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上午好,这里是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2022-09-15 10:00:22 |
主持人: 今天访谈的主题是钟楼区“家校共育”相关内容,访谈邀请到常州市钟楼区副区长胡金芳,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局长杨文娟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请两位领导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2022-09-15 10:01:29 |
胡金芳: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有机会做客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进行线上交流,也欢迎大家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2-09-15 10:02:16 |
杨文娟: 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 2022-09-15 10:03:44 |
主持人: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下面开始提问。 2022-09-15 10:04:38 |
网友_yuna: 请问钟楼区“家校共育”的理念是什么? 2022-09-15 10:05:19 |
胡金芳: 培养“认同度高、适应性强、幸福感浓”的钟楼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是学校教育的伙伴,学校和家庭之间既是“教育共同体”又是“学习共同体”,家校双方只有保持顺畅地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实现资源互补、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的快乐成长提供健康、和谐、适切的教育。家、校、社的关系就像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学生则在三角形的中心点,三方教育力量缺一不可。 2022-09-15 10:08:34 |
网友_小橙子: 请问目前“家校共育”有哪些难点? 2022-09-15 10:09:59 |
杨文娟: 第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有偏差。部分家长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家庭教育、甚至没有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 2022-09-15 10:11:13 |
杨文娟: 第二家长们育儿观和科学的成才观教育理念还需要转变。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部分家长会过分、片面地强调学业质量,也会因为对教育要求过度解读或误解而产生盲目的教育焦虑。 2022-09-15 10:13:18 |
杨文娟: 第三家长们缺少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大部分家长非常愿意花时间和花精力在家庭教育上,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使不上力,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抓手。 2022-09-15 10:15:20 |
网友_风行: 请问在“双减”背景下,钟楼区如何为家校共育赋能? 2022-09-15 10:16:14 |
胡金芳: 双减背景下,钟楼区积极策划实施,引入更多的协同教育资源教育服务。钟楼许多学校都长期开展着“家长进校园”“社区五老讲堂”的家校社协同共育活动,但经常苦于学生在校时间短、国定课程满、没有合适的时间而无法长期、系统地开展。 2022-09-15 10:18:23 |
胡金芳: “5+2”课后服务的开展,正好为这些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钟楼教育局将研制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指导学校用足家长和社区的校外教育资源,引入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学校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导作用,合理安排课后的两个时段,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课后服务特色协同课程,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办人民满意教育。 2022-09-15 10:21:24 |
胡金芳: 探索家长和学校间、家长和家长间的全新合作模式,让家长能全面参与学校的建设,包括学校主动发展规划的制定、课程的开设、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开展、对学校的评价监督等,全面参与学生的成长历程,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 2022-09-15 10:23:39 |
杨文娟: 钟楼区教育局《新时代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项目将“校内外协同育人”与“双减”有机融合,回应国家最关注的难点、痛点问题,有助于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增强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认同。形成的一系列创新机制与实践经验也可作为同类型区域的参考、借鉴,助推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创新与深化。 2022-09-15 10:26:56 |
网友_海阔天空: 请问钟楼区的其他部门是怎样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协同育人服务的,可以举例谈一谈吗? 2022-09-15 10:27:17 |
胡金芳: 钟楼教育强调关切“每一个”,要让“每一个”都得到公平的、适合的、充分的发展,努力实现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钟针对现有事实孤儿、父母监护缺失的儿童、监护人无力履行监护职责的儿童、重残及重病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六大类困境儿童,区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群团正在开展相应的救助保障工作。钟楼教育局协同团区委,统整多部门力量,就如何打通部门壁垒、实现项目协作推进等困境儿童救助保障工作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项目联动等机制,开展包括专业救助、融合教育等在内的多项探索,积极开展困境儿童协同保障育人,实现区内“每一个儿童”的优质成长。 2022-09-15 10:31:12 |
杨文娟: 儿童友好社区对儿童权益、家庭生活、社区场景、社会资本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安全通学”的实施将促进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交融共生的儿童友好社区环境的形成。钟楼区教育局协同区妇联、卫健、住建、公安、交管、社区等部门,本着“儿童优先”的建设理念,以“儿童视角”查找、消除社区内交通、治安、设施设备等各类风险隐患,筑牢儿童社区生活的安全防线。统一各方关于“儿童友好通学”的认识,尊重儿童需求,通过政策友好、环境友好、设施友好、服务友好等优化建设,打造适宜儿童独立友好通学、促进健康成长的通学空间。设计并实施儿童安全独立通学课程,指导儿童独立通学,鼓励儿童主动参与社区友好空间建设,探索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有效机制,增强儿童社区生活的幸福指数,促进家校社协同教育的融合发展和邻里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探索从校园到家庭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路径和方式,探寻行政推动、部门联动、项目带动的机制,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长空间。 2022-09-15 10:36:11 |
网友_燕子: 请问针对儿童心理健康,钟楼区如何提供协同共育服务? 2022-09-15 10:37:16 |
胡金芳: 当下的学生,在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社会福利、成长环境等方面总体发展良好,但普遍存在着学习压力大和紧张焦虑等问题。而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关注成绩而忽视孩子对学业的焦虑、人际交往障碍、个人情感等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钟楼区教育局将依托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青果心灵护航365工程”的实践基础,联合区文明办、未成中心、卫健局共同构建钟楼儿童心理健康协同教育服务体系,采用“医教结合”的方式,开展“一套课、三级诊、一闭环”建设,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公开课,对全区家长进行系统的儿童心理健康通识培训;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三级专业力量,建立一条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发现——转介——治疗的绿色通道,形成从宣传教育到咨询服务到干预治疗的“闭环”。 2022-09-15 10:42:34 |
网友_Sy: 请问钟楼区有哪些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 2022-09-15 10:43:11 |
杨文娟: 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开展优质的家庭教育,为家长赋能,钟楼区教育局整体策划,面向全区家长专门开设家庭教育培训。一是“钟楼教育公开课”,主要围绕家庭教育中的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学业管理等热点、焦点问题,邀请专家为家长答疑解惑。二是“让爱更有智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邀请江苏理工学院的心理学专家和医院的心理医生,每月聚焦学生的学习适应、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亲子交往等话题开展科普讲座。实施两年来,培训直接服务学生、家长54000余人,大大提升了对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促进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钟楼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2022-09-15 10:47:21 |
网友_郁金香: 请问钟楼区是如何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开展协同育人的? 2022-09-15 10:48:45 |
杨文娟: 近年来,钟楼区一直致力于把整个区域变成“学生品格提升的大学”,让钟楼儿童都能在丰富多样的体验中获得道德成长。钟楼区教育局将立足前一轮已有的“尚德学堂”项目基础,继续协同学校、实践基地、区文体旅局和镇(街道)等多部门,联合架构“1+N+1”(1所领衔校、N个联盟校、1批社会实践基地)的协同共育网络,重点聚焦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博物馆课程、中华传统文化和非遗、地方文化传承、职业教育等不同的教育主题,采用项目化主题学习的方式,对馆校一体化协同育人进行实践探索。同时有机利用市教育局、市文明办联合开发的“享去”APP课程资源和场馆实践机制,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有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为钟楼儿童必备品格的养成开放时空,创造经验。 2022-09-15 10:52:07 |
网友_一一妈妈: 请问钟楼区如何构建家庭教育共育体系? 2022-09-15 10:53:02 |
胡金芳: 作为国家专设的教育机构,学校在协同育人的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家庭教育的引导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各校都已将对家长的培训纳入协同教育内容,但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面广量大,仅靠学校显然力不从心。因此,钟楼教育局、钟楼区妇联、钟楼区民政局、钟楼区卫健局加强联动,以钟楼区红枫林社区教育集团为试点,聘请常州市顾锡宏家庭教育工作室、常州市张晶家庭教育工作室为专业指导,共同策划实施“新父母学堂”——0-15岁全域家庭教育共育项目。 2022-09-15 10:56:26 |
胡金芳: 通过4个部门的行政协同合作,借力社会团体的专业力量,开展“4个一”工程建设,即:开发一批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培训一批学生家长、培养一支家庭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搭建一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父母家庭教育素养,创新社区教育服务形式,提升幸福家庭和文明社区创建水平,实现一个项目建设、多方共建共赢的局面。 2022-09-15 10:58:36 |
主持人: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也感谢领导们的精彩回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2022-09-15 10:5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