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关注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访谈的主题是“探讨土耳其地震救援,提升我市地震应急能力与水平”相关内容,访谈邀请到市地震局副局长陶华堂同志、应急服务处处长封建荣同志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那么我们先请两位领导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2023-10-13 14:31:59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来到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进行交流,欢迎大家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3-10-13 14:32:36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2023-10-13 14:34:09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下面开始提问。 2023-10-13 14:34:26
请问土耳其短时间内发生多次强震,与哪个地震带有关? 2023-10-13 14:38:39
从全球来看,主要两个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活动带,集中了世界80%的地震,另一个是欧亚地震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 2023-10-13 14:39:17
土耳其在短时间内多次发生强震,就处于欧亚地震带上,具有复杂的地震地质背景。其所处区域主要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控制,土耳其所处地质构造单元为安纳托利亚块体,此次7.8级地震发生在安纳托利亚块体的东南边界,即东安纳托利亚断层的西段。东安纳托利亚断层北东走向,长约550公里,它从东土耳其东北的卡卢瓦延伸到西南的马拉斯,与近南北走向的死海断层交汇,地震就发生在断层的交汇部位。 2023-10-13 14:40:45
震后分析表明,两次地震破裂带总长度高达600公里,地震破裂带两侧10公里内建筑倒毁情况非常严重。据此可以判定,建筑物倒毁的地区总面积会超过1.2万平方公里。实际上,一些距离破裂带40公里左右的城镇也有许多建筑物倒塌,按40公里推算的话,需要核查搜救的面积可能高达到4.8万平方公里。 2023-10-13 14:42:16
此次土耳其地震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反映了哪些问题? 2023-10-13 14:43:09
此次土耳其地震应急救援中,反映了土耳其在大震巨灾的救援能力不足。 2023-10-13 14:44:04
此次土耳其地震灾难规模之大、救援之难,超越了人类社会的能力。据土耳其官方公布,这次土耳其地震的灾区涉及11个省。11个省的总人口达到1300多万,面积接近10万平方公里,房屋建筑倒塌总数高达23万栋。 2023-10-13 14:45:25
在灾区大量房屋倒塌的情况下,基层救援力量基本不能发挥作用。在黄金72小时内,完成如此大面积和如此多倒塌建筑废墟内的搜救工作,远远超过了土耳其国家应急能力,即使加上国际社会的力量,仍然是力所不能及。按常识,考虑需要处理的废墟总量,没有数百万的重装救援队伍,难以在黄金72小时内进行有效救援。即使有了这样规模的队伍,也很难将这些队伍部署在每一个废墟前。 2023-10-13 14:47:16
所以说,从土耳其地震灾难中可以看出,如何解决好大震巨灾下的救援能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2023-10-13 14:48:06
此次土耳其地震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存在哪些困难? 2023-10-13 14:48:53
此次土耳其地震应急救援中,首先是重要基础设施破坏和粉碎性废墟延缓了救援进度。 2023-10-13 14:49:13
由于此次地震中大量人员被埋压在废墟下,而大部分废墟都是钢筋混凝土,没有重型装备的当地民众根本无法开展救援活动。所有超过十吨的破拆工作,都是人力不可及的,必须通过挖机和吊机作业。 2023-10-13 14:50:57
强烈的地震震动和地表错裂以及滑坡等次生灾害,破坏了通往灾区的铁路、公路以及机场,也使得重装配备的救援队伍不能及时赶往重灾区。哈塔伊机场震后150多个小时后才恢复运行。实际上在很多重灾区,土耳其国内的救援力量24小时后才开始出现,而国际救援力量最早出现在灾区也是在48小时后,甚至许多队伍到达时,已经是地震生命救援的黄金72小时之后了。 2023-10-13 14:52:23
除了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影响救援力量到达救援现场外,灾害现场粉碎性的钢筋混凝土废墟也加大了现场施救难度。延性不足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如果遭遇大地震将是最危险、最具杀伤力的建筑。延性不足,就是脆性。这类建筑抗御地震剪切破坏的能力很弱,遭遇地震时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建筑物会瞬间发生粉碎性倒塌。据统计,唐山大地震时倒塌建筑中的人员死亡率小于20%。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地区高雄6.5级地震中倒塌的16层维冠金龙大楼倒塌导致其中115人死亡,该建筑内死亡率约40%。在此次地震救援中,中国救援队曾来到一片极度惨烈的14层高楼倒塌后的废墟搜救。高楼底部三层粉碎,第八层在坍塌过程中被甩出去100米。事后统计,这栋楼里住了约400人,幸存50多人,刨出遗体200具,失踪100多人,该建筑内死亡率高达到85%。 2023-10-13 14:55:40
此外,在粉碎性废墟中开展救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件。一方面,被埋压人员的生存空间非常少,存活概率很低;另一方面,建立救援通道也十分困难。因而,在粉碎性废墟中开展救援,既险象环生,又耗费时间,严重影响总体的救援进度。 2023-10-13 14:56:13
其次,此次土耳其地震应急救援中,严寒的天气大大降低了救援效果。地震的发生正值土耳其的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土耳其南部地中海附近的安塔基亚的夜间温度都低于零度,体感更冷。从废墟之下挖出的遗体不知是死于地震,还是死于寒冷与饥饿。事实上,安塔基亚还是地震灾区最暖和的地方,主要因为它是海洋性气候。北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气温比南部安塔基亚要低10度,异常寒冷。低温严寒影响了人们的救援行动,也使得废墟下受困人员的存活可能大大降低。  2023-10-13 14:58:05
寒冷、雨雪等极端气候对救援技术装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基础设施的抢修、抢通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应对这样的灾区场景,我们也应该在地震应急预案中作充分考虑。 2023-10-13 14:59:18
请问此次土耳其地震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有哪些? 2023-10-13 15:00:36
首先,要加强建构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在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面前的城市韧性。 2023-10-13 15:01:07
“韧性”和“韧性城市”是国际社会在防灾减灾领域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概念。韧性城市,也就是说,当灾害发生的时候,韧性城市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 2023-10-13 15:02:31
2017年6月中国地震局提出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包含四大计划,“韧性城乡”计划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国家层面上的韧性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市也正在按照国家、省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进行地震风险普查、抗震加固等九大工程,着力提升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 2023-10-13 15:04:00
其次,要加强做好学校等人员集中场所的疏散处置能力,提高在大震巨灾先期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2023-10-13 15:04: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44条明确要求,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近年来,我市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结合5·12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深入学校指导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23-10-13 15:07:19
一是要制定演练方案。以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为依据,制定好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的方案,《方案》中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职责、行动秩序、疏散路线、疏散地点及演练安排和要求等内容。 2023-10-13 15:08:23
二是要进行培训和练习。老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应急避震知识培训,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方法。组织避震和疏散训练,其中应特别重视快速护头蹲下和下楼训练。 2023-10-13 15:09:52
三是要组织预演。演练前,学校要按照《地震应急演练方案》组织老师和学生进行预演,让学生熟悉疏散路线和地点,并根据训练情况及时修订演练方案。 2023-10-13 15:10:48
能不能在地震到来之前发布地震信息,让大家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应急避险? 2023-10-13 15:11:40
在地震到来之前让大家有个时间准备,这就涉及到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两个概念。 2023-10-13 15:13:15
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警告。因为其研究对象为地球,人类对地球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地震预报仍存在客观困难,属于世界性难题。 2023-10-13 15:14:51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已发生,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快的特点,抢在地震波尚未到达前向预警目标发出的警告。地震预警也存在缺憾: 2023-10-13 15:16:39
一是地震预警存在盲区,由于地震信息的自动捕捉、信息汇总、准确发送,至少需要5秒的时间,而5秒时间地震波可以跑30公里左右。如果以震中为圆心,3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就是地震预警的盲区。由于距离近,5秒内地震波和地震信息同时到达此区域,盲区范围内地震预警就失效了。 2023-10-13 15:18:15
二是误报,地震预警系统庞大且复杂,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系统故障出现误报的情况。研究地震预警较早的日本,经过多年的时间,其准确率也只有50%多。 2023-10-13 15:19:11
常州有没有地震应急避险方面的培训? 2023-10-13 15:19:50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市一直注重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建成了常州市防震减灾科普展厅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的防灾减灾科普基地。 2023-10-13 15:20:41
2022年7月,我市新建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恐龙人防灾避险体验馆开馆,2023年2月,经省地震局、省科协评审,恐龙人防灾避险体验馆被认定为“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该馆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一座以生命健康和应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馆,很有特色。 2023-10-13 15:22:08
馆内设置了地震灾害、气象灾害、交通安全、日常安全、消防安全、紧急救护六大主题板块,涵盖“地震逃生”“电梯故障的应对方法”“灭火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教学”等20多个专题课程,50多个实训教学以及100多个知识点。公众可以在该馆体验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灾害突发情况,学习掌握相应的防灾避险安全知识。 2023-10-13 15:23:34
其中,800多平方米的地震灾害体验区,是借助1:1还原后的家庭厨房、楼道、街区,通过收集到的震级、烈度、震源、地震波等一系列真实数据,可模拟距离震中15公里外的8级地震。大家可以从中体验地震发生时应首先采取的行动,掌握地震避难时正确的保护姿势,理解地震与其他自然灾难的特性差异。 2023-10-13 15:25:01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也感谢领导们的精心回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2023-10-13 15:26:03
11/11条,1/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