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概述】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常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遭遇多年来少有的困难和挑战,发展速度呈现逐月回落态势。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常州市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增长措施,工业经济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00.1亿元,增长22.2%;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5089.9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371.1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221.4亿元,增长17.3%;工业增加值1159.8亿元,增长14%。
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30家,比上年增加262家,增长5.5%。规模以上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亿元,增长15.4%,全市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4291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56家。
五大产业较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五大产业着力化解外需萎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整体呈现增速快、效益优、质量高的发展格局。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73.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4.9亿元,增长22.8%和22.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接近六成。特别是新能源产业规模比上年翻了一番,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4.5亿元,增长101.1%。
重点企业支撑力强。产销规模较大的重点骨干企业继续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全市产销规模居前50位的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增长27.9%和27.5%,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新增长点产出拉动作用明显。全市跟踪监控的120个亿元以上增长点项目全年新增销售收入44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增量的47.9%,其中年新增销售超10亿元项目11个,有力地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
高新产业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产业规模企业全年实现利税190亿元、利润127.7亿元,增长27.6%、23.1%,全市利润增量的2/3源于高新技术产业。
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份额持续提升。外商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766.3亿元,增长24.4%,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36.7%。民营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3093亿元,增长25.1%,其中私营工业完成产值2352.5亿元,增长24.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份额达48.6%。全市产值、销售、利税规模居前的50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均占1/3以上。
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工业产品出口总额132.4亿美元,增长34.5%。占全市出口份额首位的机电产品保持较快增速,尤其是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速带动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调整。
【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 2008年,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星怡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制药厂有限公司、江苏裕成电子有限公司和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至年底,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
【常州MBA报考人数持续增长】 2008年,常州市秋季MBA报考情况创历史最佳,全市报考人数达126名,其中报考南京理工大学的就达69名,比上年增长30%以上,37名学员进入分数线,18名考生的联考成绩名列全国前10%。MBA报考人数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常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三是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步推广。
【民营工业经济】 2008年,常州市民营经济以五大产业为重点,以敢于率先、提升科学技术为着力点,克服金融危机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民营经济。常州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39亿元、销售收入3012.1亿元、工业增加值710.4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9.48%、59.18%和58.1%,增长25.05%、24.82%和21.36%;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05.56亿元,利润110.7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39%和50%,增长28.21%和20.76%。
私营个体经济。常州市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26391户(累计达127837户),完成全年目标的175.9%;新增私营企业7842户(累计达56828户),完成全年目标的130.7%;新增私营个体注册资本191.4亿元(累计达1038.4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59.5%。
乡镇工业。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年营业收入4706.08亿元、工业增加值1181.26亿元,实现利税330.77亿元,增长17.57%、17.74%和15.77%。外贸出口交货值589.12亿元,增长15.22%。
集中区发展。全市39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共完成年销售收入2589.3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13.93亿元、利税194.22亿元,增长26.24%、28.58%和37.7%。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占全市乡镇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5.02%、51.97%和58.7%,其中15个市级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完成销售收入1540.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0.12亿元和利税96.27亿元,分别占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的59.5%、58.66%和49.57%。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乡镇工业集中区19家,其中超百亿元的7家,完成全年目标的118.75%和116.67%。
【启动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 2008年,在认真分析总结《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2005~2007年三年跃升计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出台《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2008~2010年)》,提出了今后三年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四大发展目标、五项遵循原则及着重实施的十大工程,明确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根据计划,常州市将在以后三年内形成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集团)70家,其中20亿~50亿元(含)的20家,50亿~100亿元的8家,超百亿元的6家;形成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乡镇工业集中区2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的8家;形成市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25个,其中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15个,100亿元以上的8个。
【产业集中区建设】 10月,常州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办法出台,从2008年起对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与发展、开发与投入、经济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考核前列单位将获表彰,并优先享受有关扶持政策。重点抓好20家市级重点乡镇(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工作,20家市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年销售收入1489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达5家。全年为18家集中区(产业集群)争取省、市扶持资金621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60万元,市级资金261万元。
【推进创业工作】 创业辅导。2008年,全市37家创业辅导机构开展创业辅导180多场2.8万人次。重点围绕“创业走进园区、创业走进社区、创业走进校区”主题,针对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各种主题报告会;积极推进“视训365”网络培训,举办江苏省第八、第十期民营中小企业主研修班(常州),130多位企业主参加为期4个多月的学习;选送50多名企业负责人到清华大学参加短期高层培训,并推荐5名中小企业负责人参加国家发改委与德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到德国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学习,推荐1名企业家参加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的在美国为期1个月的培训。
创业服务。引导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全民创业,在全市确定20家重点培育机构,从企业创办、财务顾问、法律服务等,为创业者、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20家创业服务机构全年共为600多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2600多次;逐步完善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企业发展中心建设,市级中心信息支持系统基本完成,7个辖市区企业发展中心基本建立,纳入第一批培育的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基本成形;引导行业协会组建,在进一步引导现有行业协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组建光伏、输变电、车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现代农业装备、医药等六大重点行业协会,推动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
创业基地。为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创业者或初创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配套公共设施和相关服务,引导各地建立创业基地,出台《常州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暂行办法》,确定长三角模具城等12家为重点培育的创业基地,其中7家被列入省创业示范基地信息库,9家被确定为市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12家创业基地进驻企业已达2091家,安置68064人就业。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2008年,常州市鼓励横林新型装饰板材生产力促进中心、晨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佰腾科技有限公司3家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和完善服务功能,扩大企业受益面。加快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常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平台建设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扩大知名度。鼓励支持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所、常州市江工化工设计研究院等驻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放公共技术资源,建立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技术研发、测试检验等公共技术服务。在此基础上,确定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目标,出台《常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认定暂行办法》。经过申报和核实,认定15家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等3家服务平台获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支持。
【推进中小企业高速成长】 2008年,常州市扶持市级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贯彻实施《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有重点地扶持中小企业做精、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五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全年重点培育100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对这100家企业从民营专项资金、技改贴息等方面予以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选择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其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民营企业融资上市。在前三年推进5家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基础上,全年先后邀请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办事处等4家境外上市机构、中金公司等5家境内上市机构、12家投资基金与全市有上市意向的30多家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并组织有关企业参加香港证券交易所举办的上市研讨活动,为更多企业境内外成功上市打下良好基础。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总结前三年推进500家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经营业绩优、成长性好、具有一定规模的100家民营企业作为2008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单位,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并组织企业自查问题,自我完善,组织全市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档案管理示范工作。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008年,常州市经贸委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经协调,9月3日在江苏银行常州分行召开银企合作恳谈会,17家与江苏银行合作的中小企业,有15家获得江苏银行近1亿元的贷款。11月28日,在省中小企业局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的主持下,常州市与招商银行常州分行签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明确招商银行逐步加大对常州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在2008~2010年内对符合招商银行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新增20亿元的授信额度。此外,还分别与华夏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推荐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贷款对象。
做好微小企业贷款补贴工作。市经贸、财政、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对全市9家银行申报的为5613家微小企业提供269.18亿元的贷款进行审核,向省有关部门申报2007年新增微小企业贷款10.48亿元,申请奖励资金494.56万元,激励银行金融机构向微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抓好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多元化投入,壮大自身实力,全市担保行业年新增注册资本近7亿元;拓宽银企合作广度,增强担保力度,大部分银行与担保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全年列入担保协会统计的24家担保机构共为2525家企业提供3208笔担保,担保总额达49亿元;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市经贸委、财政局、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对各担保机构进行年度考核,促进其完善管理制度,增强担保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在上年9家担保机构参加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全年组织17家参评,整体信用等级大大高于上年。
【常州市11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三大类500强】 9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8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名单公布,常州市11家企业榜上有名。
2家企业入选2008中国企业500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排第264位,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排第458位。7家企业入选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排第140位,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排第268位,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排第305位,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排第321位,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排第402位,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排第419位,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排第487位。4家企业入选2008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江苏湖塘纺织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排第231位,江苏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排第262位,常州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排第303位,常州市邹区光辉灯具市场有限公司排第460位。
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30家,比上年增加262家,增长5.5%。规模以上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亿元,增长15.4%,全市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4291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56家。
五大产业较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五大产业着力化解外需萎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整体呈现增速快、效益优、质量高的发展格局。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73.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4.9亿元,增长22.8%和22.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接近六成。特别是新能源产业规模比上年翻了一番,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4.5亿元,增长101.1%。
重点企业支撑力强。产销规模较大的重点骨干企业继续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全市产销规模居前50位的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增长27.9%和27.5%,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新增长点产出拉动作用明显。全市跟踪监控的120个亿元以上增长点项目全年新增销售收入44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增量的47.9%,其中年新增销售超10亿元项目11个,有力地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
高新产业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产业规模企业全年实现利税190亿元、利润127.7亿元,增长27.6%、23.1%,全市利润增量的2/3源于高新技术产业。
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份额持续提升。外商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766.3亿元,增长24.4%,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36.7%。民营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3093亿元,增长25.1%,其中私营工业完成产值2352.5亿元,增长24.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份额达48.6%。全市产值、销售、利税规模居前的50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均占1/3以上。
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工业产品出口总额132.4亿美元,增长34.5%。占全市出口份额首位的机电产品保持较快增速,尤其是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速带动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调整。
2008年常州市重点技术改造竣工项目一览表
序号 | 企业名称 | 项目名称 | 人民币(万元) | 外 汇 (万美元) |
地区 | |
总投资 | 贷 款 | |||||
1 | 江苏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25万吨/年离子膜烧碱、15万吨/年氯乙烯 | 100000 | 50000 | 0 | 金坛市 |
2 |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 10万吨/年聚氨酯系列,1万吨/年精细化工中间体,1.5万吨/年农药及制剂 |
75000 |
30000 |
0 |
新北区 |
3 |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 9.5万吨/年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 70000 | 30000 | 0 | 新北区 |
4 | 江苏新瑞机械有限公司 | 数控机床 | 50000 | 0 | 1000 | 武进区 |
5 | 江苏兄弟化学有限公司 | 6万吨/年有机硅单体技改项目 | 50000 | 15000 | 0 | 溧阳市 |
6 |
波林化工(常州)有限公司 | 3万吨/年SPP、2万吨/年SPA、1.5万吨/年高性能复合材料 |
45000 |
0 |
2990 |
新北区 |
7 | 江苏金虹集团有限公司 | 纺织扩能提升 | 40000 | 20000 | 800 | 金坛市 |
8 | 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 超(特)高压核电站用巨型变压器 | 36000 | 30000 | 0 | 钟楼区 |
9 |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 经编机械 | 30000 | 0 | 1200 | 武进区 |
10 | 常州市天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太阳能路灯生产项目 | 30000 | 15000 | 0 | 金坛市 |
11 |
江苏正信新能源有限公司 | 年产单晶硅、多晶硅、石英制品400吨、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50MW、单晶炉100台 |
30000 |
15000 |
0 |
金坛市 |
12 | 常州市嘉霖灯饰有限公司 | 高档灯饰生产 | 30000 | 15000 | 0 | 金坛市 |
13 | 宝钢集团常州轧辊有限公司 | 薄板坯连铸连轧机大型特种精密轧辊 | 23000 | 8800 | 1100 | 钟楼区 |
14 | 常州延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生物制药 | 23000 | 10000 | 0 | 新北区 |
15 | 苏拉(金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粗纱机生产 | 22000 | 11000 | 0 | 金坛市 |
16 | 江苏钢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汽车零部件及机械零件 | 20000 | 0 | 2500 | 溧阳市 |
17 | 常州现代液压机器有限公司 | 伺服液压装置 | 20000 | 0 | 2700 | 新北区 |
18 |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金属压延铝箔 | 20000 | 0 | 0 | 武进区 |
19 | 常州冈热机械有限公司 | 农业机械 | 20000 | 0 | 2500 | 武进区 |
20 | 江苏欧泊尚家新型陶瓷有限公司 | 新型陶瓷生产线 | 20000 | 10000 | 1500 | 金坛市 |
21 | 溧阳金利宝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不干胶纸、不干胶膜 | 20000 | 0 | 2500 | 溧阳市 |
22 | 常州山由帝杉防护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环保有机膜、多功能薄膜生产 |
20000 |
0 |
0 |
武进区 |
23 | 德国福派博克高分子材料常州公司 | 高分子材料 | 18000 | 0 | 2250 | 新北区 |
24 | 常州开源机床有限公司 | 汽车零部件、铸件 | 15000 | 0 | 0 | 武进区 |
25 | 常州凯达轧辊集团有限公司 | 大型轧辊扩能 | 15000 | 0 | 0 | 武进区 |
26 | 常州减速机总厂有限公司 | 大型减速机、矿山机械生产 | 15000 | 0 | 0 | 武进区 |
27 | 上海振华港机集团常州油漆有限公司 |
港机油漆 |
15000 |
0 |
0 |
武进区 |
28 | 江苏常松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彩钢板生产线 | 15000 | 0 | 0 | 钟楼区 |
29 | 溧阳市力士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配件生产 | 13000 | 4000 | 0 | 溧阳市 |
30 | 江苏苏南面粉有限公司 | 专用面粉生产线 | 13000 | 6500 | 0 | 金坛市 |
31 | 江苏三恒科技有限公司 | 软件开发、通讯设备、仪表 | 12500 | 6000 | 0 | 新北区 |
32 | 常州长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及配件 | 12000 | 0 | 1500 | 新北区 |
33 | 常州武矿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防爆高低压开关 | 12000 | 6000 | 0 | 金坛市 |
34 | 江苏常锅新型建材机械有限公司 | 年产建材机械1000台(套) | 12000 | 6000 | 0 | 新北区 |
35 | 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新型电子元器件、铝电解电容器 | 12000 | 4000 | 0 | 武进区 |
36 | 曼透平机械(常州)有限公司 | 透平机械 | 11400 | 0 | 1000 | 武进区 |
37 | 常州安凯特电缆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用电缆 | 10000 | 0 | 1350 | 戚墅堰区 |
38 | 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摘棉机、喷雾机 | 10000 | 0 | 0 | 钟楼区 |
39 | 常州华盛恒能光电有限公司 | 单晶硅生产 | 10000 | 5000 | 0 | 金坛市 |
40 |
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10万吨/年生物柴油,联产3.2万吨/年多元醇材料 |
10000 |
4000 |
0 |
溧阳市 |
41 | 江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 扩建综合医用敷料生产线 | 10000 | 5000 | 200 | 金坛市 |
2008年常州市完成工业总产值前50家企业一览表
|
|
2008年常州市实现利税总额前50家企业一览表
|
|
2008年常州市完成工业增加值前50家企业一览表
|
|
2008年常州市完成产品销售收入前50家企业一览表
|
|
【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 2008年,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星怡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制药厂有限公司、江苏裕成电子有限公司和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至年底,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
【常州MBA报考人数持续增长】 2008年,常州市秋季MBA报考情况创历史最佳,全市报考人数达126名,其中报考南京理工大学的就达69名,比上年增长30%以上,37名学员进入分数线,18名考生的联考成绩名列全国前10%。MBA报考人数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常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三是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步推广。
【民营工业经济】 2008年,常州市民营经济以五大产业为重点,以敢于率先、提升科学技术为着力点,克服金融危机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民营经济。常州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39亿元、销售收入3012.1亿元、工业增加值710.4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9.48%、59.18%和58.1%,增长25.05%、24.82%和21.36%;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05.56亿元,利润110.7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39%和50%,增长28.21%和20.76%。
私营个体经济。常州市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26391户(累计达127837户),完成全年目标的175.9%;新增私营企业7842户(累计达56828户),完成全年目标的130.7%;新增私营个体注册资本191.4亿元(累计达1038.4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59.5%。
乡镇工业。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年营业收入4706.08亿元、工业增加值1181.26亿元,实现利税330.77亿元,增长17.57%、17.74%和15.77%。外贸出口交货值589.12亿元,增长15.22%。
集中区发展。全市39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共完成年销售收入2589.3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13.93亿元、利税194.22亿元,增长26.24%、28.58%和37.7%。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占全市乡镇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5.02%、51.97%和58.7%,其中15个市级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完成销售收入1540.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0.12亿元和利税96.27亿元,分别占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的59.5%、58.66%和49.57%。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乡镇工业集中区19家,其中超百亿元的7家,完成全年目标的118.75%和116.67%。
【启动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 2008年,在认真分析总结《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2005~2007年三年跃升计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出台《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2008~2010年)》,提出了今后三年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四大发展目标、五项遵循原则及着重实施的十大工程,明确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根据计划,常州市将在以后三年内形成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集团)70家,其中20亿~50亿元(含)的20家,50亿~100亿元的8家,超百亿元的6家;形成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乡镇工业集中区2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的8家;形成市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25个,其中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15个,100亿元以上的8个。
【产业集中区建设】 10月,常州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办法出台,从2008年起对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与发展、开发与投入、经济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考核前列单位将获表彰,并优先享受有关扶持政策。重点抓好20家市级重点乡镇(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工作,20家市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年销售收入1489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达5家。全年为18家集中区(产业集群)争取省、市扶持资金621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60万元,市级资金261万元。
【推进创业工作】 创业辅导。2008年,全市37家创业辅导机构开展创业辅导180多场2.8万人次。重点围绕“创业走进园区、创业走进社区、创业走进校区”主题,针对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各种主题报告会;积极推进“视训365”网络培训,举办江苏省第八、第十期民营中小企业主研修班(常州),130多位企业主参加为期4个多月的学习;选送50多名企业负责人到清华大学参加短期高层培训,并推荐5名中小企业负责人参加国家发改委与德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到德国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学习,推荐1名企业家参加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的在美国为期1个月的培训。
创业服务。引导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全民创业,在全市确定20家重点培育机构,从企业创办、财务顾问、法律服务等,为创业者、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20家创业服务机构全年共为600多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2600多次;逐步完善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企业发展中心建设,市级中心信息支持系统基本完成,7个辖市区企业发展中心基本建立,纳入第一批培育的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基本成形;引导行业协会组建,在进一步引导现有行业协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组建光伏、输变电、车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现代农业装备、医药等六大重点行业协会,推动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
创业基地。为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创业者或初创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配套公共设施和相关服务,引导各地建立创业基地,出台《常州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暂行办法》,确定长三角模具城等12家为重点培育的创业基地,其中7家被列入省创业示范基地信息库,9家被确定为市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12家创业基地进驻企业已达2091家,安置68064人就业。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2008年,常州市鼓励横林新型装饰板材生产力促进中心、晨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佰腾科技有限公司3家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和完善服务功能,扩大企业受益面。加快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常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平台建设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扩大知名度。鼓励支持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所、常州市江工化工设计研究院等驻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放公共技术资源,建立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技术研发、测试检验等公共技术服务。在此基础上,确定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目标,出台《常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认定暂行办法》。经过申报和核实,认定15家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等3家服务平台获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支持。
【推进中小企业高速成长】 2008年,常州市扶持市级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贯彻实施《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有重点地扶持中小企业做精、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五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全年重点培育100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对这100家企业从民营专项资金、技改贴息等方面予以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选择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其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民营企业融资上市。在前三年推进5家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基础上,全年先后邀请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办事处等4家境外上市机构、中金公司等5家境内上市机构、12家投资基金与全市有上市意向的30多家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并组织有关企业参加香港证券交易所举办的上市研讨活动,为更多企业境内外成功上市打下良好基础。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总结前三年推进500家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经营业绩优、成长性好、具有一定规模的100家民营企业作为2008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单位,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并组织企业自查问题,自我完善,组织全市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档案管理示范工作。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008年,常州市经贸委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经协调,9月3日在江苏银行常州分行召开银企合作恳谈会,17家与江苏银行合作的中小企业,有15家获得江苏银行近1亿元的贷款。11月28日,在省中小企业局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的主持下,常州市与招商银行常州分行签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明确招商银行逐步加大对常州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在2008~2010年内对符合招商银行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新增20亿元的授信额度。此外,还分别与华夏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推荐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贷款对象。
做好微小企业贷款补贴工作。市经贸、财政、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对全市9家银行申报的为5613家微小企业提供269.18亿元的贷款进行审核,向省有关部门申报2007年新增微小企业贷款10.48亿元,申请奖励资金494.56万元,激励银行金融机构向微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抓好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多元化投入,壮大自身实力,全市担保行业年新增注册资本近7亿元;拓宽银企合作广度,增强担保力度,大部分银行与担保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全年列入担保协会统计的24家担保机构共为2525家企业提供3208笔担保,担保总额达49亿元;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市经贸委、财政局、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对各担保机构进行年度考核,促进其完善管理制度,增强担保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在上年9家担保机构参加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全年组织17家参评,整体信用等级大大高于上年。
【常州市11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三大类500强】 9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8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名单公布,常州市11家企业榜上有名。
2家企业入选2008中国企业500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排第264位,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排第458位。7家企业入选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排第140位,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排第268位,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排第305位,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排第321位,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排第402位,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排第419位,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排第487位。4家企业入选2008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江苏湖塘纺织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排第231位,江苏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排第262位,常州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排第303位,常州市邹区光辉灯具市场有限公司排第460位。
(经贸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