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2005年,全市在艺术生产上创作《烟村三月》(锡剧)、《钦差二爷》(评弹)、《钱粮师爷》(滑稽戏)和《脊梁》(话剧)4个剧本。为配合全市反腐倡廉工作,创作《期待》、《人生是条美丽的河》、《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和《无悔人生》4首歌曲。拍摄完成彩色戏曲故事片《烟村三月》,出版《锡剧集韵》、《李振家剧作选》、《中国戏曲现代戏保留剧目论文集》等一批研究戏曲的专著。市锡剧团为拓展演出市场,与网通公司联合创作以保护电缆为内容的文艺节目,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积极振兴地方文化,开展市民免费看戏日及剧团义务送戏日活动。锡剧音乐教育正式启动。
群众文化。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制订出台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以金坛市社头镇为试点,以点带面,在全市逐步推广。成立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小组,设立市级保护中心,确定一批市级试点项目,系统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社会文化活动,推进特色文化乡镇和特色文化团队建设。常州市获长江三角洲地区首家国家级楹联文化城市称号(全国仅为4家)。
文物保护。《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被省政府审批通过。形成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要点。参与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和村镇文物保护规划论证。黄仲则故居、张太雷故居整修、修缮工程,两孙(孙慎行、孙星衍)故居保护、吴氏中丞第移建、西瀛里地块文物保护等工作全面完成。开展公有、民间博物馆和纪念馆普查,发现一批特色民间博物馆。配合全国馆藏文物网上普查,完成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管理并推进音像示范区建设,对音像制品经营单位进行审核,加强宏观调控,暂停审批批发、零售、出租经营单位,发展连锁、超市、新华书店音像经营,组织召开全市音像业主会议,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创建网络文化文明工程。组织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加强日常监督,聘请“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加强演出市场巡查,对重点地区、场所和团体,严加督查、备案,建立演出市场义务监督员制度,成立市、县(区)、镇三级演出市场义务监督网络。
文化产业。继亚细亚影视城推出黄金海岸演艺场后,具有异国风情的第二个大型综合演艺场所——兰陵影剧院“星光大舞台”又开张,全年共举办20余场次演出。按照政府引导、地方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内联外引、集约扩张、优势互补的总体思路,本市以集经济、文化、旅游牌为一体,在殷村筹建的全市文化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并出现良好发展态势。
文化设施建设。博物馆主体土建基本完工;少儿图书馆立项,在原图书馆上面加层;完成常州书画院移建设计方案;常州大剧院项目发包承建;文艺学校泰村新校区建设方案出台。
文化体制改革。3~6月,以“职工利益不损失,文化阵地不丢失,国有资产不流失,党和政府形象不逊色”为指导,常州电影剧场公司(兰陵影剧院)通过评估公司评估,按法律程序上市竞拍成功,影剧公司改革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季春)
【文联概述】2005年,市文联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履行组织、联络、协调、服务职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主抓的重点作品《深爱之痛》(长篇小说)、《本色与超越——中国工人的领跑者邓建军》(报告文学)已进入编辑出版阶段。图书《如日中天》和歌曲《东方天空》、《良宵》、《梦中的蓝月亮》等,上报参加省“五个一工程”评选。歌曲《全新的世界双手开》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文化奖”。出版《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选》、《全国楹联论文集》、《全球嵌名对联选》、《福地奇葩》、《延陵谚语》、《人杰地灵》等书;举办常州市书法作品展、江苏省青年书协理事作品展、迎“十运”常州美术书法作品展、“两岸情”摄影作品展等多个展览;组织开展“走遍常州”(系列采风)、“文艺百花艳社区,先进文化润万家”系列活动和民间艺术普查工作;召开市文联八届六次全委会,举办第六期文艺家读书班;成立市文联生活创作基地;艺术考核培训增设14个考级点和2个培训点,培训各类艺术人员3000余人(次),艺术考级5000余人(次)。出版常州·扬州书画考级优秀作品选《书与画》。(蒋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