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下午好,感谢大家关注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2024-11-07 15:02:44 |
主持人 今天的访谈主要是和大家解读一下今年发布的《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 2024-11-07 15:03:50 |
主持人 访谈邀请到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宗纲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请嘉宾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2024-11-07 15:04:27 |
宗纲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有机会做客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进行线上交流,也欢迎大家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4-11-07 15:05:01 |
主持人 好的,我们首先有请宗纲副局长为大家介绍一下方案的出台背景。 2024-11-07 15:05:43 |
宗纲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及时推进常州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聚焦新能源领域,在全国率先构建以“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为关键环节的产业生态闭环,推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市在产业发展的上半场,呈领跑之势,但在下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要实现产业发展下半程的领先,推动城市能级再提升,需要进一步积极作为,加速引导产业结构主动调整、积极迈向高端。为此制定出台一部善治良法,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换为法言法语,以立法形式创新制定务实举措,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恰逢其时、事不宜迟。 2024-11-07 15:09:19 |
主持人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下面开始提问。 2024-11-07 15:10:18 |
网友_竹里延清友 您好,我比较好奇,《条例》制定的过程是怎样的? 2024-11-07 15:11:45 |
宗纲 条例是我市自2015年获得立法权以来,首部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实体地方性法规。在起草阶段,成立了由市人大、市政府分管市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立法专班,共同推进条例制定工作。2023年9月,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条例草案,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法规案。收到法规案后,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采取现场调研、座谈、论证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审查报告。2023年10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 2024-11-07 15:13:03 |
宗纲 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会同经济工委、市工信局、司法局,积极践行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抓好条例草案的研究修改。通过《常州日报》、常州人大网、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公布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向全体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辖市(区)人大常委会、市相关部门、民主党派、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征求意见,赴兄弟城市和辖市区开展立法调研,与民主党派开展专题立法协商,召开新能源企业、新能源应用场景、市相关部门和单位等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充分调研和咨询论证的基础上,认真梳理研究收集的意见,反复沟通论证,对条例草案进行多轮修改完善。2023年12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表决通过了向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草案,决定提请大会审议。 2024-11-07 15:18:08 |
宗纲 今年年初市人代会前,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履职App征求了全体市人大代表对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委托辖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集中研读条例草案,赴金坛、武进、新北等地开展现场研读,并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预审,对修改意见及时沟通回应。今年1月召开的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1月18日,大会表决通过了《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3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4-11-07 15:19:39 |
网友_夏末的未央 请问这个《条例》出台,主要任务有哪些? 2024-11-07 15:21:56 |
宗纲 条例是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以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为目标,全面系统构建了促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2024-11-07 15:22:59 |
网友_夏末的未央 那可否具体介绍一下? 2024-11-07 15:24:28 |
宗纲 一是明确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条例明确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新能源产业促进工作的领导,将新能源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信部门负责规划、实施、协调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工作;明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提供专业支持;明确支持发挥行业协会、各类组织和个人的作用。 2024-11-07 15:25:38 |
宗纲 二是强化新能源产业链建设要素支持。明确本市重点打造太阳能、氢能、风能、动力电池、新型储能、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要求加快新能源未来产业布局。明确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要求建设新能源产业基础数据库,动态掌握新能源产业和企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政策举措,指导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围绕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从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招商、上下游协作、企业梯队培育、绿色制造、绿电使用、产业数字化、回收利用、标准体系、质量品牌、检验认证、交通物流、开放合作等进行规定,推进产业集群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2024-11-07 15:26:18 |
宗纲 三是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生态。条例对新能源产业相关技术攻关、技术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企业创新、首台套制度、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育招引等作出规定。明确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政校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完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紧缺人才培养。 2024-11-07 15:27:14 |
宗纲 四是全面推动新能源产品的应用。条例明确支持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通过先行区建设强化应用示范,明确在“两湖”创新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新能源产品应用先行区,要求市工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定期更新新能源产品示范应用清单,指导新能源产品的应用。推进光伏应用,对光伏在工业领域、建筑一体化、乡村振兴的推广应用作出具体规定。支持氢能利用,支持和鼓励氢能的开发应用。统筹建设氢能基础设施,推进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推动氢能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等领域多元化应用。全面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编制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对公共区域充换电设施建设、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充电设施共享、农村充换电设施建设、数据互联互通等提出具体要求。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 2024-11-07 15:27:47 |
宗纲 五是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服务保障体系。条例明确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开展政策咨询,加强对新能源企业的指导。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及时听取新能源企业的反映和诉求,并依法帮助其解决;加强企业家的培养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明确构建新能源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支持单位和个人申请国内外专利,依法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权益;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链条,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此外,对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依法服务、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 2024-11-07 15:30:14 |
网友_孤单又灿烂的旅行者 请介绍一下《条例》中所指的新能源是什么? 2024-11-07 15:35:15 |
宗纲 本条例所称新能源,是指区别于传统能源,采用新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本条例所称新能源产业,是指与新能源相关的研发、制造、资源开发、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对于新能源产业业界尚无权威的、统一的定义与范围,本条例综合了相关文献资料及国家新能源领域的相关规划内容进行总结提炼而成。 2024-11-07 15:37:04 |
网友_延陵书生 您好宗副局长,我想了解一下《条例》中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4-11-07 15:39:04 |
宗纲 一是引育创新人才。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与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人才激励机制。二是搭建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面向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产业发展能级提升。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有利于促进新能源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四是加大创新项目供给。定期发布新能源产业基础领域技术攻关指南。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新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2024-11-07 15:41:21 |
网友_古海精灵123 请问《条例》具体是怎么样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 2024-11-07 15:44:32 |
宗纲 一是明确了政府和各部门职责,凝聚了发展合力。在《条例》总则中,明确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新能源产业促进工作的领导,将新能源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信部门负责规划、实施、协调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工作;明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提供专业支持;明确支持发挥行业协会、各类组织和个人的作用。 2024-11-07 15:45:16 |
宗纲 二是明确了常州的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重点。在第二章“产业体系构建”中,明确本市重点打造太阳能、氢能、风能、动力电池、新型储能、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要求加快新能源未来产业布局。明确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要求建设新能源产业基础数据库,动态掌握新能源产业和企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政策举措,指导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围绕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从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招商、上下游协作、企业梯队培育、绿色制造、绿电使用、产业数字化、回收利用、标准体系、质量品牌、检验认证、交通物流、开放合作等进行规定,推进产业集群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2024-11-07 15:48:27 |
宗纲 三是明确了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监管机制。《条例》为调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立了包容审慎监管制度,规定市、县级市(区)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建立新能源产业创新创业容错机制,对新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鼓励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2024-11-07 15:51:30 |
网友_吃吃吃就知道吃 你好,既然是新能源条例,那有哪些引领社会生活方式绿色转变的措施吗? 2024-11-07 15:53:34 |
宗纲 一是绿电保障。《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入绿电资源,支持企业获取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引导企业利用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二是新能源汽车使用。《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除应急、抢险、救灾等特殊用途车辆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新增或者更新的公务用车应当使用新能源汽车。”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编制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对公共区域充电设施建设、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泊位、充换电运营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4-11-07 15:55:24 |
主持人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宗局的精彩回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2024-11-07 15:5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