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上午好,感谢大家关注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2020-12-08 10:00:36 |
主持人: 今天访谈的主题是“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情况”相关内容,访谈邀请到常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宗纲、常州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处长许程伟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2020-12-08 10:00:49 |
主持人: 领导嘉宾们,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2020-12-08 10:01:07 |
宗纲: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能通过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大家进行线上交流,也欢迎大家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0-12-08 10:02:11 |
许程伟: 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欢迎大家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0-12-08 10:02:34 |
主持人: 好的,今天的在线交流时间约一个小时,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下面开始提问。 2020-12-08 10:03:02 |
网友_超: 请问我市加快制造业智能升级有什么重要意义? 2020-12-08 10:03:40 |
宗纲: 加快我市制造业智能升级,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主攻方向的发展要求,是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智慧江苏和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常州市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耗、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20-12-08 10:04:37 |
宗纲: 常州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市制造业总产值已突破万亿元大关,拥有健全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制造业龙头企业。 2020-12-08 10:06:14 |
宗纲: 常州也是全国智能装备生产基地,2019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接近5400亿,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超过48%,智能电网、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农业装备、智能基础装备等多个产业或产品国内领先。但我市制造业也存在传统产业多、中小企业占比高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以“智能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2020-12-08 10:07:48 |
宗纲: 加快我市智能制造发展,既符合我市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塑造我市制造业新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12-08 10:08:28 |
网友_丁真: 请问目前我市智能制造的发展情况如何? 2020-12-08 10:09:54 |
宗纲: 常州市智能制造工作经过几年的推进,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0-12-08 10:11:23 |
宗纲: 一是智能装备快速发展。我市累计中标13个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15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首台(套)重大装备,数量均居省前列,352个产品通过市级首台(套)认定,一批如安川机器人、铭赛机器人、金石机器人、恒立油缸、五洋纺机的智能制造骨干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2020-12-08 10:12:28 |
宗纲: 二是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强基工程成效显著,16个项目列入工信部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3个项目揭榜2019年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技术支撑得到加强,试点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一,2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列入省培育名单,累计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9家。 2020-12-08 10:13:14 |
宗纲: 三是试点示范成效明显。国家级试点示范方面,累计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专项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项。省级方面,累计创建省级智能车间100个,列全省第三,恒立液压、星宇车灯、雷利电机获评省级智能工厂试点项目,11家企业机构通过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认定。 2020-12-08 10:14:22 |
宗纲: 四是融合创新深入推进。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常州企业上云上平台已近6000家,上云设备30000多台套,357家企业获评江苏省星级上云企业,其中五星级15家;苏文电能等3家企业中标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龙城精锻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成功举办两届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 2020-12-08 10:15:47 |
网友_蓝精灵: 我市智能制造发展尚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2020-12-08 10:16:37 |
许程伟: 一是不少企业对智能制造认识模糊,智能制造发展路径不清晰。我市不同行业企业的制造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对智能制造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差异较大或存在误区。此外,也有企业忽视自身发展阶段和行业特征,盲目追求技术装备的先进性,导致智能制造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20-12-08 10:17:38 |
许程伟: 二是智能制造发展支撑能力仍需提高。智能感知与控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技术仍然薄弱。不少关键装备、核心部件和工业软件依赖国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仍需大力培养,缺少具有自主研发ERP、MES等应用软件能力的企业,与本地制造业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0-12-08 10:18:31 |
许程伟: 三是保障智能制造发展的人才匮乏。多数企业虽然越来越重视信息化、自动化人才,但企业在实施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发现,智能制造发展所需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及熟练操作智能化装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造成有效提升企业制造水平比较困难。我市知名高校缺乏,留在当地就业的高素质毕业生较少。城市知名度相比周边城市尚有差距,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来常州就业难度较大。 2020-12-08 10:20:11 |
网友_蓝精灵: 我市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工作? 2020-12-08 10:21:02 |
许程伟: 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将重点从以下四方面推动我市智能制造工作发展。 2020-12-08 10:21:17 |
许程伟: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智能制造统筹谋划。市委、市政府很早就启动了对智能制造的规划和布局,从“三位一体”战略、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到打造工业智造明星城,我市不断完善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和政策扶持体系,坚持政策引导,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020-12-08 10:22:06 |
许程伟: 二是注重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发挥带动作用。引导企业紧扣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深度实施车间、工厂智能化改造,开展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示范智能车间和工厂。 2020-12-08 10:23:33 |
许程伟: 三是注重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以十大制造业集群创新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协同创新体系;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重点领域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亟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 2020-12-08 10:24:51 |
许程伟: 四是注重多管齐下,加快建立智造生态体系。加快培育我市优质智能制造服务商,提供针对行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制造向纵深推进;加快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挥平台优势,提升企业数据应用能力,发展一批工业APP。 2020-12-08 10:26:09 |
网友_开发技术员: 我市智能制造未来三年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2020-12-08 10:26:44 |
宗纲: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未来三年,我市智能制造工作主要有以下五点具体目标。 2020-12-08 10:27:01 |
宗纲: 一、构建具有国内鲜明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培育20个综合实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3个国内较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 2020-12-08 10:27:42 |
宗纲: 二、推动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建设,累计培育5家省级智能工厂,省、市级智能车间总数超500家,其中,省级智能车间超150家。 2020-12-08 10:28:17 |
宗纲: 三、加快中小企业“上网上云”,累计1万家企业、10万台工业设备上云。 2020-12-08 10:28:37 |
宗纲: 四、构建自主可控工业体系,完成省级高端装备赶超工程6-7项,认定省级首台(套)高端装备20个。 2020-12-08 10:28:54 |
宗纲: 五、提升“智造常州”品牌影响力,将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打造成国内一流展会。 2020-12-08 10:29:08 |
网友_青海人家: 我市智能工厂培育工作有哪些政策支持? 2020-12-08 10:31:41 |
许程伟: 一是建立支撑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本地智能制造服务商,对市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进行摸底调研,建立智能制造供应商基础数据库,同时积极引入外地优质智能制造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服务商作用。 2020-12-08 10:33:02 |
许程伟: 二是强化协同工作,建立统筹协同的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结合方案,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 2020-12-08 10:34:08 |
许程伟: 三是加快龙头培养,优先支持市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内龙头企业智能工厂建设与改造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作用,整合创新资源要素,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深入推进产品数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集成,促进生产与销售、业务与财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动协同,实现产业链水平整体跃升。 2020-12-08 10:35:31 |
许程伟: 四是优化服务保障,开展智能工厂义务诊断工作,提升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提升企业智能制造应用。加强产融合作,促进金融机构为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协调服务,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对智能工厂的有效支持、加强经验总结,及时宣传推广智能工厂创建经验,引导带动相关行业企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2020-12-08 10:37:02 |
网友_cxxx: 能不能简单介绍我市智能工厂申报通知所提到的对企业智能工厂诊断工作的意义? 2020-12-08 10:37:59 |
许程伟: 近年来,作为制造业强市的常州,正处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在市委、市政府部署领导下,以打造工业智造明星城为目标,加快培育新型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立足我市现状,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建设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率先从引导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层面“破题”,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2020-12-08 10:39:38 |
许程伟: 目前常州市以推进重点骨干企业智能工厂建设作为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水平重要抓手,但不少企业缺乏对两化深度融合的全面思考以及对智能制造的深刻理解,在智能工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需要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根据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类型等基本情况,为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提供定制化咨询诊断服务和顶层设计方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应用为主线,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 2020-12-08 10:42:16 |
网友_孟山度: 请问,我市智能工厂申报通知提到的智能工厂诊断工作的具体开展形式? 2020-12-08 10:43:14 |
许程伟: 首先我们将对智能工厂项目申报资料进行初步筛选,组织专家确定预选企业名单,建立智能工厂项目诊断库,组织优质智能制造服务商对在库企业进行智能工厂诊断和评审,诊断过程将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合企业工厂实际情况,围绕企业智能工厂建设需求和尚存问题,为企业提供智能工厂诊断服务,帮助企业顶层设计智能工厂。 2020-12-08 10:45:18 |
许程伟: 诊断服务由政府出资聘请专家为在库企业进行详细诊断,诊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本情况调研、智能制造主题培训、调研访谈、技术交流、方案汇报等。原则上每家企业诊断服务累计工作量不低于40人天,为被诊断企业提供1次及以上的诊断评估、3次及以上的智能制造主题培训和2次及以上智能工厂诊断服务情况汇报,为每家企业提供不少于3万字的诊断报告,评估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分析差距原因、规划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具体项目改造方案和提出软硬件供应商建议方案等。 2020-12-08 10:49:21 |
网友_三木: 我市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有哪些扶植措施? 2020-12-08 10:50:01 |
宗纲: 一是加强跟踪管理。对经遴选确定为重点培育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工信局会同各辖市、区工信主管部门实施菜单式跟踪管理,通过定期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机构发展情况,主动加强工作指导,主动帮助开展融资等专题服务,切实推动机构本土化、品牌化快速发展。 2020-12-08 10:50:44 |
宗纲: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对列入培育计划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积极推荐申报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积极支持参与我市企业智能化建设改造,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研发创新和规模扩张。 2020-12-08 10:51:25 |
宗纲: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市工信局会同各辖市、区工信主管部门认真组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进行案例梳理和经验总结,及时汇编典型案例,建立详细案例和服务类型库,加强在本市需要智能化升级改造企业中的宣传,加强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模式、新经验的宣传展示、交流合作和推广应用。 2020-12-08 10:52:02 |
网友_三木: 我们企业实行智能升级担心人才配套跟不上,请问政府在相关人才保障上有什么政策措施? 2020-12-08 10:53:57 |
许程伟: 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人才是关键,企业智能化升级需要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支撑。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相关人才培育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顶层设计。依据我市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教育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规划,对智能制造人才引进和培养进行合理布局,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培育和引进智能制造高端人才,推进“龙城英才计划”。 2020-12-08 10:55:25 |
许程伟: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育软硬件条件,更新实验设备,让学生接触、熟悉并掌握先进的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物理系统和机器学习技术等先进制造手段。
三是加强企业人才培训。面向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专题培训,提高企业在岗技术人员智能素养,实施新一轮民营企业家建设“百千万工程”,特别注重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决策者的智能制造意识和大数据意识。 2020-12-08 10:57:35 |
许程伟: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加强企业院所深度合作,围绕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先进制造等战略需求,建设一批有高校参与的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示范试点技术推广中心。 2020-12-08 10:58:44 |
主持人: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今天的在线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也感谢领导们的精彩回答,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2020-12-08 10:5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