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下午好,感谢大家关注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访谈的主题是打造劳动教育“常州样板”,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访谈邀请到市教育局副局长俞群祥、市教育局德育处(学生处)处长张小亚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两位嘉宾,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2023-09-25 13:30:41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有机会做客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大家进行线上交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好的服务。 2023-09-25 13:31:17
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2023-09-25 13:33:09
为什么要制定《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 2023-09-25 13:34: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2023-09-25 13:35:51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青少年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2023-09-25 13:38:21
但是,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会劳动等现象,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为此,从中央到地方相继颁布了推进劳动教育的政策性文件,致力于从构建协调推进机制、分段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统筹配置劳动教育资源等方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 2023-09-25 13:40:51
自2019年始,常州立足区域劳动教育发展实际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政府统筹、基地拓展、课程建构、融合创新、评价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并于2021年5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3-09-25 13:41:22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常州劳动教育在学生覆盖面、课程开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劳动教育经费难以保障等现实问题。 2023-09-25 13:41:50
因此,通过立法不仅可以将常州劳动教育的经验成果化,推动形成劳动教育的“常州样板”,而且可以统筹解决阻碍我市劳动教育工作深入推进的现实问题,实现劳动教育实施机制体制的创新发展。 2023-09-25 13:42:15
《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有什么特色亮点? 2023-09-25 13:43:33
《条例》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突出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立法过程中坚持把握重点、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2023-09-25 13:44:39
1.明确劳动教育内涵和工作格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条例》明确了劳动教育的三大类别,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教育活动。为了确保政府和社会各方都能保障和支持劳动教育工作,《条例》明确了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政府统筹推动、社会协同支持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要求形成具有本市特色的校内校外结合、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多样、体制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2023-09-25 13:46:03
2.设立劳动教育月。《条例》面向社会主体,设立了劳动教育月,规定劳动教育月期间全社会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活动,国家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应当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对劳动教育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细化了劳动周的规定,要求学校在劳动周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劳动实践,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技能竞赛、主题演讲、作品展览等活动,分享、宣传、展示劳动教育成果。 2023-09-25 13:47:11
3.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条例》明确了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细化了父母和家庭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条例》对开展家庭劳动教育作出详细规定,如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引导和督促未成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求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鼓励家庭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和其他社会实践等。 2023-09-25 13:48:16
4.细化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规定。《条例》要求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并规定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年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总额的百分之三安排劳动教育经费。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求学校统筹资源配置,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配套建设、配备劳动教育设施设备。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校结合本地资源、学校发展特色、办学条件等,建立综合性、实践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完成劳动教育课时学时要求。在师资保障方面,明确学校应当根据学生数量规模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并增加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劳动教育校外师资库,鼓励学校邀请劳模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家长志愿者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2023-09-25 13:49:34
5.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度。《条例》通过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认定制度和名录制度,细化实践基地管理,提升规定的可操作性。《条例》要求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进劳动教育实践资源的共享使用;授权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认定和管理办法,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规范、师资课程、评审认定、管理服务等内容,以及实践基地名录的收录、公布、调整作出具体规定。 2023-09-25 13:50:36
6.强化劳动教育保障和监督。《条例》要求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劳动教育经费的保障,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鼓励和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将劳动教育纳入政府教育督导体系并进行专项督导。《条例》还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劳动素养评价、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培训和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监测与评价,强化劳动教育安全保障等。 2023-09-25 13:51:49
什么是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的指导精神是什么? 2023-09-25 13:52:02
所谓劳动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教育活动。 2023-09-25 13:53:01
劳动教育应当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09-25 13:54:43
近几年在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方面我市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2023-09-25 13:55:22
近年来,常州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创新导向,努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劳动经历。 2023-09-25 13:56:06
一是破解改革难点,全市域统筹劳动教育发展规划。2019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构建了行政推动、教研牵动、学校行动、基地互动、家庭主动的“五力联动”推进模式。统筹全市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一体四翼”劳动实践基地布局。采用“学校+基地”共建模式,共同研发课程。《“五一协同”劳动教育实践范式的市域探索》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3-09-25 13:57:13
二是紧扣实施重点,全方位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建设。编制区域和学校课程实施规划,开发“学校-基地-家庭”劳动大课程。全市85%以上学校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场地,形成劳动教育“一校一品”特色。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征,凝练出“做-研-创”的劳动教学新样态。小学阶段侧重“动手+动脑”的体验式劳动,初中阶段侧重“做中学+学中研”的项目化劳动,高中阶段侧重“多学科参与+深层次探究”的创造性劳动。印发全市“学校劳动清单”和“家庭劳动清单”,确定28类200项学校和家庭劳动项目。 2023-09-25 13:59:08
三是打通评价堵点,全维度构建劳动教育激励体系。整体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学生每年至少能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基于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新时代社会实践成长护照》, “享去•常州”劳动教育APP电子化评价平台在钟楼区试运行。采用“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等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将劳动教育纳入地方教育督导和综合考核体系,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体系。 2023-09-25 14:00:24
下一步,常州将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不断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2023-09-25 14:01:13
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什么作用? 2023-09-25 14:01:24
家庭应当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具体而言,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2023-09-25 14:02:03
一是在实施主体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自觉学习劳动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履行对未成年人进行劳动教育的义务,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共同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配合开展劳动教育。 2023-09-25 14:03:06
二是在实施方式上,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引导和督促未成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保证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家务劳动指导清单,指导家庭科学开展劳动教育。鼓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陪同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社会公益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家庭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自主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2023-09-25 14:05:32
三是在协同育人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学校密切协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配合、督促未成年人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务劳动任务,共同提高未成年人劳动素养。 2023-09-25 14:06:04
四是在安全保障上,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应当增强劳动安全意识,做好安全保障。鼓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投保人身意外伤害相关保险,分担未成年人参加劳动活动的意外风险。 2023-09-25 14:06:57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请问学校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2023-09-25 14:07:16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统筹资源配置,明确实施劳动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实施工作制度。具体而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2023-09-25 14:08:05
一是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开展劳动教育。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完成国家规定的劳动教育课时学时要求。 2023-09-25 14:09:06
二是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本地资源、学校发展特色、办学条件、课程建设计划和不同学段特点,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建立综合性、实践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校外劳动教育教学场所共同研发劳动课程。建立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定期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测,并根据评测结果进行优化调整。 2023-09-25 14:10:03
三是组织开展校园劳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制定校园劳动清单,合理设置劳动岗位,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美化、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场馆整理、垃圾分类等集体劳动和公益劳动,培育劳动观念、体验劳动快乐、养成劳动习惯。 2023-09-25 14:11:04
四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并根据学生数量规模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负责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全体教师进行劳动教育培训,对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邀请劳模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家长志愿者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2023-09-25 14:12:06
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宣传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等先进人物事迹,结合劳动教育月、劳动周、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等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依托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2023-09-25 14:13:07
六是促进家校协同共育。通过家长会、家访以及邀请家长参加主题活动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的宣传和指导,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认知。指导家长委员会履行职责,加强家校互动沟通,为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2023-09-25 14:14:24
如何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2023-09-25 14:14:57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具有服务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职业体验等多重功能。《条例》主要规定了两项推进措施: 2023-09-25 14:15:45
一是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进劳动教育实践资源的共享使用。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或者学生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2023-09-25 14:16:28
二是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制度和名录制度。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范、师资课程、评审认定、管理服务等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认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纳入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调整的,应当及时更新和公布。 2023-09-25 14:17:25
如何推动高等院校劳动教育工作? 2023-09-25 14:17:40
一是建立劳动教育校地合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与地方的劳动教育校地合作机制,搭建劳动教育信息交流、人才共育和产教融合平台,推动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资源共建共享。 2023-09-25 14:20:32
二是落实校企合作要求。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与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劳动教育实习实训岗位。规模以上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比例安排岗位,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2023-09-25 14:23:09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我们也感谢市教育局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多好的资源。再次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2023-09-25 14:25:34
12/12条,1/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