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对外开放】10月20日,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修竣暨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
 |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曹江临老宅 ( 党史工委 供稿 ) |
1939年12月15~19日,中共东南局领导人陈毅、曾山等云集金坛建昌蔡甲村丁家塘曹江临家中,召开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共苏皖区委。这次会议是新四军东进苏南后极为重要的一次会议,标志着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一年多来,先后在各地创建的分散的游击基地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军事上统一指挥,而且在党的领导体制上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为迎接新的斗争,完成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最终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条件。
修缮后的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总投入280余万元,占地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纪念馆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曹江临老宅(按原貌修复);二是曹江临等5位抗日烈士的陵墓;三是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陈列馆内共展出图片249幅和实物65件,分为抗战爆发、日军暴行、挺进江南、建立统一战线、军民情深、伟大胜利、抗战英烈选介等7个篇章,再现当年苏皖区人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史和动人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曹江临老宅(党史工委供稿) 场景。
各界群众近千人参加开馆仪式。原中共苏皖区委书记谭启龙之子谭大骏作为抗战老战士亲属代表发言。中共金坛市委书记徐惠中和新四军将领江渭清之子江旅安为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揭牌。(陈书明)
【常州 ── 金坛供水工程竣工通水】12月30日,常州-金坛供水工程竣工通水,远离长江的金坛市居民从此喝上充足而洁净的长江水。
金坛市区企业和居民用水原主要取自城南钱资荡。但随着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钱资荡的水量和水质已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金坛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要求尽快实施长江引水工程的呼吁十分强烈。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得到常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常金供水工程被列为常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于2004年底正式启动。该工程是常州市和金坛市供水历史上线路最长、跨越区域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一项供水管线工程。整个工程从常州市区穿越丹阳至金坛,敷设了一条全长36公里的输水主管线和8公里支线,设计日供水能力为8万立方米。主管线东起凌家塘,沿常金公路、长虹西路、金武公路敷设至金坛市区,中途在尧塘镇东榭村分支管敷设至丹阳市皇塘镇,管道直径1.2米。工程总投资1亿多元,其中金坛市投资2000万元。(陈书明)
【金坛8个项目跻身国家科技计划】7月,2005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下达,金坛市有2个项目列入,分别是:常州华钛化学有限公司的反应型苯并三唑光稳定剂项目和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清梳联自调匀整装置项目;2005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也同批下达,金坛市有6只新产品列入,分别是:常州华钛化学有限公司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新型光引发剂,以及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JFA226型高产梳棉机、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6.5英寸单晶硅棒、金坛市华盛钢球有限公司的SBD多功能全自动钢球检测仪、金坛市宝联化工厂的BL-A环保长效切削液、常州金土木工程仪器有限公司的CFJ-701型振弦式测缝计。(李佳真)
【“金昇杯”首届全国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9月13~14日,该论坛暨华茂金昇纺织全流程新设备应用展示交流会在金坛举行,国内500余名纺织企业的中青年企业家和高等院校学者在此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杜钰洲,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到会并讲话。会议共举行25场特邀报告和论文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姚穆分别作关于《现代纺织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智能化生产》、《新型纺纱纤维和新型纱的开发》等方面的辅导,德国赐来福公司、意大利萨维奥公司等国际行业巨头举行产品推介,论坛与会者围绕纺纱、纺机、织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赵萍)
【金坛动建省内首家农耕绿园】7月,一个以展示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资料、实物和景观为一体的农业文化景观园——金沙农耕绿园,在金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动工建设,占地面积10.7公顷,总投资800万元。农耕绿园建有一个800多平方米展示厅,展出风车、水车、石碾等古代和近代农具。同时建有生物多样性的植物园、现代农业和未来农业园,展现农业的发展趋势和高科技农业成果。还建有桃花岛、梅园、牡丹亭等多个农业味颇浓的景观,供人们观光休闲。金沙农耕绿园的建设,将为金坛市再添一处新的旅游景地,成为青少年了解农业发展史和农业文化的教育基地。2006年5月1日起对外开放。(李佳真)
【金坛市组织承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排比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排比赛共分2个阶段在3个赛区进行,镇江、金坛赛区承办第一阶段小组循环赛,南京、金坛赛区承办第二阶段1~8名和9~12名的决赛。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10月12~16日,在新落成的金坛市体育馆举行第十届运动会女子排球比赛,天津、山东、上海、福建、云南、河北等6支代表队83名运动员参加女排项目B组的循环赛。经过15场小组赛,最终天津、山东、上海、福建队获十运会女排B组金坛赛区前四名,进入决赛;10月19~20日,四川、河北、河南、云南等4支代表队54名运动员在金坛市体育馆参加十届全运会女排9~12名比赛。经过4场交叉赛,四川女排获十运会女排项目第九名,河北、河南、云南队分获第10~12名。金坛市圆满完成所承担的十运会女排比赛项目,被十运会主委会评为优秀赛区。(于国庆李佳真)
【金坛薛埠镇发现商代早期遗址】6月20日在宁常高速公路常州段路基范围内,金坛薛埠镇东进小区一个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商代早期遗址,在地下沉睡3500多年后被考古人员发现,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大量陶器和石器。专家通过对发现的石斧、陶钵、陶豆等文物的考古分析,判定该遗址为商代早期遗址,年代在公元前1600年至1300年,比发现甲骨文的河南安阳殷墟早300多年。该遗址的发现,是常州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一处商代遗址,对研究商代早期文化,扩大湖熟文化的覆盖区域,了解商代时期的江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赵萍)
【茅山土墩墓入选2005年度全国考古重大新发现】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考古发掘年度评选在京揭晓,六大考古成果被我国最具学术权威的考古学家们评选为2005年度考古界重大收获,“江苏茅山周代土墩墓群”成为其中之一。
土墩墓是青铜器时代江南地区特有的埋葬方式,主要分布在苏南、皖南、浙江一带,其中江苏茅山一带的分布尤为密集,江苏省在建的宁常、镇溧高速公路正好穿越这一区域。年初,在江苏省文物局的牵头组织下,金坛市文管会和金坛博物馆会同南京、句容博物馆等相关单位,汇集80多名专业人员,分成8支考古队,同时对高速公路所经地域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从4月中旬开始至9月中旬结束,历时150多天,先后调查发现土墩墓46座,其中除6座已被施工彻底毁坏外,实际发掘40座,共清理墓葬233处、祭祀器物群(坑)229个、丧葬建筑14座,出土文物3800多件。
这次土墩墓的发掘,以明确、翔实、可靠的田野考古学资料确立了江南土墩墓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地位,不仅丰富了江南土墩墓的内涵,并且为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诸多方面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廓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模糊认识,同时也为江南地区青铜器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土著文化、土墩墓的源流、分期与分区,以及土墩墓这种特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等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叶林生)
【英雄教师殷雪梅事迹被搬上舞台】3月31日,金坛市城南小学女教师殷雪梅为救助遇险学生身负重伤,4月5日不幸以身殉职。市文化局决定创作一部以殷雪梅英雄事迹为原型的大型儿童剧,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采访,在较短时间内写出了剧本初稿《雪梅之歌》。
剧本初稿完成后,文化局多次邀请殷雪梅生前的亲人、所在学校的同事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征求修改意见,补充素材细节。随后又从上海请来儿童剧专家、国家著名编剧张东平,对剧本进行统筹再创作,定名为《永远的雪梅》,邀请国家一级导演王又乐担纲执导。同时,从南京、武汉请来部分省和国家级的优秀专业演员,加盟市华罗庚艺术团联袂排演。全体演职人员发出“用雪梅精神演好雪梅”的倡议,深入殷雪梅生前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认真体验,精心揣摩,塑造了这位普通教师英雄光辉的舞台形象。大型儿童剧《永远的雪梅》从投排到公演,仅用19天的时间。年内,该剧已在省内外各地演出100多场。(叶林生)
【《金坛名人》出版发行】9月,金坛市地方志办公室、金坛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联合编写的《金坛名人》一书,由方志出版社出版,10月26日开始发行。该书汇集了金坛古今历史上出现的储光羲、戴叔伦、王肯堂、段玉裁、杨兆龙、余慎、华罗庚、韩淑芳、殷雪梅等代表人物46位。这些杰出人物年少时就汲取了金坛崇文尚学、重诺守信、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优秀文化传统,以自己的才华和秉赋,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他们或勤奋好学,成就名篇佳作,创造精神财富,成为杰出的文化名人;或雄才大略,刚正清廉,成为历史上受民众拥戴和铭记的好官;或不甘民族屈辱,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捐躯,成为后人永远缅怀的先烈;或为现代教育和科技腾飞呕心沥血,勇攀高峰,成为成就非凡的教育家、科学家。
该书以直叙手法记述不同时代的人物,富有文采,时代感强,叙事背景清晰,以事为主,以情叙事,以事感人,图文并茂,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具有存史和收藏价值。全书共19.8万字,大32开软精装本,印数5000册。(陈书明朱富林)
【社头镇文化站改制探索】金坛市社头镇文化站是江苏省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的试点单位之一。早在2004年,该镇党委、政府就果断作出将原陈旧的镇影剧院和文化站用房实施拍卖的决定,重新规划建造新的文化站,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经过拍卖、规划、设计和建筑等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于2005年7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1月26日建成开放。总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由影剧、图书和文化休闲三大主体功能构成,内设影剧(演艺)欣赏、信息资源共享、书报阅览、文化展示、艺术培训、体育健身、团队活动、激情广场等10多个公益性和经营性活动区域,现有工作人员10人,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多功能文化、体育、教育服务中心。
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江苏省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社头镇文化站的改制新建由省和市文化部门、镇政府及企业三方共同投资,实行股份制模式,成立董事会,其产权分别根据投入部分按比例归属投入方,交由文化站法人代为运行管理,同时接受镇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及业务指导。镇政府与文化站签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文化站的职能。镇政府举行文化站长的公开竞选工作,其他工作人员也通过招聘的办法录用。该文化站在体制改革和运行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叶林生)
【第十届“华杯赛”金坛市代表队团体总分第二】7月14~17日,第十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在广东惠州市举行,金坛市代表队以5金2银1铜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这次“华杯赛”共有93支代表队参加,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9支代表队。由华罗庚实验小学、金城中心小学的陈烨、何璐、滕志远等8人组成的金坛市代表队在笔试中全部获得奖牌。在总决赛中以260分与广州队并列第一,最终广州代表队获团体第一,金坛、杭州、惠州、深圳、南京代表队分列第二至第六名。(夏冰)
【叶林生被命名为江苏省农民文艺之星】12月,因从事故事创作成就显著,市文化馆叶林生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农民文艺之星。
叶林生在任唐王乡文化站站长期间,积极辅导乡村故事创作活动,所在乡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故事之乡。20多年来,他创作发表了近400篇反映时代精神的故事作品,其中《人往好处推》、《乡长被村长扣留》、《有个秘密在山间》等30多篇作品分别在省、华东地区和全国的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夏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