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下午好,感谢大家关注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访谈的主题是常州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相关内容,访谈邀请到了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峥、常州市民政局局长王莉、副局长杨继洪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各位嘉宾来和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2019-10-11 15:01:18 |
许峥: 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好!很高兴到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大家进行线上交流! 2019-10-11 15:02:21 |
王莉: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借此机会向长期关心、理解、支持常州民政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2019-10-11 15:03:40 |
杨继洪: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 2019-10-11 15:03:58 |
主持人: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请开始提问。 2019-10-11 15:04:09 |
网友_罗汉路: 常州社会救助是什么样的现状? 2019-10-11 15:05:06 |
王莉: 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聚焦脱贫助困,织牢民生保障网。下面我从常州民政角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的社会救助情况。 2019-10-11 15:06:48 |
王莉: 一是完善救助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民政牵头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出台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支出型贫困救助办法,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专项制度为配套,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首创慈善大病补充保险并覆盖一般家庭,打造“慈善一日捐”等慈善品牌,连续5次入选全国公益慈善城市百强榜。 2019-10-11 15:08:43 |
王莉: 二是创新救助平台。首创“四级联动”的智慧救助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智能识别、精准救助、阳光运行”。率先建成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与救助管理、“阳光扶贫”等平台联动运行,对17个部门、27项信息实时联网核对、动态管理。 2019-10-11 15:09:29 |
王莉: 三是提升救助水平。城乡低保标准较2013年增长73.1%,并顺利实现同城同标。集中、散居孤儿养育标准较2013年分别增长78.6%、240%;全面排查无人监护或监护人无照护能力的困境儿童,1087名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监护。率先实施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养护康”一体化服务项目。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84亿元、110万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326.6万元、69.4万人次。累计医疗救助130.6万人次,临时救助6万人次。 2019-10-11 15:10:45 |
网友_3W点: 为什么要在全市建设社会大救助体系? 2019-10-11 15:11:53 |
许峥: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除了民政,我市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还有教育、人社、住建、卫健、工会、慈善等等多个部门。长期以来,各相关部门一直都是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计划开展救助,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不够、信息共享不及时,一方面容易造成群众多次跑腿,另一方面也会出现重复救助或遗漏救助的情况,从而影响救助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019-10-11 15:13:32 |
许峥: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科学公正判定救助对象、及时精准开展救助等呼声越来越高,社会救助亟需改进服务方式,探索智慧救助新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建设社会大救助体系。在大救助体系下,可以运用大数据思维,整合各部门的帮扶政策,去除政策重叠,寻找政策盲点,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目录清单。同时也可以编制统一的编码体系,将救助对象的情况进行编码处理,运用大数据平台自动核对及匹配,推送至对应的社会救助项目主管部门,解决救助渠道单一、覆盖面小、救助被动等问题,发挥社会救助资源的最大价值。 2019-10-11 15:15:12 |
网友_XYP: 请问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涉及哪些部门? 2019-10-11 15:15:43 |
杨继洪: 早在2014年市政府就批准建立了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经过2015年和今年初的两次调整,目前有成员单位32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由民政来牵头负责日常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解决救助分散、重复、遗漏、迟缓等问题,避免施救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形成社会救助“无缝隙”覆盖,降低救助成本,提高救助效果。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市民政局、教育局、人社局、住建局、卫健委、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分别负责相关专项救助工作。市总工会、残联、红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全市的社会大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做好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2019-10-11 15:17:55 |
网友_林荫大道: 我市的大救助体系有何特色? 2019-10-11 15:18:05 |
许峥: 我市大救助体系对比以往传统的社会救助模式,有着许多新的创新突破和特色亮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优五促”。 2019-10-11 15:19:03 |
许峥: 一是优政策促衔接。推进社会救助从分散、临时、单一的部门救助模式向归口、综合、统一的综合叠加模式转变。按照“一户一档一单”要求,在做好分类施救的同时,加强综合施策研究,以低保渐退机制研究为突破口,完善低保与临时救助、支出型贫困、扶贫开发等政策之间的衔接机制与举措,确保精准救助、精准脱贫。 2019-10-11 15:20:10 |
许峥: 二是优体系促协同。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作用,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核对中心建设,推进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建设,形成社会救助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中心枢纽。 2019-10-11 15:21:46 |
许峥: 三是优平台促融合。深化“互联网 社会救助”,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资源对接、加强业务协同。建立和优化“主动发现-智能研判-分类派单-全程办理-信息入库”的闭环操作模式,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智能识别、精准救助、阳光运行”。 2019-10-11 15:22:45 |
许峥: 四是优机制促联动。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延伸到社区(村),发挥社区网格员等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建立完善帮扶救助动态管理机制,提高主动发现、应急处置和快速救助能力。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打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019-10-11 15:25:03 |
许峥: 五是优服务促规范。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操作流程标准化,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加快构建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效的新型服务体系,社会救助全流程可监管可追溯。坚持“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经办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升经办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2019-10-11 15:26:59 |
网友_搜索再搜索: 我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目标是什么? 2019-10-11 15:27:36 |
王莉: 我市的大救助体系建设按照“救助部门全参与、救助内容全覆盖、信息全共享”这样的一个整体思路,把着力点放在“5个1”建设上,也就是建立一个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解决救助分散、重复、遗漏、迟缓等问题,形成社会救助“无缝”链接和全面覆盖。 2019-10-11 15:30:35 |
王莉: 健全一个四级联动的组织架构。市级层面,推进常州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建设,建成社会救助部门联动、上下衔接、精准核对的中心枢纽,更好地整合、优化、协调各项社会救助资源。区级层面,在进一步明确救助对象认定条件、规范审核审批程序、优化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基础上,承上启下做好相关工作。镇(街)和村(居)层面,设置“智慧救助”平台前端窗口,给予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相关政策的咨询服务、申请指导。通过初步研判,形成救助初步“清单”,进行“一站式”受理,提高源头发现和主动救助的能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19-10-11 15:32:38 |
王莉: 构筑一个纵横协同的救助枢纽。依托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成立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辖市、区建成社会救助中心,其它各社会救助部门指定专员负责,实现“纵横协同”联动,形成“主动发现—智能研判—分类派单—全程办理—信息入库”的闭环救助操作模式。 2019-10-11 15:33:39 |
王莉: 打造一个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完善智慧大救助管理平台,设置数据汇聚、网格信息、一站式受理和智能研判4个子系统,为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分门办理”提供信息化支撑。特别是智能研判系统在救助申请受理后,通过提取数据汇聚系统中存储的基础数据,初步判断可以享受的救助种类。平台与核对系统、社会救助各相关部门对接,实现对救助对象的精准认定。 2019-10-11 15:35:15 |
王莉: 完善一个规范便民的服务流程。利用智慧大救助管理平台,救助部门的资源对接和业务协同,形成“前台受理、后台流转、部门协同、流程跟踪”工作格局。乡镇、街道一站受理困难群众的申请救助信息,管理平台根据救助内容自动将信息分派至对应部门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无需再跑腿便可得到救助了。 2019-10-11 15:36:29 |
网友_热心网友: 前面提到的智能研判系统是什么意思?它在社会大救助体系中起到什么作用? 2019-10-11 15:37:42 |
杨继洪: 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跟网民朋友来解释一下。我市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智能研判系统可以通过准确汇集城乡各类困难群众的动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流程统一、救助规范、数据一致,提高主动发现救助对象的水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系统智能研判提醒申请救助对象已享受了哪些救助,还能够享受到哪些救助项目,开出一张救助清单,从而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救助。当然,发现困难对象只是第一步,还需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和核对中心的线上核对,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无误,实现精准救助。 2019-10-11 15:41:25 |
网友_天秤座: 请问在政府救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精准识别申请人家庭的真实情况,做到救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实施? 2019-10-11 15:42:03 |
王莉: 查询、核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的收入和财产以及支出情况,准确识别社会救助对象,是落实城乡低保、住房保障、教育救助等救助政策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但是,目前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性增强,就业多样化选择等诸多情况,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及财产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以入户调查、邻里求证、单位出具证明为主的核查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需要。我市从2014年开始建立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数据交换,“以部门信息比对”的方式来进行收入核查,通过各相关部门掌握反馈的经济状况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客观、公正的核对结果。简单来说,就是用数据作为依据,用量化标准来衡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来准确、高效的判断救助对象真实的经济收入状况,弥补了原有传统调查手段的不足,解决救助家庭收入核算难、救助对象认定难的瓶颈问题。 2019-10-11 15:44:38 |
网友_PPTD: 请问,社会救助是怎么样来实现兜底保障、脱贫攻坚的? 2019-10-11 15:45:12 |
许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实地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提出“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因此,有必要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全市脱贫攻坚总体布局,把兜底保障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2019-10-11 15:48:44 |
许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我市出台了《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精准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在政策、对象、标准、管理上的衔接,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2019-10-11 15:49:57 |
许峥: 具体来说,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科学合理制定低保标准,今年7月1日起全市城乡低保已经提高到850元∕人·月,年人均保障标准已近万元。 2019-10-11 15:50:52 |
许峥: 第二是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继续加大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政策的落实力度,有序放宽残疾人进入低保的准入条件,逐步将保障面覆盖到符合条件的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探索建立低保渐退机制,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防止返贫,确保稳定脱贫。 2019-10-11 15:52:00 |
许峥: 第三是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完善对象认定标准,坚持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2019-10-11 15:52:40 |
许峥: 第四是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应急性、补充性和过渡性的制度功能,按照急难型救助对象和支出型救助对象认定条件,分类实施临时救助。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并有效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衔接协同,综合解决未脱贫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2019-10-11 15:55:37 |
主持人: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也感谢许峥副市长、常州市民政局王莉局长和杨继洪副局长的精彩解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2019-10-11 15:5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