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市、区概况
金坛市
溧阳市
武进区
新北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天宁区
钟楼区
戚墅堰区
你所在位置:辖市、区概况 >> 戚墅堰区
戚 墅 堰 区

    【概述】戚墅堰区位于常州市东郊,西接天宁区,东、南与武进区相连,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区。2005年末辖2个街道办事处、13个社区居委会,以及丁堰、潞城2个镇、1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31.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2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番”目标超额完成。200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亿元,比上年增21%;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增2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增17%(刘杰)

    【工业】2005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48%,其中工业投入12亿元,增56%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增23%,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利税分别增35%、33%和35%,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75%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由上年的10个增加到15个。(刘杰)

    【改革开放】完成开发区三年发展规划编制,全力推进东方中路、高压线搬迁等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承载能力和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外资项目16个,协议利用外资1.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20万美元,分别增15%、21%。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赛米克斯微电子、运源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本区。自营出口7050万美元,增50%。新增个体私营企业645个、注册资金2亿元,其中新增私营企业240个、注册资金1.9亿元。引进长江焊材、博瑞电器等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民营企业。制订加快企业发展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争创名牌,祥明电机、同和纺机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年内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亿元,增13%;服务业增加值4亿元,增29% 。(刘杰)

    【城乡建设】完成“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的制定,积极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成功。全面展开戚墅堰分区规划编制工作,“三区联动”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145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区完成规划选址,青洋花苑、鑫福苑一期工程等8万平方米居住区竣工,潞城花苑、东方花苑等居住区正抓紧建设。青洋路、常戚路竣工通车,圩墩路改造、小王村铁路立交桥洞身工程完工,运河南移工程正在建设,完成五一路规划设计和北段工程。戚大街东街老城区改造项目地块已上市成交,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河苑新村等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梅港新村雨污分流改造、东方绿地工程顺利完成,新增绿地6.3公顷。部分重点监控企业实现提标排放。(刘杰)

    【人民生活】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43元,分别增12.7%和10%开展免费就业培训1893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865个,完成“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2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扩面净增1126人,医疗保险扩面净增2175人。出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和《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99.8%发放失业救济金516万元、助残金12万元、城乡低保金136万元,实现应保尽保,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和结对帮困等活动,募集慈善基金270万元。(刘杰)

    【社会事业】全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项,申请专利60件,25个企业获省、市级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完成戚墅堰实验中学规划设计,戚墅堰区中心幼儿园创建省示范幼儿园通过省级验收。扎实开展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防疫密度100%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得到落实,计划生育率99.7%,人口自然增长率-0.1‰。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工作通过省级验收。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和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创建目标圆满完成。撤并社区居委会3个。在全市率先设立残疾人自主创业资金,河苑社区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称号。东福园投入使用。圆满完成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人口抽样调查进展顺利。创建省二级档案馆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常州市戚墅堰区志》已定稿出版。(刘杰)

    【三个文明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城区,席如英家庭当选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常州首家无偿服务家庭式敬老院“家庭式敬老院001号”在戚墅堰区机厂路北第三社区64幢甲单元402室挂牌。举办戚墅堰区首届运动会和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加大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组织执法检查11次,整改安全隐患70起,有效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积极做好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全区信访量下降20%,未发生赴省进京上访现象,区信访局被评为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办理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179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重点工程的审计监督,核减资金250万元,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进行审计公告,树立政府廉洁自律良好形象。(刘杰)

组织机构与负责人名单
 中共戚墅堰区委员会

书    记            严国强
副 书 记            钱建林
                    黄彩华※
                    史建国
                    孙春伟
常    委            蒋华平
                    江君杰
                    郭胜忠
                    纪建兴

戚墅堰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仁大
副 主 任            邹安国
                    邱彩华※
                    罗江南(1月任)
                    计立钧

戚墅堰区人民政府
区    长            钱建林
副 区 长            蒋华平
                    秦秀娟※
                    杜  强
                    章卫忠
                    董  宪
区长助理            黄飞叶

政协戚墅堰区委员会
主    席            黄彩华※
副 主 席            潘傲齐
                    金大年
                    罗江南(至1月)
                    李金良
                    陈世大
                    陶  勇
                    胡剑峰(1月任,至12月)

中共戚墅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孙春伟(兼)

戚墅堰区人民武装部
党委第一书记        严国强
政    委            郭胜忠
部    长            高从智

戚墅堰区人民法院
院    长            裴  阳

戚墅堰区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            韩筱筠

戚墅堰区所辖部门、镇、街道
(收录2005年底在职主要负责人名单)

区  委
办公室主任         孙泽阳
机要保密局局长     沙筱军※
台湾工作办公室、政府台湾事务
办公室主任         李灿佩
组织部部长         纪建兴(兼)
宣传部部长         江君杰(兼)
政法委书记         孙春伟(兼)
综治办主任         史  一
机构编制办主任     李茂华
机关党工委书记     李卫东
农工办主任         刘博新
信访局局长         蒋志坤
老干部局局长       陈  勇
档案局(馆)局(馆)长
                   褚秋华※

区人大常委会
办公室主任         陈  斌
财政经济工委副主任
                   徐银南
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吴国方
城建环保工委主任
                   卞国芳
内务司法工委主任
                   陶金轩
人事代表工委主任
                   陈莉萍※

区政府
办公室主任        衡伟方
法制办主任        万小虎
人防办主任        熊建华
侨办主任          郭婷※
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黄伟宇
经济贸易局局长    郁进宁
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
                  郁进宁
教育文体局局长    贺国良
监察局局长        潘国群
民政局局长        周锦春
老龄办主任        周锦春
司法局局长        万小虎
财政局局长        王美蓉※
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
                  李茂华
城市管理与建设局局长
                  蒋红英※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蒋红英※
农林局局长        刘博新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
                  陈伟庆
招商局局长        何豪俊
卫生局局长        钟彬彬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张亚萍※
审计局局长        寿复新
环境保护局局长    李文涛
安全生产管理局局长
                  陈  斌
房产管理局局长    纪建平
统计局局长        陈寒红※
物价局局长        刘爱琴※
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高祥林
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陈  懿

区政协
办公室主任        周煜明
专委办主任        徐淦良

群众团体
总工会主席        谈俊荣
团委书记          韩  波
妇联主席          赵  盟※
科协主席          吴祖法
工商联会长        杜  强(兼)
残联理事长        殷文花※

镇、街道
丁堰镇党委书记    汤如军
镇    长          韦汉国
潞城镇党委书记    张钰山
镇    长          万卫新
戚墅堰街道党工委书记
                  霍锦州
办事处主任        王银珠※
先行街道党工委书记
                  曹方祥
办事处主任        梁文菊※
注:姓名右上角有※者为女性。
(吴振明)

    【戚区成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要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更是戚墅堰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2005年2月,戚墅堰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常州市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区。今后3~5年,该区将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要求,完成撤镇建街、拆村建居工作,实行城乡行政体制一体化;农民向社区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实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城乡产业集聚一体化;加快城市框架构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实行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一体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就业管理制度一体化,把戚墅堰区建设成为全市“两个率先”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到2007年,实现人均GDP超5000美元,财政收入在2004年基础上翻一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基本实现城市化,初步形成蕴含圩墩文明、彰显古运河特色、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常州东部中心城区,树立常州东大门新形象。(刘杰)

    【戚墅堰区首届运动会】4月28日在常州市第四中学开幕。本届运动会由学生组、职工组、老年组三部分组成,除了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象棋、围棋等传统比赛项目外,还增加了“同心协力”、“步调一致”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学易懂、便于操作的大众体育项目。组委会在运动会期间,举办全区体育知识有奖竞赛、体育摄影作品巡回展览等多项配套活动,营造“全民都健康、协力奔小康”的浓厚氛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届运动会是戚墅堰区体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充分展示了全区人民群众“小区要做强区”、建设常州东大门新形象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刘杰)

    【市首个民营企业民兵组织成立】7月26日,戚墅堰区同和纺机民兵营在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挂牌,这是常州市在民营企业中成立的第一个民兵组织。它的成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武装工作,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建设民兵组织的有益探索,标志着戚墅堰区人民武装又多了一支成建制、有组织的新生力量。民兵营长、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桂生代表全营官兵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履行好国防义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争当支前保障、应急维稳、抢险救灾急先锋,争做“三个文明”带头人,为戚墅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建设好常州东大门作出更大贡献。(刘杰)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2005年,戚墅堰区本着以人为本、让参保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原则,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扩大补偿范围,增加特种门诊费用。全年累计最高补偿金额提高为3万元,住院最低结报起付线由上年的400元下降为200元,报销药品种类由原来的713种增至800种。全区共有1745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8%,筹集资金1396万元。对年龄在55岁至65岁的3000名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人均体检费用60元。补偿住院参保农村居民594人次,支付住院补偿金额7149万元,较好地缓解了部分农村居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刘杰)

    【开展老小区整治】河苑新村老小区整治被区政府列为2005年为民办实事工程,整治面积12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672户,总投入资金4565万元。通过开展道路整修、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补建车库、拆除违章建筑物、垃圾袋装化等一系列工作,彻底解决了河苑东村、河苑新村雨天积水受淹及粪便溢出等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了小区的基础设施,美化了小区的生活环境。(刘杰)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05年,戚墅堰区按照先试点、再推开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丁堰镇常丰村和潞城镇政新村两个试点村改革在11月顺利完成。区、镇、村分别成立农村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政策研究、清产核资、人口核实3个工作小组,采取分片包组,对所有在册的人口进行调查摸底,对村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在组织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股民的权益系数进行公示、公告,对村民的来访认真接待,并按照实施方案耐心解答群众所提出的问题。改革中大胆创新,在股权设置上设劳动力股和人口股,三年调整一次,对股权只固化不量化等,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刘杰)

常州年鉴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