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常州国家高新区的“在线访谈”栏目来互动交流。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区光伏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范志斌。 2016-08-23 09:33:35 |
主持人: 今天,嘉宾将就传感谷发展现状、未来及产业创新的相关内容和大家进行在线交流,网友们可以就此相关问题展开咨询。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 2016-08-23 09:33:56 |
范志斌: 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通过“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进行交流,并对大家一直以来对光伏产业园(龙虎塘街道)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真诚欢迎广大网友就“传感谷发展现状、未来及产业创新”这一话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2016-08-23 09:34:54 |
蔚蓝天空: 范主任您好,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目前在新北区一家传感器企业工作,想问下高新区要建设的“传感谷”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2016-08-23 09:35:03 |
范志斌: 您好,传感谷的概念是由工信部提出的,具体是指:在国内适合地区,打造一个自然环境良好、产业环境优越的“双生态”产业链:国际化的传感器产业园—中国“传感谷”,同时通过产业集聚,在5年时间内,形成一个有500余家公司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结构合理、产业链完整、产业优势与品牌特色突出、具有国际化市场对接能力和知名度,全球唯一的国际化传感器产业园区,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达20%以上。 2016-08-23 09:37:29 |
网球之家: 你好,常州高新区目前传感器产业发展怎么样啊,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的称号怎么落户常州高新区的? 2016-08-23 09:38:30 |
范志斌: 常州高新区拥有良好的传感器产业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有40多家传感器相关企业,年产值达140亿元,产品覆盖温度、压力、位移、角位移、扭矩、流量、音频、速度、加速度等诸多品种,拥有一批传感器及其模块系统、典型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骨干企业。森萨塔科技常州公司汽车用压力传感器世界排名第一;梅特勒-托利多常州公司拥有亚洲地区最大的压力传感器和衡器研发及制造基地,三恒科技、天地自动化股份、联力自动化科技等国内煤矿安全监测传感器行业前三强企业全在区内;以常胜电器、惠昌传感器为代表的家电用传感控制器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2016-08-23 09:42:42 |
范志斌: 常州高新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制定了“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完善的建设方案,规划三个片区:产业创新核心区、产业集聚重点区(光伏产业园)和产业发展协同区。2015年10月,第三届国际(常州)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常州高新区召开,常州高新区被工信部授予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正式启动建设。 2016-08-23 09:44:17 |
晨曦: 你好,传感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想问下传感器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 2016-08-23 09:45:13 |
范志斌: 传感器产业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随着物联网产业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传感器产业迎来了新的巨大应用空间和发展契机。据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15年全球各类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市场将可到1770亿美元,未来5年,世界传感器领域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2015年达到约1213亿元,据赛迪顾问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传感器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以上。 2016-08-23 09:49:35 |
棒棒: 你好,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发展规划是怎么样? 2016-08-23 09:51:46 |
范志斌: 按照高新区建设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规划:按照切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构建自然和产业“双生态”,加快培育现代传感器产业集群的基本要求,依循传感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效利用常州高新区的资源优势,以“政、产、学、研、用、服”六维统筹,“核心、重点、协同”三区一体为基本思路,前瞻规划、扎实推进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功能及空间布局建设。具体划分为三个片区:
1、产业创新核心区
空间布局:紧邻京沪高铁常州站和沪蓉高速薛家道口,占地560亩。周边总部经济区、科教研发、生活配套资源集聚。
功能定位:打造“国际传感谷”的“创新驱动之核”。
2、产业聚集重点区
空间布局:总面积11.24平方公里的产业聚集重点区,目前已集聚美国森萨塔等国际知名传感器企业和莱赛光电等细分行业知名企业。
功能定位:打造一个涵盖新型传感器、关键材料、核心芯片、模块系统、典型终端产品等传感器重点企业的制造集聚区。
3、产业发展协同区
空间布局:已建或在建、总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各类专题产业园区,以及浙江大学常州工研院、河海大学物联网学院等创新机构。
功能定位:统筹安排与专题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传感器制造企业入驻相应的园区。
2016-08-23 09:57:03 |
你好春天: 你好,能否说说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未来的建设目标,会达到什么样的成就? 2016-08-23 09:57:21 |
范志斌: 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建设目标是:
(一)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5年总体规模接近1000亿,成为中国传感器产业的核心区域、《中国制造2025》的“新亮点”、江苏制造的“新品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标杆”。
(二)近期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具体目标如下:
1.集聚各类传感器产业相关企业、机构300家左右,在国际细分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20家左右。
2.带动传感器及相关产品规模达到350亿元左右。
3.建设20家以上传感技术的重要研发机构、重点学科专业、权威检测标准认证机构、专业创业孵化载体。
4.引进20个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50家。
5.组建传感器产业联盟,举办传感技术峰会,搭建传感应用展示及销售平台,初步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特色产业品牌。
2016-08-23 10:02:56 |
龙的传人: 你好,问下常州高新区建设传感谷有什么公共研发机构集聚吗? 2016-08-23 10:03:17 |
范志斌: 目前全区已有与传感器产业相关的各类研发机构21家。浙江大学常州工研院设有智能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和机器人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物联网学院是全国首批4家物联网学院之一,下设物联网技术运用研究所、水下信息感知技术研究中心和常州传感网与环境感知重点实验室等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全国唯一的物联网博士点。 2016-08-23 10:05:54 |
Bob: 你好,问下今年以来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的有什么创新举措吗? 2016-08-23 10:06:29 |
范志斌: 今年年初,由高新区科技镇长团提议成立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技术研究院,光伏产业园(龙虎塘街道)积极响应,免费提供和枫苑3号楼共约9000平方米作为研究院研发大楼。
经过紧张的筹备,在今年第十一届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洽会期间,举办了“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技术研究院”的揭牌和成立仪式。市委书记阎立、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长Jamal Deen教授共同为研究院成立揭牌。阎立书记在揭牌仪式上要求:“力促研究院做出成绩做出水平,争取将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成国内传感器研发领域的排头兵,传感技术的创新源和输出源,成为传感行业高端人才的聚集区、高端项目的积聚地。”
2016-08-23 10:13:09 |
海浪: 你好,请问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技术研究院未来将如何运行,主要功能是什么啊? 2016-08-23 10:14:13 |
范志斌: 研究院将遵循“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依托平台,协同发展”的宗旨,拟采取理事会管理下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理事会拟由中科院院士等组建。理事会确定研究院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方向,决策研究院的重大事项。理事会将下设技术委员会和传感器标准化检测委员会。
研究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创新企业为目标,设立专门的产业项目,采取开放、公开招标、研发方式,解决传感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并孵化相关创新项目。
研究院前期运行费用主要由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收费和政府配套资金组成,后期通过企业研发项目成果收益返还、投资孵化公司占股等市场化途径获得收益,实现“造血功能”,预计在3年后可以自负盈亏。
2016-08-23 10:19:31 |
小米: 你好,请问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技术研究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2016-08-23 10:19:38 |
范志斌: 研究院五年内的发展目标:
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国内重要的传感器产业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之一。争取在传感器领域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方面产生突破性创新成果;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研发设计平台、加工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一个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优势传感器产业集群,区内传感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进一步提升区内传感器企业市场竞争力。
2016-08-23 10:24:30 |
水云间: 你好,我是常州市的一家传感器企业负责人,我们一直在关注传感谷建设,现在有项目想来入驻传感谷技术研究院,请问有何优惠政策和支持吗? 2016-08-23 10:25:09 |
范志斌: 目前研究院对入驻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政策,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将通过给予租金减免等方式给予支持。
同时传感谷研究院在常州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内,将享受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各项政策,具体可详见常开委[2015]24号文。同时园区管委会还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常新科[2016]1号),为入驻研究院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人才引育等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2016-08-23 10:27:52 |
主持人: 因为时间关系,本期在线访谈也接近尾声了,范主任还有什么话要对网友们说吗?
2016-08-23 10:28:12 |
范志斌: 传感器产业未来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常州高新区传感器产业基础很扎实,现在又得到了国家、省里的“金字招牌”,我们更有自信、信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把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各项工作推进好,把传感谷技术研究院建成国际一流的传感器产品研发、检测、孵化和产业化的创新平台。如果大家还有问题需要与我们交流,可拨打园区管委会科技人才科电话85483612。谢谢大家。 2016-08-23 10:32:11 |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范主任能够在百忙之中参加本次“在线访谈”,也感谢广大网友的踊跃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2016-08-23 10:3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