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教育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索 引 号:014109488/2025-0002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5-03-05 公开日期:2025-03-0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教育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常州市教育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常州市教育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全市教育系统法治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

一是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根基。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决策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开展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4次法治专题学习。通过学习研究,不断夯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根基,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推动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去。

二是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出台了《常州市校外培训黑白名单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召集会议研究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局领导在述职过程中认真开展述法,将法治建设纳入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市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大力推进“八五”普法相关任务落实,做好普法责任制落实履职评议。强化信访维稳工作,依法有效化解涉教矛盾纠纷,全年共办理信访577件。组织41人次开展旁听法院庭审活动,通过普法活动,机关干部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事业发展,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加强法治建设统筹协调。加强与人大、公检法、司法、妇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组织“常州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等活动,开展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城教联盟”作用,查处校园周边无证流动摊贩。完善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各处室法治工作职责,强化依法治理的工作格局。认真总结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在政府网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依法治教纳入辖市(区)教育局年度评价指标体系,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四是深入开展文化研究及理论阐释。加强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全市教育系统共创作法治文化作品37件,其中4件学生作品入选市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2024年1月《新时代教育与司法的合力实践》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江苏省优秀案例分析一等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保障教育改革发展》被市委依法治市办评选为法治常州建设优秀论文二等奖。

(二)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依法治理体系

一是完善教育立法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立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024年1月,市教育局“制定全国首部劳动教育领域地方性法规”项目被市委依法治市办表彰为市法治惠民优秀项目。《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施行以来,我局有力推动主体责任落地,提升学校劳动教育实效。通过理念更新,引导部分家长改变片面成才观。构建了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政府统筹推动、社会协同支持的劳动教育格局。5月高质量通过市人大地方性法规宣传实施情况督查。《常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被列为2024年度地方性法规调研项目。

二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常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坚持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实施、评估、清理等程序完善。完成政府规范性文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常政规〔2021〕1号)》后评估。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必进行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集中统一公开并动态更新。

三是聚力依法行政。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按照《常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的要求,重大行政决策坚持程序规范,决策科学。进一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及时全面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出台《常州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规定》《常州市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制度》等文件强化食堂管理。落实《常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等,积极探索法治建设创新举措。市教育局“从一次承诺到全程零跑腿”项目被市委依法治市办表彰为常州市法治营商环境专项提升行动优秀项目。坚持运用法治方式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024年办结诉讼案件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及胜诉率均为100%。

四是深化依法治校。一是推进学校依法治理。全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比例达99.05%,10所学校获评省依法治校示范校。二是普遍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6个辖市区及常州经开区和43家直属单位均聘请法律顾问,参与依法治理工作。三是实现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全市414所中小学共配备462名法治副校长、380所幼儿园共配备399名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每个学期进校开展普法宣讲、安全教育等。四是创新建立法治督导员机制。联合公安选聘16名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公安法治督导员,常态进驻部分学校,对个别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予以教育和训诫。

五是加强行政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常州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全面开展中期自评。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以一案一反馈的方式指出存在问题,指明改进方向,指导全市教育系统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我局12月被市委依法治市办评为2024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优秀单位。强化执法人员管理,为全局行政执法人员换领国家行政执法证。重视执法能力建设,组织机关全体行政执法人员集体学习《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剖析》、政务诚信建设的实质内容和《政务诚信承诺书》。

六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内容,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质效。按照《关于推进常州市教育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信息公开申请处理的流程,扩大主动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力度。通过门户网站发布政策文件解读信息,受理信息公开申请29件,到期办结率100%。规范信用信息“双公示”工作,明确报送范围时限及公示期限等关键要素,全年发布“双公示”信息1457条。

七是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把建议提案的办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并统筹谋划和实施推进。2024年共办理建议提案117件,做到百分百答复,百分百沟通,百分百满意。

(三)教研行政同频共振,全面提升法治宣教实效

一是坚守法治教育主阵地。完成集目标价值、五维法治素养、五类课程内容、五大实施路径、五彩实效品牌为一体的“五合一”法治教育理论建模,并以此统领中小学法治教育。成立“1+7”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其中法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建成市教育局主导、市教科院指导、中小学校为主体、高校法学院、司法机关为支持的共建机制,合作开发师生培训课程80多门。整体设计了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课程体系。探索建设以案说法式、参与体验式、项目式学习等教学范式。创新执教主体,开设“思政教师+司法人员”双师课堂600多节,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了学段链接、学科融合、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育人方式,形成“课程精彩、路径多彩、学生出彩、教师傅彩、社会喝彩”的五彩法治大课堂特色品牌,增强了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3名教师的课例入选省“中小学法治精品课优秀作品”。

二是持续擦亮普法品牌。发挥“领头雁”作用。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印发《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个性专业清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市新任校长培训班设置法治必修课,2024年176名新任校长参加法治专题培训。突出“为师者”示范。通过知识竞赛、教学观摩等,确保全市1319位道法(思政)教师每年接受法治培训。对市区203名新教师进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解读”法治专题培训。93名普法志愿者教师接受普法专题培训,并开展地方性法规宣传活动。着力“接班人”培育。推进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常州法治教育创新实践”项目建设,全市一体化建设项目学校200多个,指导老师近1000人,70多万学生受益。

三是凝聚法治教育合力。构建“1+4+N”体系,注重建设一批基地,依托史良故居等在内的34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普法活动。“四模”活动打造法治教育有效载体。深入开展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青少年模拟法庭和模拟听证会活动。“N”方联动构建法治教育支持体系。协同公检法开发“常有优学,法护成长”普法菜单式课程81讲,“点课”校累计超过280所;联合市司法局组织42.21万学生参加2024年宪法卫士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荣获全国一等奖1个、省特等奖1个、省一等奖6个、省二等奖2个,综合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联动市公安局组织全市67.4万名中小学生观看《缤纷暑假 平安“警”相随》安全教育片、62.7万名家长观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正确应对》家庭教育片;与市关工委携手开展暑期社区青少年“法德融育  知行合一”法治教育夏令营, 30.65万人在“常州网”收看,获得380万次点赞。

(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一是数字化赋能教育惠民。持续推进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实现由“苏服办”及“我的常州”双APP掌上办理教育入学“一件事”,全年共办理91018件。通过建立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用教育改革的“小切口”,撬动了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报名入学便利度、满意度、获得感的“大变化”。8月江苏主流媒体“交汇点新闻”报道“江苏常州:持续提升服务便利度,高效办好入学一件事”。

二是持续改进行政监管方式。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机制。全年组织2项市级抽查,配合完成2项省级抽查。实施12项“互联网+监管”,事项梳理完成率及监管行为覆盖率均达100%。

三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动态更新标准化行政权力事项清单37项。教育窗口接待来访和电话咨询共3186件,处理12345工单共1739件;实现及时签收率、按时办结率、满意度3个100%;教育局窗口在市数据局考核中获评年度优秀,并获市首批“人民满意的标兵窗口” 及贯标流动红旗。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支持在常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细则》等两项职教惠企政策在“政企通”服务平台上线。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还不够深入,干部队伍法治化建设水平还需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仍需不断提高。二是教育法规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教育地方性法规的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三是普法宣传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强化,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性活动还未成为常态。多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关键之年,市教育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依法治教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提升全市教育系统依法治理水平,切实当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一)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进一步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加强校外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大力推进教育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教能力,全力推进《常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公平竞争审查等及重大合同协议等实质性审查。

(三)持续优化法治宣传工作。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核心,以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为抓手,办好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继续组织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协同公检法优化菜单式课程,将普法资源送到师生身边。推动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或学校法治文化阵地10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