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下午好,感谢大家关注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访谈的主题是“五社联动”相关内容,访谈邀请到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孙启明、常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处长黄孝峰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各位嘉宾来和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2022-11-21 15:10:35 |
孙启明: 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好!很高兴有机会做客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大家进行线上交流,也借此机会向长期关心、理解、支持常州民政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2022-11-21 15:11:39 |
黄孝峰: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荣幸与关心民政工作的网民朋友们在这里交流,欢迎大家对“五社联动”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2-11-21 15:15:21 |
主持人: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下面开始提问。 2022-11-21 15:15:57 |
网友_燕归来熙: “五社联动”是当下比较热的一个词,我想请问孙启明副局长,“五社联动”指的是什么,我市“五社联动”发展得怎么样? 2022-11-21 15:17:38 |
孙启明: 一般我们把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简称“五社”。“五社联动”是指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为补充形成的联动机制,就是最大限度推动各类资源下沉到社区一线,提供为民服务效能。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五社联动”,通过举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开展公益创投等方式,做强“五社联动”各基本要素,促进“五社”融合发展和联动服务。“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2.8亿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实施养老助残、扶贫济困等公益项目,常州5A级社会组织位居全省前列,枢纽型社会组织实现镇(街道)全覆盖,为深化“五社联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平台。 2022-11-21 15:18:47 |
网友_细碎小阳光: 我想报考城市社区工作者,想先了解一下目前我市城市社区干部劳动报酬如何? 2022-11-21 15:19:50 |
黄孝峰: 这位网友你好,你提的问题也是其他想报考社工的市民比较关心的。2022年,市民政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保障的实施办法》,规定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薪酬待遇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本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2022年基础工资为4500元/月,人均薪酬待遇标准8.38万元/年。今后原则上每年对薪酬待遇及基础工资进行一次调整,调整幅度参照上一年度本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情况。 2022-11-21 15:22:55 |
网友_流星小猫: 作为一家公益类社会组织,我们想要认定为慈善组织,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2022-11-21 15:25:47 |
黄孝峰: 《慈善组织认定办法》第4条规定,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应当符合以下的条件:(一)申请时具备相应的社会组织法人登记条件;(二)已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业务范围符合慈善法第3条的规定;申请时的上一年度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符合国务院民政部门关于慈善组织的规定;(三)不以营利为目的,收益和营运结余全部用于章程规定的慈善目的;财产及其孳息没有在发起人、捐赠人或者本组织成员中分配;章程中有关于剩余财产转给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的规定;(四)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合理的薪酬制度;(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022-11-21 15:28:24 |
网友_冬日女孩: 我是想捐献爱心的,但又不知道有哪些正规的慈善组织可以接受捐赠?什么样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呢? 2022-11-21 15:29:34 |
孙启明: 目前全市的市、区两级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34家,其中市本级登记的14家。所有的慈善组织均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上查询到(网址https://cszg.mca.gov.cn/platform)公开募捐作为慈善募捐的重要形式之一,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影响范围广,要求发起公开募捐活动的慈善组织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对慈善组织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作了原则性规定,《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此进行了详细规定。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方式:《慈善法》第22条明确,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事先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并规定取得公开募捐资格有依法申请和直接领取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两种方式。《办法》对此进行了详细规定:《慈善法》公布施行前登记的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由于之前不明确是否具有慈善属性,需要在认定为慈善组织满二年后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慈善法》公布前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登记满二年,经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慈善法》实施后登记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凡是登记为慈善组织的,在登记满二年后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没有登记为慈善组织的不能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慈善法》公布前登记设立的公募基金会,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凭其标明慈善组织属性的登记证书向登记的民政部门申领公开募捐资格证书。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取得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组织或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活动,但是《慈善法》第26条明确,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2022-11-21 15:32:25 |
网友_山居不纪年: 我市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2022-11-21 15:33:26 |
孙启明: 社会工作在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党执政基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谱写“强富美高”新常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积极发挥作用,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在人才教育培训上,利用长三角资源优势加强政校研合作,建立专家智库,持续实施领军人才、助理社工督导师培养计划,开展社工站支持系统建设专题培训、社工站(室)社工实务培训。举办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等级考试考前培训,今年全市新增持证社工1041人,通过率持续保持全省前茅,持证社工总数7117人,万人持证13.5人。目前,全市培养省级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0名、高级社工师2名;助理社会工作督导师35名。他们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如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汤亚平作为省领军人才,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进行社会治理服务创新,组建特色工作团队,有效链接爱心资源,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形成了一批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成果,她本人也被中宣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2019年)。另一方面,在人才激励上,2016年将优秀社工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体系,出台《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社会工作类)选拔办法》(常民人〔2016〕6号),2016年至今,共有三批15名社工被评为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钟楼区永红街道社工站负责人查文瑛,坚持社会组织党建和孵化双发展,创新“333”全链条式教育培训体系,连续7年举办“微自治”公益项目大赛,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社工站成为服务群众的“红色引擎”。2022年全市通报表扬常州市优秀社会工作者10人、优秀社会工作机构5个。2022年获评2020-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社会工作案例项目4个,推荐第四届江苏省“最美社工”11人、全市社会工作类突出贡献人才5人。 2022-11-21 15:41:22 |
网友_Seeyou: 我市围绕志愿服务登记管理做了哪些工作? 2022-11-21 15:42:27 |
黄孝峰: 一是依法做好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管理。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规范指引,适当放宽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条件,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简化程序、加快审核,稳妥推进直接登记或者备案登记,促进志愿服务深入基层、落地生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级评估等多种途径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提供支持。做好志愿服务组织身份标识工作,方便公众获得服务。鼓励、引导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建立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动机制。 2022-11-21 15:44:45 |
黄孝峰: 二是完善志愿服务记录。以文明城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为抓手,加强省志愿服务平台推广应用。联合市文明办、团市委制定下发文件,明确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使用“江苏省志愿服务平台”进行注册登记、项目发布和时长记录。下发《“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基层进行督查,扎实推进辖市区志愿服务记录工作。邀请专家开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江苏志愿网用户培训》专题讲座,组建全市各级志愿服务工作者“志愿平台常州交流群”,常态化开展应用指导。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5809支志愿队伍,其中注册志愿社会组织192家;注册志愿者1076639万人,存在时长600715人,服务总时长为108585287.4小时,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为55.8%。 2022-11-21 15:47:06 |
黄孝峰: 三是鼓励专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举办“江苏志愿者日”“国际社工日”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主办“文明实践常有爱 志愿同行常有我——全市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并在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现场设立市民政局志愿服务展区,宣传展示民政优秀公益服务项目。统筹疫情防控与公益服务,凝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和慈善力量,为低保困难群体、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建立心理公益服务热线15个,为6000余人次进行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截至10月底,开展心理健康、儿童自护、反诈骗等公益讲座120余场,面向特殊困难家庭、空巢老年人、困境儿童和残疾人等各类群体,开展公益服务1140场,直接受益群众62000余人。 2022-11-21 15:49:12 |
网友_追风: 如果一个社会组织想成立党组织,要向哪个部门申请?怎么申请? 2022-11-21 15:50:19 |
黄孝峰: 根据规定,社会组织中专职工作人员中有3名及以上正式党员的,应当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也可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申请成立党支部,一般由社会组织向所在乡镇(街道)党委或者业务主管单位党委申请;没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可以向我们常州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申请(常州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是2018年经市委组织部批复同意,由市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领导,市民政局党委负责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主要负责有关全市性社会组织党建兜底管理工作)。收到申请后,一般会在1个月内给予批复。若审批同意后,社会组织可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会或者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并把选举结果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 2022-11-21 15:52:42 |
网友_招财猫: 请问民政对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有何扶持政策和措施? 2022-11-21 15:55:26 |
孙启明: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服务重要的参与力量,对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尤其是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8375家,其中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3248家,占比39%。 2022-11-21 15:56:26 |
孙启明: 扶持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一是降低登记备案门槛,2019年,我局下发了《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按照不同规模、业务范围、成员构成和服务对象,可由所在地街道(镇)实施备案管理,并对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场地、资金等多元化支持。 2022-11-21 15:57:14 |
孙启明: 二是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购买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服务项目。我市连续多年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近三年累计支持开展公益项目796个,提供扶持资金约2700余万元,其中社区社会组织获得扶持项目485个,涉及扶持资金约1800余万元。 2022-11-21 15:58:27 |
孙启明: 三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我市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城乡社区服务站等设施,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自2015年开始,我局对辖区符合资质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进行资金扶持,累计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60家,提供扶持资金275万元。 2022-11-21 15:58:43 |
主持人: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孙启明副局长以及黄孝峰处长的精彩回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2022-11-21 15: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