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我市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有哪些做法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小抓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让他们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受益者。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要把学校作为重要的阵地。 我市自2000年在全市开展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和“省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创建,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常州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出台了创建评估标准,从组织保障、基础建设、教育活动、创建成果等几大方面,对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创建要求,充分利用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特色资源,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专题研究及示范效应的打造,为“国际生态学校”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市共建成国际生态学校14所,在全省排名第一,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6 所、省级绿色学校183所、市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46所,除新建中小学外,基本实现市级绿色学校全覆盖。2022年,我市开启了市级绿色学校创建的2.0版,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进一步延伸拓展。 一是建设特色展馆。通过打造溧阳生态创新展示馆、滨江长江大保护展示馆等展馆,集中展示生态文明建设、“两山”实践、环境治理与保护成果,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结合,更好地传承了绿色文化、绿色基因,实现了理念播撒、行动落实、代际传承的良性融合。 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各学校围绕自身特色深度梳理,形成全市一区域一特色,一学校一亮点的多元化生态教育格局。圩塘中心小学的“我是长江小主人”主题,聚焦长江大保护,引导少年儿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奔牛实验小学的“大运河 小河长”主题,引领学生深入参与和躬身实践环境保护。还有更多的学校,在发展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敢为人先,百花齐放。 三是强化宣传辐射。着力将生态文明建设向家庭、社区延伸,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通过“绿色课程”“生态实践”和“文化浸染”,激发青少年去感受、学习、分享,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1/1条,1/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