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本次武进区发改局在线访谈活动。 2016-03-31 10:00:56 |
主持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区上下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武进”的目标,突出“坚持两加战略,深化四大战役”的主题,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全面激发改革新动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转型、强载体、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起步之年,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武进的关键之年。今天,我们邀请了武进区发改局有关领导就武进区发改工作等内容与各位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下面请领导作自我介绍。 2016-03-31 10:07:34 |
汤焱: 大家好,我是武进区发改局副局长汤焱。 2016-03-31 10:08:06 |
邵云: 大家好,我是武进区发改局经济综合科科长邵云。 2016-03-31 10:08:31 |
潘凌: 大家好,我是武进区发改局服务业科科长潘凌。 2016-03-31 10:09:01 |
主持人: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下面开始提问。 2016-03-31 10:09:47 |
网友_明媚: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 2016-03-31 10:10:14 |
汤焱: “十二五”时期,既是武进区发展史上经受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的时期,更是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和可喜变化的时期。“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创造了“奋战十二五、再展新宏图”、“拼搏两载、超越期待”、“全力办好花博会、全面推进现代化”、“加力城乡一体、加速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武进”等一个又一个“武进奇迹”,开创了武进发展史上又一个崭新篇章。“十二五”时期,是武进区综合实力实现大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武进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百万人民,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前所未有的开放胸襟和百折不挠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全区综合实力的高位跨越。“十二五”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0亿元,相比“十一五”末,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亿元,相比“十一五”末,均有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400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6亿美元。“十二五”时期,是武进区产业水平实现大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始终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加快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区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更趋协调,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2.2%,相比“十一五”末,平均每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1:55.7:42.2;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相比“十一五”末,省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跨入千亿级行列,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加速崛起;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载体能级进一步提升,常州经济开发区成功设立,东部地区进入了全面融合统筹发展的新阶段;武进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加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国字头”石墨烯产业化基地;绿建区成功构建部省合作共建机制,成功举办了第八届江苏省国际绿色建筑大会,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十二五”时期,是武进区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始终坚持统筹发展这一导向,全力打造现代新城,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探索出了一条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武进模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心城区改造升级,花园街片区改造提升,实现了花园街与晋陵路两大商圈的无缝对接,加速与常州主城区的有机结合;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综合体对外亮相,完成26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提升任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纵十横”干线路网基本形成,公路网面积密度在全省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轨道交通武进段站点全面开工,BRT扩展提升。城乡发展更趋协调,高质量完成小城镇“十个一”工程,所有行政村实现天然气管线通达、自来水同质同价和公交全覆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十二五”时期,是武进区生态创建实现大突破的五年。五年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成功打造了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区。生态创建持续深化,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区,高新区、经发区创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区所有镇全部创成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级生态镇。生态质量稳步提高,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实施,全区入太河道水质持续好转,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工作成效得到部、省高度肯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部门联动环境执法机制等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绿色政绩观”、“一票否决制”初步形成。“十二五”时期,是武进区民生民本实现大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始终坚持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加快改善民生民本,大力构建和谐社会,老百姓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每年坚持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了件件有份量、件件有结果、件件得民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连续多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收入比不断缩小。社会保障持续改善,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格局,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8.8%。公共服务全面优化,教育优质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成功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社区教育示范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健全,成功获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和“10分钟体育健身圈”。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平安武进建设深入推进,“政社互动”和社区减负增效取得成效,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被命名为江苏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区。“十二五”时期,是武进区区域竞争实现大赶超的五年。五年来,始终坚持率先发展这一要求,全区干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大氛围,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成功实现了争先进位。先后荣获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一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四名”、“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产业发展能力十强县(市、区)第三名”、“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产业发展典型县区”、“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三名”、“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五名”等多项荣誉,武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贡献份额在加大,在先进县区竞争中的优势在增加,实现了区域竞争的全面赶超,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武进特色的发展之路。 2016-03-31 10:40:07 |
网友_春晓: 近几年,国家在大力提倡“互联网 ”,我们武进在发展互联网 服务业方面有哪些做法? 2016-03-31 10:10:42 |
潘凌: 武进在发展互联网+服务业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规划政策引导。武进区服务业扶持政策中把发展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产业作为扶持的重点行业,给予政策扶持;在编制各类服务业规划中,把“互联网+”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二是支持平台建设。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12301”正式开通,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开工建设;武进工业设计园N立方创意工坊启动;天安数码城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上线运行;科教城集聚区泰迪伦农产品供应链平台一期基本建成,科教城金融服务中心建成投运。三是引导传统服务业提升。夏溪花木市场互联网信息平台全面启动运行;亚邦物流市场互联网信息化改造基本完成;武进汽车城二手车交易网上线运行;湖塘纺织产业互联网平台启动建设。 2016-03-31 10:17:54 |
网友_大规模: “十三五”时期,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16-03-31 10:10:59 |
邵云: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下面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万元左右。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分别达到90%和8.5%。到“十三五”末,服务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8%和50%。二是自主创新活力更加突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8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0件,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到“十三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8%。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达到100%全覆盖。人民群众获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到“十三五”末,人均拥有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到3.7平方米,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达99%。四是城乡一体布局不断优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乡空间布局形态更加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产城融合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建设空间比例、生态空间比例均保持在28%左右,形成空间均衡、产城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到“十三五”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五是资源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为人民群众提供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率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到“十三五”末,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4%,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01%,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六是民主法治建设继续深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平安武进建设再上新水平,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均稳定在90%左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到“十三五”末,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100%。 2016-03-31 10:27:15 |
网友_麦芽糖: 武进的服务业发展特色明显,能不能从旅游业和物流业方面介绍一下? 2016-03-31 10:18:57 |
潘凌: 武进的物流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5年武进区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税收10695万元,连续3年超亿元。2、物流成本稳中有降。2014年武进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89.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逐步提升。3、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一是依托生产和生活资料集中交易场所,基本形成了为商贸流通提供物流服务的商贸物流基地。目前已有农副产品、花木、纺织、医药药品、家具、地板、服装、灯具、陶瓷等各类专业物流集聚区,如亚邦物流中心、华鹏石材市场物流中心、夏溪花木市场物流中心、横林地板物流中心、恒耐耐材物流交易中心等。二是依托武进国家级高新区、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逐步规划形成一批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物流园区(中心)。如高新区综合保税物流中心、武南物流园、西太湖电子商务物流园区等。4、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市级大力扶持。常州市专门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针对省级、市级重点物流基地与重点物流企业出台分类梯度支持政策,有重点、有层次地推动物流业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分离发展物流业务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市区物流产业规划管理意见》等扶持政策。二是武进区出台的《加快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武进重点行业给予支持,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旅游业方面,至2015年底,预计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5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7亿元、旅游增加值9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8%,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1.73%;目前。全区已拥有国家A级景区 7家,其中4A级3家,3A级2家,2A级2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星级饭店19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13家;旅行社15家。武进区被评为“最美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成为武进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武进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2016-03-31 10:36:40 |
网友_天业: “十三五”时期武进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中心、三片区”,具体是指什么? 2016-03-31 10:28:00 |
邵云: 针对武进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中心、三片区”的概念。1、中心城区。包括湖塘镇、牛塘镇、高新区北区、绿建区,是武进区商务商贸中心和人口集聚中心,兼具文化旅游、职教科研、生活居住、都市工业等功能。2、以常州经开区为主体的东部片区。包括原戚墅堰区和遥观、横林、横山桥3个乡镇,是武进区东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兼具生活居住、都市工业等功能。3、以武进国家高新区为龙头的中南片区。包括武进高新区及前黄、礼嘉等乡镇,是武进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兼具保税物流、低碳应用示范等功能。4、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引擎的西部片区。包括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及西部的嘉泽等镇,是武进区的新兴特色产业集聚区,兼具文化创意、农业体验、旅游观光等功能。 2016-03-31 10:36:09 |
网友_小孙: “十三五”时期,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怎样的? 2016-03-31 10:41:51 |
汤焱: 按照“十三五”指导思想,在“十二五”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将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将武进打造成为全省范围内的创新转型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区。一是创新转型先行区。把转型创新作为今后五年最重要、最紧迫的要求和最重大的责任,进一步加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用好常州科教城创新资源优势,重点聚焦产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建强创新载体、优化创新政策、提升创新服务,全面发挥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投资拉动的叠加效应,成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创新转型先行区。二是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产业链,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推动传统产业走高新化升级、智能化改造、品牌化发展之路,加快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提升。围绕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步伐,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省策源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园区,努力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三是产城融合示范区。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完善开发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人居功能和人口集聚水平,实现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和乡镇的产业功能和就业能力,努力形成人、产、城有机匹配的空间协调发展格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四是生态宜居幸福区。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先的理念,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注重经济社会协调推进,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突出依法治区,完善公共服务,落实民生实事,不断增强全区人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把新武进打造成为物质生活富足殷实、精神世界文明充实、生态环境清新秀美、社会环境安定和谐的幸福家园。 2016-03-31 10:59:14 |
主持人: 好了,时间差不多到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感谢嘉宾们的精彩回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还有个别网友的问题没有来得及回答,我们会在访谈结束后再给予回答,再见!
2016-03-31 11: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