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 述 |
【概 述】2005年,全市政法综治部门围绕实现“两个率先”总体目标,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圆满完成各项政法综治任务。
维护国家安全。加强情报信息、专案侦查、重点控制的工作力度,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灾害事件能力,建立反恐斗争应急机制,确保政治稳定。全年未发生影响全市、波及面上的重大集访事件,各类群体性事件发生数和参与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38.3%和45.7%,赴省进京上访人员总量明显回落。
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辖市(区)和镇(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大调解”机制不断创新,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明显提升。全市2076个基层调解组织全年调处纠纷2.04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5.4%,高出省考核指标5.4个百分点。市综治办排查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70件,调结62件,分别下降27.4%和31.9%解决一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建设“平安常州”。继续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组织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网络犯罪、禁赌、禁毒等系列专项行动。公安机关侦查各类刑事案件4.2万起,破案2.05万起,破案率同比上升2.7%,高于全省平均数0.6个百分点。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案件2980件4753人,起诉3243件5306人,分别上升22.2%、24%审判机关审结各类刑事案件3209件5142人,分别上升11.7%、20.6%全年刑事案件立案下降1.1%技防工程建设、“新市民”管理、治安防范社会化探索,形成特色品牌,得到中央和省推广,被中央电视台专题宣传报道。
建设“法治常州”。制定下发《法治常州建设总体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进法治常州建设重点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法治常州”建设,“四五”普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指导、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任务明确、考核落实的责任机制,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教育机制,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保障机制,公众总体满意率达98.1%,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30%,在全省率先实行“告知承诺制”和“宁静管理”,创优常州发展软环境。钟楼区和天宁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18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和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年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1.97万件,审结1.96万件,分别上升6.2%和6.8%,解决争议标的额35.5亿元;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05万件,执结9608件,标的额17亿元,上升20.4%。全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112件114人(要案11件11人),其中查办贪污贿赂大案要案103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全市公安机关侦破各类经济案件379起,挽回经济损失7400万元。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切实加强对律师、公证、鉴定等法律服务业管理,47个律师事务所代理各类案件1.55万件,62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办理案件2637件,6个公证处办理公证2.45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民事法律援助事项先行调解机制,创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机制和办案跟踪机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80件,增长33.8% 。
“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按照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以执法一线和热点岗位为重点,切实查、摆问题,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司法腐败问题,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涌现出一大批公正执法、爱岗敬业、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政法干警违纪下降16.7% 。
【全市政法工作会议】1月25日召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龙虎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于超到会讲话。会议对2005年全市政法综治工作作出部署:继续深入推进“平安常州”建设,进一步健全“大调解”机制,完善“大防控”格局,提高政法机关对敌斗争、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围绕“八个位居全省前列”、“七个位居全省较低水平”、“六个不发生”创建目标,做到“三个确保”(确保率先进入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行列,确保各辖市、区全部进入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区〉行列,确保全市90%以上镇、街道进入全市社会治安安全镇〈街道〉行列)。同时表彰2004年度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命名第二批全市社会治安安全镇、街道,市委、市政府与辖市(区)及部分综治委成员单位签订《2005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
【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等荣誉】近年来,全市广泛开展“建设平安常州、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构建社会治安“大防控”格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全市共有87个镇、街道、开发区达到社会治安安全标准,达标率为95.6%刑事发案连续下降,公众安全感不断上升。本市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2001~2004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0~2004年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及“2005年度全省社会治安先进市”称号;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市”。
【执法大检查】年内,市委政法委响应中央政法委提出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整改活动,大力开展明查暗访督察。7月,配合省政法委开展普查;10~11月组织市公检法及人大司法委组成2个检查组,对全市7个辖市(区)21个基层政法机关办案情况进行检查,抽查案件385件850余卷,对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增强了广大干警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自觉性。12月,省“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检查组到常检查,给予较高评价。
【综治宣传】为营造平安常州氛围,2005年,全市组织268名报告员到镇(街道)、2460名综治指导员进村(社区)、1.78万名志愿者入户进行综合治理宣传,确定每月10日为“综合治理宣传日”。全市各社区、街道、大型市场普遍设置创建宣传栏,城区醒目路段设置100个大型创建宣传灯箱,全力构建综合治理环境宣传平台。印发《平安信》、《告市民书》80万件,武进区投入60万元编印《防范百招》36万本、天宁区印制《平安信》26万份发送到居民家庭,戚墅堰区印发5万张平安明信片发到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10月,市委书记范燕青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制作电视专题节目《市委书记访谈——话说平安》。《长安》杂志、《法制日报》、《新华日报》报道本市平安创建工作。(蒋涌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