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本次常州武进区发改局在线访谈活动。  2017-04-28 14:01:05
武进区紧紧围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建强功能载体,加快要素集聚,深入国际合作,推进产城融合,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新苏南模式,努力把武进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平台最优、机制最佳、氛围最浓、活力最足的“创新创业之城”。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武进区发改局的嘉宾就武进区双创工作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下面请嘉宾作自我介绍。  2017-04-28 14:08:12
大家好,我是武进区发改局副局长汤焱。  2017-04-28 14:09:10
大家好,我是武进区双创办徐宗平。  2017-04-28 14:10:03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下面开始提问。  2017-04-28 14:11:12
武进区如何打造双创新苏南模式? 2017-04-28 14:12:14
一是在发展方式上,由原来的政府投资推动、外资拉动、资源依赖,转变为企业内生的自主创新驱动、科技依托;二是在产业结构上,由以传统工业为主,转变为二、三产业并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在平台载体上,由原有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转变为以“三集中”为特色的现代园区经济,目前正向产城融合发展;四是在创业形态上,由原来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城镇化,转变为依托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业。五是在产权制度上,由原来的乡镇大集体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二次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股改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六是在创业主体上,由“洗脚上田”的农民,拓展为以大学生、企业职工、“创二代”和海归人才等为主的“新四军”。七是在智力支撑上,由依靠国企央企,外聘上海“星期天工程师”,转变为加强国际合作,外聘海外退休工程师、研究机构。 2017-04-28 14:21:49
科教城作为创新创业核心园区,近年来发展的如何? 2017-04-28 14:13:31
目前,园区科技人才总数超过1.8万人,其中省“双创人才计划”72人。新增授权专利约合4件/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约合2件/天;2016年新增入驻公司588家,累计接近1900家,营业收入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38%。一是全力建设教育园区。常州科教城现有常州大学1所本科大学和信息、纺织服装、工程、轻工、机电5所高职学院,拥有专职教师3000名,在校大学生8万多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达98.5%。依托园区大学大院大所发展研究生教育,在读研究生规模超过1800人,形成了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的“全流程教育链”。二是全力建设科技园区。中科院在科教城建立了先进所、光电所、数控所、化学所等6个实体研究所;院省共建成立了江苏省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科教城布局了中国(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机械总院江苏分院、湖南大学常州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常州研究院、西南交大常州研究院等20多个公共研发平台不断发展壮大。中科院先进所、北化研究院、南大研究院列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占全省的1/4。三是全力建设孵化平台。建设了智能数字产业园、移动互联产业园、中科院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创孵平台,聚焦智能、设计、信息三大方向。已经育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铭赛、朗恩斯等7家企业登陆新三板。 2017-04-28 14:28:28
在对外合作方面,武进区已经有了哪些成果? 2017-04-28 14:23:46
一是中以合作。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获得两国政府高层认可及授权的中以合作创新园区,不断健全合作机制,加强双方对接交流,加快引进以色列高新技术与本地企业对接,促成技术转移或技术授权。目前,园区共集聚中以合作企业55家、专家技术人员45名,设立规模超过120亿元的中以产业发展基金。二是中德合作。依托常州科教城和武进国家高新区两大主体优势,加强中德合作,加大德资企业引进力度,借鉴德资企业技术先进、管理严谨的优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目前,拥有德资企业26个,2016年9月常州中德创新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和欧盟委员会评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三是中欧合作。依托与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共建的中芬绿色创新中心,围绕绿色建筑材料制造、创意设计、高端低碳及绿色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强与芬兰企业的对接合作,建设以芬兰为重点、辐射欧洲的国际创新合作平台。首期总投资2.13亿欧元的芬兰FIAC投资集团中芬绿色科技产业园成功落户,成为芬兰及北欧等国绿色建筑相关的上、中、下游系列企业的承载平台。四是中俄合作。中俄科技产业园作为江苏省首家对俄国际合作基地,于2016年5月正式落户武进,重点引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人才和项目,加快技术转移转化,同时向外输出项目,致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对俄科技合作窗口。五是苏澳合作。积极推动苏澳合作园区落户武进西太湖。2016年10月21日,江苏省政府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澳门签订关于联合筹建苏澳合作园区的备忘录,标志着苏澳合作园区正式落户武进西太湖。苏澳双方将围绕建设苏澳全面深化合作的实践平台、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项目的承接平台、澳门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的落地平台、苏澳青年公务员交流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的锻炼平台四大平台展开积极合作,努力将合作园区建设成为“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与内地合作的示范区。 2017-04-28 14:39:10
在产业集聚方面,武进区目前有哪些特色? 2017-04-28 14:30:06
目前,武进区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石墨烯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互联网信息、轨道交通、绿色建筑七大特色产业和花木特色产业。2016年七大特色新兴产业总量达到1160亿元,花木产业销售额完成225亿元。1、石墨烯全国领先,已集聚石墨烯产业企业88家,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6全区碳材料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33.5%。2、智能装备全国知名,有规模以上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两站三中心”56个。2016年全区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18.5%。3、节能环保稳步发展,LED产业链和光伏产业链较为完整,集聚了台湾晶元光电、光宝科技、日本住友电工、晶能光电、顺风光电等2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4、健康产业区域领先,集聚了国药集团、福隆医疗等9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是江苏省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苏台(常州)健康产业合作示范区。5、互联网产业快速成长,已集聚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1000多家,2016年,全区新增江苏省统计直报系统61家, 重点电商应用企业45家,新增电商平台企业新增4家。6、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迅速,集聚企业163家,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占国内市场份额45%以上,车内辅助电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2016年全区轨道交通产业实现产值335亿元。7、绿色建筑国内居首,拥有全国首家“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先后获得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区、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016年全区绿色建筑总量累计达350万平方米。8、花木产业依托夏溪花木市场,集聚花木经纪人3万余名,带动农户创业就业15万余户。2016年夏溪花木市场成交额179亿,增长9.1%。 2017-04-28 14:45:57
政府在政策和外部环境上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哪些帮助? 2017-04-28 14:40:27
一是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巩固第五、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不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严格落实五证一体、重点项目流转服务、重点项目代办、重点项目联合竣工验收等创新服务举措,对外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为创新创业提供公平、公开的社会发展环境。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由279项精简到157项,精简率为44%。二是强化金融保障。加快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创业投资、科技支行、科技小贷、风险补偿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壮大。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组建创投基金和新兴产业基金,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近百亿元,全区产业基金规模达到120亿元;办理各类减免税7.06亿元,兑现各类创业扶持、人才开发资金8000余万元。三是破解土地瓶颈。进一步加大土地盘活整理力度,清理批而未供土地,盘活整理土地超过10000亩,建设标准厂房超过100万平方米,为产业转型、项目落地开辟空间。四是保障农民创业资金。出台《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来源,2016年至今,共发放农房(宅基地)抵押贷款19笔,累计金额3691万元。 2017-04-28 14:52:32
2017年双创工作有哪些新动作? 2017-04-28 14:46:05
一是加快推进常州双创园建设。按照“一年启动建设、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主要建设5平方公里创新创业园区,集聚50家左右企业研发总部、智能化示范企业,加快推进50个双创项目,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创新作用凸显的新引擎。二是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全面实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区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水平。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进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帮助企业减轻研发成本、攻克核心技术。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主力军作用,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多种要素,建设发展一批与现有产业紧密结合的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组建创业载体联盟,加强创业人员与各方的联系对接,助力更多创业者走向成功。四是全力实施“双十百千”工程。依托武进—在常高校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充分发挥在常高校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建立百名教师挂钩联系百家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鼓励千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转化千项科技项目,推进校地联席会议、高校园区行、企业高校行,全面提升创新型企业发展质态。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五是着力引育高层次双创人才。深入实施江苏省“双创计划”、常州“龙城英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持续增加拥有先进发明专利、具备突破重大技术或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团队,实现培养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效果。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产学研合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企业的引才主体作用,提高引才对接的精准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2017年,新增高层次人才750人,引进领军创业团队50个。六是精准配置要素资源。整合现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研究制定一揽子产业创新发展扶持政策,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资源的功能价值。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编制完成政务服务一张网“三级四同”行政权力清单和办事指南,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营造公平规范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引进各类科技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对各类创新主体的投入,构建完善的双创生态链条。 2017-04-28 14:58:56
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感谢嘉宾们的精彩回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2017-04-28 14:59:26
12/12条,1/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