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业 |
综述 |
|
|
|
|
|
|
|
服装工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 述 |
【概 述】2005年,常州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40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04.2亿元,增长25.6%;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459.6亿元,增长25.5%;完成工业增加值579亿元,增长24.8%;完成利税总额161.84亿元,增长22.7%;完成利润总额96.23亿元,增长23.5%全市完成工业投入459亿元,增长34.2% 。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速基本保持在25%左右,辖市(区)工业生产增速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冶金行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在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江苏百洋实业有限公司等增量企业的带动下,全年产销增速达50%,增幅在全市工业9个行业中遥遥领先,冶金行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已升至16%,仅次于机械行业,居第二位。由于电子信息产业部分骨干企业产品处于调整期,影响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势头良好,全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30个,比上年增加10个;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个产销规模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全年利税总额超亿元的企业(集团)有28个,增加5个。全市300个新增长点项目全年新增销售收入335亿元,占全市工业新增总量的2/3。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365.6亿元和721.2亿元,增幅分别为28.3%和30.1%。轻重工业发展速度差距继续扩大,全年重工业发展速度高于轻工业28.8个百分点,重工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5.1%增加到70.3% 。
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工业投资结构改善,钢铁、水泥等行业投入比重下降,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光伏等高科技产业成为投资热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投入增长93.85%;江苏远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上扬光电有限公司、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创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的工业投入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技术和装备水平,为参与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加快,机械和纺织行业尤为明显。全市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新产品销售率31.5%,提升1个百分点。推进名牌战略,2005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8只,累计达14只,位居全省前列。
外向型经济态势良好。全年工业外贸进出口总额逾80亿美元,其中出口逾61.2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30.9亿美元,增长3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6亿美元,增38.2%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118个,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14个。利用外资实际到账7.3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509个,其中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达150个。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消除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因素影响,无论投入还是产出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所占比重均超过67%,民营经济已成为常州的主体经济。在民营企业中,私营企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全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8.6亿元,增长3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企业户数增至44962万户,注册资本达558.25亿元。推进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年内,江苏远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常州森源开关有限公司、常州三维技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3个民营境外上市。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成绩斐然,全市已成立各类担保机构33个,注册资金总量达7.2亿元,全年共为947个企业担保1452笔,担保总额达24.5亿元,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经贸委)
序号 |
企业名称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 |
人民币
(万元)
|
外汇
(万美元) |
1 |
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30万吨冷轧薄板生产线 |
100000 |
3396 |
2 |
常州东南联发彩屏有限公司 |
开发生产手机用彩色显示器 |
25000 |
1393 |
3 |
江苏中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年产25万吨不锈钢复合管 |
24000 |
0 |
4 |
常州昌瑞汽车制品有限公司 |
汽车安全气囊生产 |
15000 |
0 |
5 |
常州诚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微电子产品 |
20000 |
0 |
6 |
德州仪器(常州)有限公司 |
工业传感器 |
15000 |
0 |
7 |
江苏远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用微型高性能新型电声器件 |
12000 |
0 |
8 |
宝钢集团常州冶金机械厂 |
冶金连轧机组成套设备国产化 |
11297 |
0 |
9 |
江苏华朋集团 |
单相变压器、220千伏变压器制造 |
11000 |
0 |
10 |
常州上扬光电有限公司 |
液晶平板显示器 |
10000 |
0 |
11 |
常州博威模具有限公司 |
新型模具制造 |
10000 |
0 |
12 |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数字高清光盘播放机扩能 |
8000 |
950 |
13 |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
东风11、东风8机车制造 |
7757 |
0 |
14 |
常州普勒赛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通讯机柜、电脑机座等制造 |
5800 |
0 |
15 |
常州现代通讯光缆有限公司 |
单晶硅片生产线 |
5000 |
0 |
16 |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东风系列拖拉机扩大出口 |
2986 |
128 |
17 |
宝钢集团常州轧辊制造公司 |
大型高精度锻钢轧辊 |
2980 |
0 |
18 |
江苏常宝钢管有限公司 |
管端加厚油井管生产线 |
2980 |
0 |
19 |
圣戈班宏发(常州)技术材料有限公司 |
工程用复合材料及砂轮网布等 |
15000 |
1000 |
20 |
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厂 |
GE203型电脑控制高速整经机 |
2677 |
79 |
21 |
常茂生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500吨/年阿斯巴甜 |
2500 |
0 |
22 |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
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GMP车间改造 |
1850 |
0 |
23 |
常州安德利聚酯有限公司 |
年产22万吨农膜级PET切片 |
38000 |
2500 |
24 |
常州市金海塑业有限公司 |
年产3.5万吨BOPP薄膜 |
22500 |
1800 |
25 |
常州震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
3台75吨/小时锅炉,2台15兆瓦发电机组 |
25000 |
0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1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26 |
鸿联灯饰有限公司 |
2 |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27 |
溧阳市金峰水泥有限公司 |
3 |
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 |
28 |
江苏远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4 |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29 |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 |
5 |
江苏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30 |
江苏常宝钢管有限公司 |
6 |
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 |
31 |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
7 |
溧阳市新港制钢有限公司 |
32 |
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
8 |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
33 |
常州市津盛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
9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34 |
江苏金牛线缆集团公司 |
10 |
江苏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 |
35 |
小松常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11 |
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36 |
溧阳市兄弟化工有限公司 |
12 |
江苏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37 |
江南百兴集团有限公司 |
13 |
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 |
38 |
金坛市第二铸钢厂 |
14 |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
39 |
常州巨力塑料集团有限公司 |
15 |
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 |
40 |
常州变压器厂 |
16 |
卡特门-瑞福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41 |
金坛市儒林振兴化工厂 |
17 |
江苏金鼎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42 |
溧阳市三元轧钢厂 |
18 |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3 |
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 |
19 |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44 |
今创集团有限公司 |
20 |
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 |
45 |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
21 |
常州龙祥钢铁有限公司 |
46 |
常州市武进不锈钢厂有限公司 |
22 |
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
47 |
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 |
23 |
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48 |
江苏常动机械有限公司 |
24 |
宝钢集团常州冶金机械厂 |
49 |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25 |
江苏康泰氟化工有限公司 |
50 |
常州市牛塘化工有限公司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1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26 |
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 |
2 |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27 |
溧阳市金峰水泥有限公司 |
3 |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28 |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
4 |
江苏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29 |
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
5 |
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 |
30 |
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
6 |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
31 |
常州市津盛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
7 |
江苏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 |
32 |
江苏金牛线缆集团公司 |
8 |
溧阳市新港制钢有限公司 |
33 |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
9 |
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34 |
金坛市儒林振兴化工厂 |
10 |
江苏远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35 |
江苏常宝钢管有限公司 |
11 |
江苏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36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
12 |
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 |
37 |
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 |
13 |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8 |
常州市武进不锈钢厂有限公司 |
14 |
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39 |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15 |
卡特门-瑞福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40 |
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16 |
江苏金鼎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41 |
溧阳市三元轧钢厂 |
17 |
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 |
42 |
今创集团有限公司 |
18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43 |
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
19 |
鸿联灯饰有限公司 |
44 |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
20 |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45 |
小松常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21 |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 |
46 |
江苏常动机械有限公司 |
22 |
常州龙祥钢铁有限公司 |
47 |
溧阳市兄弟化工有限公司 |
23 |
宝钢集团常州冶金机械厂 |
48 |
常州市牛塘化工有限公司 |
24 |
江苏康泰氟化工有限公司 |
49 |
常州市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
25 |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
50 |
江南百兴集团有限公司 |
2005年常州市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前50个企业一览表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1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26 |
江苏康泰氟化工有限公司 |
2 |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27 |
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
3 |
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 |
28 |
江苏常宝钢管有限公司 |
4 |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29 |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 |
5 |
江苏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30 |
溧阳市金峰水泥有限公司 |
6 |
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 |
31 |
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
7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32 |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
8 |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
33 |
常州市津盛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
9 |
江苏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34 |
常州巨力塑料集团有限公司 |
10 |
江苏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 |
35 |
常州变压器厂 |
11 |
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36 |
小松常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12 |
溧阳市新港制钢有限公司 |
37 |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
13 |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
38 |
江苏金牛线缆集团公司 |
14 |
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 |
39 |
江南百兴集团有限公司 |
15 |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40 |
溧阳市兄弟化工有限公司 |
16 |
卡特门-瑞福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41 |
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 |
17 |
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 |
42 |
常州市武进不锈钢厂有限公司 |
18 |
江苏金鼎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43 |
溧阳市三元轧钢厂 |
19 |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4 |
金坛市儒林振兴化工厂 |
20 |
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 |
45 |
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国光) |
21 |
宝钢集团常州冶金机械厂 |
46 |
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 |
22 |
鸿联灯饰有限公司 |
47 |
常州市牛塘化工有限公司 |
23 |
常州龙祥钢铁有限公司 |
48 |
江苏常动机械有限公司 |
24 |
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49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
25 |
江苏远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50 |
今创集团有限公司 |
2005年常州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前50个企业一览表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1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26 |
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2 |
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27 |
常州法力诺长城焊管有限公司 |
3 |
江苏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28 |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 |
4 |
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29 |
溧阳市金峰水泥有限公司 |
5 |
江苏远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30 |
金坛市儒林振兴化工厂 |
6 |
江苏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31 |
宝钢集团常州冶金机械厂 |
7 |
溧阳市新港制钢有限公司 |
32 |
今创集团有限公司 |
8 |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3 |
江苏康泰氟化工有限公司 |
9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34 |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10 |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
35 |
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 |
11 |
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
36 |
常州市武进不锈钢厂有限公司 |
12 |
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 |
37 |
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
13 |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38 |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
14 |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
39 |
常州市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
15 |
常州市津盛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
40 |
常州森源开关有限公司 |
16 |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
41 |
常州市武进世纪不锈钢管有限公司 |
17 |
江苏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 |
42 |
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 |
18 |
鸿联灯饰有限公司 |
43 |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
19 |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44 |
武进凤市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20 |
重庆啤酒集团常州天目湖啤酒饮料有限公司 |
45 |
常州纺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21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
46 |
溧阳市汉生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
22 |
小松常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47 |
常州亚邦化学有限公司 |
23 |
卡特门-瑞福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48 |
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 |
24 |
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 |
49 |
常州市武进大众钢铁有限公司 |
25 |
江苏常宝钢管有限公司 |
50 |
江苏金牛线缆集团公司 |
【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注重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投资方向,提高工业投入层次。推进实施远宇电子移动通信用微型高性能电声器件、德州仪器工业传感器等35项制造业升级重点技改项目,组织申报一批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性计划,引导和鼓励企业把产业升级的重点作为投资的重点,从源头上改善投资结构。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组织实施5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640个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和99个上亿元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进展中的矛盾和困难。至年底,99个上亿元项目中有98个项目开工实施,35个项目竣工投产。5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工实施,其中25个项目竣工投产。优化投资结构,挖掘工业项目源特别是外资大项目,整理编制10个工商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列入江苏省重点引资项目库,收集制造业招商项目信息,整理编制常州市第一个全市性的制造业产业链招商指导书和项目册,共收录142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8.5亿美元,涵盖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机械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开展外资并购与重组上市项目对接等招商洽谈和项目对接活动,分期分批推进百家民营企业赴境外招商,主动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经贸委)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2005年,市经贸委根据国家、省的要求,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做好常林、常柴、新科3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12个省级技术中心的评价工作,对45个市级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建设、人才培训情况、研发能力提高等方面提出指导和建议,并择优推荐宝钢集团常州冶金机械厂、今创集团有限公司、天目湖啤酒饮料公司3个市级技术中心申报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同时新认定18个市级技术中心。加快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年内新认定10个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市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累计达50个。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常柴牌单缸柴油机、常发牌单缸柴油机等8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全市累计有中国名牌产品14只;黑牡丹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市累计有中国驰名商标6只。(经贸委)
【实时监控工业经济运行】2005年,市经贸委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强化目标管理和预测监控,编制全年工业经济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分解落实到各辖市(区),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和工业投资工作例会,全过程进行跟踪督查;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镇和工业集中区定期联系制度,及时对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对策措施,确保提速增效;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和新增长点的跟踪服务,对列入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和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项目,加大培育和服务力度;完善电力迎峰度夏方案,组织实施夏季有序用电方案;主动协调做好电煤、油料、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供应及储备;推进银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工商业融资洽谈活动。(经贸委)
【深化企业改革】2005年,市经贸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工商企业改革的要求,起草形成《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意见》,提出27个企业逐户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案,进一步完善改革转制“一门式”服务的操作流程;着力推进重点项目重组工作,集中力量做好常州变压器厂、常州长江客车集团(常州依维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推进协调工作;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定期了解稳定工作情况,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沟通动态信息,对已改制工商企业开展劳动关系处置“回头看”;做好常州长江客车集团(常州依维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飞天集团公司(常州齿轮厂)、常州连环集团公司、常州月夜灯芯绒有限公司、拜克自行车有限公司、兰翔机械厂等企业的信访接待和疏导工作,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程序内企业的破产推进工作,苏南煤机厂等企业破产年内已终结;做好改制工作“回头看”准备,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等部门专题研究开展“回头看”的具体事宜,为开展“回头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经贸委)
【“创星争先、做强做大”活动】为促进全市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11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在全市企业中开展“创星争先、做强做大”活动的意见》,在全市企业中开展“创星争先、做强做大”的评比活动。通过对全市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年度上缴入库税金、纳税销售收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有效投入等主要指标的考核,在全市工业和服务业企业中开展五星级企业的评选活动;同时,对当年入库税金超2亿元的工业、服务业企业设立重大贡献奖,对当年纳税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设立销售规模奖,对当年投入超10亿元的企业设立投入标兵奖。
通过对企业考核的综合评分,得分前10名且上缴入库税金5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评为五星企业;11至25名且上缴入库税金25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评为四星企业;26至45名且上缴入库税金15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评为三星企业;46名至70名且上缴入库税金1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评为二星企业;71名至100名且上缴入库税金5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评为一星企业。
活动激发了广大企业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全年全市入库税收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个,122个企业被市政府授予明星企业称号,其中,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9个企业被授予2005年工业五星企业称号;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3个企业被授予2005年工业四星企业称号。(鉴辑)
【举办清洁生产研讨班】3月10~11日,市经贸委和中德合作项目办在溧阳市、金坛市联合举办第三、四期清洁生产研讨班(前两期分别于2004年8月和11月举办),来自经贸系统、各镇和清洁生产重点企业的分管领导及管理技术人员共151人参加培训。研讨班特邀《清洁生产审计手册》主编、原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副主任、北京正丰易科环保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文明和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培训项目协调经理刘一男授课。(经贸委)
【清洁生产合作项目试点】6~10月,市经贸委和中德合作项目办联合在化工、纺织印染行业中选择开展中德合作清洁生产项目的试点单位,对28个企业进行两轮的走访和专家组调研,从企业经营状况、技术潜力、管理潜力和管理层承诺4方面对企业进行打分,最后根据评分结果,筛选确定常州华源蕾迪斯有限公司等13个企业为试点单位。12月3日,市经贸委会同项目办组织举行中德合作清洁生产试点项目签约仪式,由德方项目负责人卡森斯、市经贸委副主任陈荣平与试点企业负责人签署合作备忘录,市经贸委、项目办、规划局等部门的领导和中德清洁生产专家及13个试点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会议。签约仪式标志着由市经贸委和中德项目办联合组织实施的中德合作清洁生产试点项目正式启动。(经贸委)
【乡镇企业概述】2005年,全市乡镇企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全年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358.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24.7亿元,实现利税173.8亿元,其中利润9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95%、26.37%、23.8%和23.2%,增速呈逐月上升的趋势;工业产销率达96.2%,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从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和合资合作企业增长势头较快,明显高于其他经济成分,营业收入同期分别增长32.5%和34.2%,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分地区看,金坛市和新北区的增速均在35%以上,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辖市(区)。
2.重点骨干企业增势强劲,板块经济支撑作用更趋明显。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及重点骨干企业和板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对全市乡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全年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4个,完成营业收入达893.6亿元,实现利税62.2亿元,实现利润40.4亿元,分别占全市乡镇工业的37.9%、35.8%、42.3%,其中营业收入的增幅达33%,高于全市乡镇工业增幅6.45个百分点。2005年,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江苏常发集团、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12个;一些特色产业群显示出强劲的实力,湖塘纺织业达80亿元,横林地板超45亿元,机电、灯具产业突破30亿元,刀具、橡塑等产业蒸蒸日上。
3.注重发展后劲,加大投入。全市乡镇工业全年工业投入239亿元,增长42%,其中金坛市、武进区、戚墅堰区的增幅均逾50%,分别达51%、53%和89%。
4.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全市乡镇企业的全球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全市民营企业外贸出口364亿元,增长11.8%。
5.乡镇企业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年全市农村有劳动力126.8万人,而乡镇企业的从业人数为7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6%,提高1.6个百分点。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乡镇企业,到2005年底,在农民纯收入中,乡镇企业的贡献份额达63.7%。与此同时,还吸纳外地劳动力,为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作出贡献。(经贸委)
【乡镇工业集聚发展档次提高】2005年,全市乡镇工业集聚区发展呈现出5个特色:
1.乡镇工业集聚发展有新的飞跃。以15个市级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为代表的新型乡镇工业发展载体,成为全市乡镇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全市63个工业集聚区入区企业总数达6599个。全年共完成总产值1206.9亿元,营业收入1141.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2亿元,利税95.61亿元,分别占全市乡镇工业总量的46.8%、48.3%、42.3%、55%。其中,15个市级重点工业集聚区完成总产值611.3亿元,营业收入582.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3.8亿元、利税4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7%。涌现出营业收入超30亿以上的集聚区10个,其中50亿以上的5个。
2.特色经济规模化发展迅猛。传统的湖塘织造、洛阳机电更加成熟,鼎力打造的横林地板、小河汽配、西夏墅纺织服装,以及不断兴盛的新闸精密机械、埭头轻工食品等板块经济随着其产业群和产业链的扩大而不断展现出集聚效应。依托市场新建的邹区灯具制造集聚区成为全省十大重点工业集聚区。
3.集聚区建设档次不断提升。集聚区投入的技术含量、资金含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加明显,管理更加科学,市场化运作更加规范。2005年,全市工业集聚区投入规模扩大,完成投入78亿元;横林镇地板产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技术水平,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技术获得32项国家专利;邹区镇新材料产业、电容器产业的形成,提升了产品层次。
4.集聚区成为调整企业布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坚持高起点、大手笔、高水准规划建设乡镇工业集聚区,开拓了经济发展空间,调整了布局结构,带动了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15个重点工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围绕特色经济和基础产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集合、资金聚合和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建立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规模经济为主导,区域特色产业为主题的新型工业经济的载体,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5.产业群体增强。按照产业化、专业化协作的要求,横林强化木地板产业中,有130多个地板成品生产企业,与之协作、配套的企业、研发机构、检测机构、物流企业近300个,年销售超过40亿元,占全国市场销售份额达40%;湖塘镇棉纱市场、染纱业、织造业以及内外销售经营企业组合的产业群,销售逾80亿元;洛阳镇的机电产业、湖塘镇的染色织造、湟里镇的电动工具、埭头镇的轻工饮料、春江镇的化工、孟河镇的汽车配件、金城镇的服装制造,邹区镇依托灯具市场筹建灯具制造产业等,均成为区域经济的闪亮点,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冲击力。(经贸委)
【3个乡镇企业境外上市】全市乡镇企业不断实现由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转变,努力畅通企业海外融资渠道,开拓企业境外上市途径。2005年,常州森源开关有限公司、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常州三维技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和新加坡证券市场成功挂牌上市,3个企业上市融资量突破19亿元,加速了国际经济的联合。(经贸委)
【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2005年,在《常州市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市经贸委等5个部门又制定《常州市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做强做大奖励办法》和《常州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市担保机构的行为,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引导和扶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市经贸委、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协调牵线搭桥,为新北区恒泰担保公司引入注册资本3000万元,使该公司注册资本达到8000万元,列全市之首。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有3个担保机构享受到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为溧阳市、金坛市、武进区三地争取担保资金640万元。全市有8个担保机构列入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机构,享受营业税减免政策。为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管理,为担保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经贸委与财政局、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局建立综合部门协调制度、担保机构例会制度、月报表制度和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成立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协会,理顺对担保行业的管理体系,强化对企业融资担保服务职能。至年底,全市担保机构发展到33个,注册资本7.2亿元。全年共为947个民营企业提供担保1452笔,担保金额24.5亿元,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经贸委)
【常州轨道交通产业亮相上海】9月7~9日,200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展览会云集来自美国、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近150个参展商,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常州市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联合会组织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今创集团有限公司、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基地内骨干企业参加本次盛会。常州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实力强、政府引导有力的特点在展会上引起广泛关注。3天内,1000余位业界人士参观常州展位,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多项。
自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内惟一的国家级轨道交通车辆产业基地以来,常州市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基地有企业37个,相关科研院所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资产总量逾150亿元,拥有各类设备总量80亿元,基地全部员工4万余人,零部件生产商几乎涵盖从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系统、电器及控制和车厢内饰等全部环节。
我国城市轨道权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翊民在参观常州展位后表示,常州轨道交通产业具有产业集聚度高、专业技术人才众多的优势,在迅速整合自身资源、完成关键技术公关后,常州轨道交通产业将大有可为。(鉴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