全基础台账,指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抓大促小。分析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现状,强化对耗能大户的节能管理工作,制订和出台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企业的监控考核办法,制定重点用能企业产品定额,组织实施72项以新能源、节能节水节材、污染防治、循环利用为重点的“环境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三是淘汰落后。编制2007年前低效高能耗及落后装备的淘汰计划,基本淘汰水泥、炼钢等行业中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六)狠抓业态更新,促进商贸结构优化

积极培育消费亮点和热点,提高商贸经济增长水平。一是进一步培育城区大市场,提高限额以上企业对商贸经济的贡献份额,同时加快促进限额以下企业的升级。二是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乡镇、行政村农家店建设,鼓励骨干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力争年内建成500家农村连锁店,活跃农村市场。三是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做好市场调研分析,找差距、找症结,提出对策建议。四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做好现代物流网开网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功能;做好组织推进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市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筹建市现代物流协会;做好重点物流基地和物流企业的跟踪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五是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强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七)狠抓改革改制,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工作,一是规范操作、稳步推进,继续做好剩余17户市属工商企业的深化改革工作及部分项目的后续扫尾工作,加速推进41户空壳企业退出市场,做好重点企业的资产重组工作。二是认真开展改制工作“回头看”,帮助已改制企业排查疏理转型中的矛盾,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实行信息互动、完善预警机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不稳定因素对企业及社会的影响,营造稳定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

(八)狠抓队伍建设,促进机关服务效能提高

以迎接第十次党代会为契机,一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好班子”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三是广泛开展“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服务促发展”专项活动。以“服务一流、效能一流、环境一流”为目标,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营造“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的浓厚氛围,为全市经贸工作再上新台阶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