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 境 保 护
综述
环境质量
生态市建设
环境管理
太湖水污染防治
环境监测











你所在位置:环境保护 >>  综述
综    述

    【概述】2005年,全市环保工作紧密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常州市2005~2007年环境保护与建设三年实施纲要》等精神,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常州”建设,服务“两个率先”,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基本控制;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分别为98.5平方公里和76.33平方公里,覆盖率分别达100%和77.49%。市环保局获得“全国清查放射源专项行动先进集体”、“2005年度江苏省环保重大贡献奖”等市级以上集体荣誉23项,全市环保系统创建成省级文明行业。

    实施《常州市2005~2007年环境保护与建设三年实施纲要》,把印染企业提标排放、企业搬迁和“禁燃区”建设作为2005年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对1300个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对列入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名单的80个印染企业专项整治,完成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项目27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5万吨/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三清工程”,全市有360个行政村通过“三清工程”的达标验收。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全市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2只、绿色农产品18只、有机农产品2只。

    全力创建“生态常州”。编制完成《常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指导金坛市创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市年内创建成市级环境优美乡镇4个、市环境建设示范街道1个、省级生态村8个、市级生态村13个。推进“环保四进”(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进学校)工作,年内创建成各级“绿色学校”49所、“绿色社区”18个和“环境友好企业”15个。2005年,报送市各级环保部门审办的建设项目10740个,其中立项审批9901个,完成“三同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或使用)治污工程506个,项目环保投资新增19.1亿元。共退批或书面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当、没有有效污染防治技术的建设项目312个,涉及化工、印染、医药等行业。对160个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单位进行查处。

    重拳出击确保环境安全。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根据省环保厅、发改委、经贸委《关于开展太湖流域地区化工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对重点化工企业,从环保手续、设施运行、达标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制订整治方案,开展以“三个一批”为重点的化工行业综合整治。一是关停一批,对擅自建设、未履行环保“三同时”、列入国家淘汰产品和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的企业(项目),一律报请政府关停。二是搬迁一批,根据常州市城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对市中心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三是限期治理一批,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年内,各级环保部门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环境问题,集中力量调查处理。加强敏感时期污染的预防,在农业用水高峰期,对重污染企业采取限、停产等措施。根据信访投诉线索,对存在违法排污行为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加强与群众和建议、提案人的沟通,将督查机制引入办理过程,力求群众满意。至年底,市各级环保部门共受理信访5489件,妥善调处污染纠纷482起,搬迁、取缔扰民污染单位21个,根据信访线索对查实的64个违法企业依法处罚,信访办结率达98%。承办各级人大、政协议案、建议和提案64件,办结率100%(金栋)

    【全市环保系统创建成省级文明行业】9月20日,省级文明行业检查组对全市环保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检查组听取了常州市环保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情况汇报,观看了创建工作电视专题片,查阅了相关台账资料,并对市环境监测站、天宁区环保局两个参创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检查组对全市环保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创建工作氛围浓厚、措施扎实、特色明显、成效显著,领导班子抓规划、实施、督查、协调,正确把握创建工作与各项工作的关系,紧密结合行业实际,组织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各参创单位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推动全行业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创建工作不仅使环保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跨上新台阶,而且也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做出贡献。全市环保系统创建省文明行业工作通过现场考核验收。12月,被命名为省级文明行业。(陈永兴  金 栋)

    市政府颁发《常州市2005~2007年环境保护与建设三年实施纲要》】4月21日,市政府颁发《常州市2005~2007年环境保护与建设三年实施纲要》。该纲要分形势与目标、重点领域行动目标和措施、机制建设与保障措施3部分。重点目标、措施包括水污染综合治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固体废物处置及利用、城市绿化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噪声及放射污染防治6个方面。总目标是:到2007年,城市总体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恢复和改善,并逐步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相适应;3年中力争投资40亿元~50亿元,加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推进城区企业搬入园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力度;通过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该纲要的编制由市环保局牵头,经贸委、建设局、规划局、园林局等各相关部门参与,结合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园林城市等工作,首次将环保规划、计划系统地落实到城市建设中、工程和项目中、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力求提高环境规划、计划的可操作性。(李达)


常州年鉴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