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义务教育 >> 科技政策、措施及实施 >> 正文

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2-1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各辖市、区科技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事业单位:

    现将2018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做好相关总结部署工作。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2月26日

2018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开放整合和优化配置创新要素资源、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2.81%(目标2.81%)。

    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预计达47.3%(目标46%)。

    3.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63.80%(目标63.80%)。

    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76件(目标30件)。

    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0家(目标200家)。

    6.引进产业类创新人才512名(目标500名),科技创业人才105名(目标100名),科技服务业人才超50名(目标50名);争取省“双创人才”(创新类)16名(目标7名)、省“双创团队”1个(目标2个);培训科技型企业家410(目标350名)。

    7.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37家(目标120家),其中省级以上59家(目标30家)。

    8. 新建新型研发机构4家(目标3-5家)。

    9.新增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创业平台33家(目标20家)。

    10. 新增创新服务组织2个(目标2-3个)。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1.政治站位有新提高。围绕增强创新驱动第一动力,对中央巡视江苏反馈意见、国务院大督查和省委巡视发现问题,坚决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科技型企业大服务贯穿于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的始终,进一步强化政治生态和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持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项目、110项内部协同和22项市区联动创新服务举措,聚力形成提高站位、解放思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声势和生动实践。

    2.对外影响有新提升。常州列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六位。常州大学、英中科技、亚美柯三家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成功举办第十三届“5·18”展洽会品牌活动,现场签约重大合作项目51个,合作金额超345亿元,同比增长95%。承办首届中国互联网知识产权大会,发布“营造知识产权生态共享智能互联经济—2018首届中国互联网知识产权大会常州宣言”。新华社刊发文章《新华聚焦:中等城市创新的“常州样本”》,对常州“科技长征”持续招才引智、精准滴灌激活大众创新、转型升级培育“四新经济”等特色工作经验做法进行专题报道。市科技局荣获2017年度全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斌同志荣获2017年度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个人。

    3.自创区建设有新成效。59家创新载体列入苏南自创区优秀创新载体并受表彰,其中:光伏智慧能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4家基地被认定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中简科技、爱尔威2家企业被认定为潜在独角兽企业,53家企业被认定为瞪羚企业,列苏南五市第二。常州科教城连续五年荣膺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二名。争取高新区奖补资金6390万元(目标5000万元)。推进高新区争先进位,武进国家高新区排名跃升至全国第45位,前进6位;常州国家高新区继续稳居前30位;中关村科技园正式获批省级高新区,在全省27家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2位,前进6位,在全省48家国家和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15位,前进12位。

    4.企业主体有新进位。市创新型领军培育入库企业达51家,其中纳入省库企业15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超380家,其中纳入省库企业209家,有198家与券商签约并完成股改,全市科技型上市企业达54家,新三板挂牌的科技型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80家,认定率列全省第一,纳入省库企业185家。另外,认定备案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23家,累计2421家。

    5.平台支撑有新突破。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等5个载体平台被列为新增省市共建重大项目,列苏南五市第二。争取省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经费4140万元,列全省第二。其中: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分别获省龙头骨干企业独立研发机构项目、省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立项,争取经费数均列全省第一;北化先进材料研究院、大理工研究院等6家单位获省新型研发机构奖补支持,单位数和支持经费数均列全省第一。

    6.中以合作有新格局。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加快推进,围绕合作机制建设、项目团队引育,依托中以共建计划,挖掘具备申报共建计划意向的以色列企业27家,成功促成2个中以合作项目,完成中以常州创新园技术转移交易网络平台建设并上线。目前园区已集聚以色列及中以合作企业81家。王岐山副主席亲临视察中以常州创新园,提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强对外创新交流”。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中以园作为惟一的地方重点合作项目列入新一轮《中以合作共建计划》。科技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现场考察中以园建设并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赴科技部、省政府及科技厅汇报争取资源支持。

    7.双创氛围有新活力。创业平台建设量质并举,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33家、省级以上17家。三晶等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评为优秀(A类),总数列全省第三。双创项目质效提升,375个项目参加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评出一、二、三等奖项110项;298项参加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赛腾机电、天正工业分别荣获二、三等奖。科技金融支撑有力,市本级“苏科贷Ⅰ”累计放贷358笔,贷款总额9.117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176家,其中18家进入上市培育企业库,9家已上市(挂牌)。全市建有“苏科贷”合作站点8家,业务合作银行8家,累计服务企业数371家,贷款690笔,贷款总量21.6亿元。

    8.知识产权有新标杆。国网常州供电分公司获中国专利金奖,实现我市零突破;常州大学、星宇车灯获中国专利银奖,金、银奖总数列全省第一;千红、戚研所、恒立、中盐金坛、常柴等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强力电子钱晓春获第二届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全省10个,其中企业3个)。全国首家成立、首批运行的中国(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探索建立了保护中心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成为目前全国共23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运行和管理的标准范本。“企业普遍反映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难”的调研成果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每日汇报》录用。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针对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产业方向、企业主体、人才根本、项目引领和平台支撑,不断探索先行先试、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激励创新创业,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支撑作用。

    1.推进新一轮“十百千”培育工程,加快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科技服务、科技平台向企业集成,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企业量质并举。一是组织打好高企培育攻坚战。举办各类培训辅导会议近20场,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册,培训人员超过2000人次;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大数据库系统,通过资料预判和专家组团现场“一对一、面对面”服务与后期跟踪服务,提高申报通过率。全年分三批共组织推荐672家企业,高企新增认定280家,累计1444家。二是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制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按照市区联动、分级负责、三年一轮、滚动培育的原则,分阶段抓好备案审核、申报认定、复审奖励工作,引导支持企业研发机构上水平。编制《常州市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手册》,汇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相关的政策、要求、管理办法、评估指标及表单样例,帮助企业规范化建设研发机构,并组织专题培训活动4场,培训企业人员400余人次。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37家,累计1658家,其中省级以上65家,累计76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达81.6%。三是推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围绕 “全市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按照“成果项目出效益、平台项目见实效、研发项目上水平、产学研项目求突破”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年共征集15家企业各类需求40项,解决企业科技政策咨询8项、融资需求4项、人才需求20项、工商注册需求1项;82个项目共引进合作团队人数324名,完成年度计划的116.97%;申请专利404件,完成年度计划的119.17%。结合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指导创新型企业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若干重要领域超前部署产业前瞻性技术攻关,组织企业申报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71项,预计立项超320项,争取资金超4.1亿元;编制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组织企业申报项目679项,立项419项,下达经费1.215亿元,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国内外科技合作、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和角度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培育和支持。

    2.提升平台载体支撑能力,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结合新十大产业链建设,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切实把发展提升一批高水平平台载体作为突破重点,使之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力量、引领新兴产业培育的新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一是推进自创区建设。制定自创区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及目标任务分工,做好国家高新区申报争取省示范区建设奖励资金工作和现场调研,编制4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方案,编制自创区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年度计划并积极推进两个国家高新区线下平台建设。推进《自创区条例》政策宣贯和落实,召开政策解读会,印制手册发放200余份,采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相关信息3000多条。贯彻落实《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常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出台《常州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则(试行)》,鼓励和支持本地龙头骨干企业、中小科技型企业,联合著名科学家、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海外知名企业、跨国公司以及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在我市牵头或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年内新引建重大公共研发创新平台3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另外,天合光能联合华为、阿里、牛津大学等共建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未来3年将投入10亿元,支持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常州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项目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致力打造国内具备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标杆。三是推进双创工作。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引导鼓励园区、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建设专业性创业平台,积极提升平台服务功能,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壮大。全年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加速器10家;纺织云众创空间等9家单位获省级众创空间认定,南大街智汇园等6家单位获批省级孵化器,空港产业园、新动力等2家单位获省级加速器认定。目前全市拥有各级科技创业平台257家(国家级31家,省级100家,市级126家)。

    3.开放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增强区域创新动力。按照“走出去、请进来、引资源、国际化”的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在深化开放合作中加快集聚整合人才、技术、项目、资本、平台(展会)等国内外创新创业要素和资源。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按照 “大科技、大招商、大平台”的要求,围绕“智力智造智慧、创新创业创优”主题,举办第十三届“5·18”展洽会等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127场,共达成合作项目1200项,其中重大项目107项。积极推进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分中心建设,强化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链接服务功能。研究制定《在常高校院所与地方产业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二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面向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举办国际科技合作活动8场,通过项目引导、技术引进、联合攻关、研发机构建设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超120项,新拓展国际合作伙伴3家,组织东润光伏、维尔利等22家企业申报省国合项目。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有重点地布局科研机构,全市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总数达59家。三是引育高层次人才。坚持“企业主体、产业导向、开放包容、崇尚创新”的人才发展理念,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计划,支持创新人才项目30项、团队1项;星宇车灯斯泰潘院士团队、16名创新人才、9名企业创新类博士入选省“双创计划”,1个基地、4名人才进入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入选公示;我市选送入选累计达7人。举办龙城英才政策推介暨智能装备驱动技术领军人才对接会、先进碳材料产业领军人才对接会,中天钢铁研究院、日盈电子、强力新材料等3家龙头骨干企业分别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南京大学签订人才技术合作协议。开展科技镇长团服务,赴重庆大学、重庆理工等高校开展江苏省第十一批科技镇长团人选推荐对接,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科技镇长团科技及人才政策培训班。举办科技企业家大讲堂四期、创新创业企业总裁研修班五期,累计培训科技企业家410名,入选省科技企业家118名,确定市科技企业家183名。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省科技改革30条政策,召开培训会,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采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相关信息5000多条;落实市创新29条政策,共出台15项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一批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落实科技税收政策,全市科技税收实际减免33.7亿元,同比增长16.49%,其中:高企减免22.65亿元,增长19.27%;研发加计抵扣10.57亿元,增长10.33%。制定实施科技计划管理实施方案,继续将创新创业大赛与科技计划项目并轨,增加项目的透明度与显示度,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并将“市29条”创新政策与科技计划体系相融合。做好2017年度市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评价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子计划绩效评估工作,以2014年度立项的市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为试点,分析专项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情况。二是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积极探索科技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制,制定实施《常州市科技服务机构备案办法(试行)》和《常州市备案科技服务机构绩效奖补管理办法(试行)》,围绕八大科技服务业态的独立企事业法人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合伙制机构开展备案工作,目前全市已备案科技服务机构超300家。制定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推进组建先进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智能微电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订出台《常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小微企业补助实施细则(试行)》,对使用省内相关仪器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科技创新活动发生的检验检测费用进行补贴。中鉴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获省科技服务骨干机构能力提升项目立项,争取经费列全省第二。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按照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要求,突出中以常州创新园等重点园区、石墨烯等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推进一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全年专利申请量达4185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759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长均超23%。以提供更多的知识产权政策供给和服务供给为出发点,制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引》,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新增贯标备案企业113家,累计898家,通过认证企业26家,累计396家。成立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支队,实施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雷霆”专项行动,全年处理知识产权案件1019件,增长21.3%,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案342件,查处涉嫌假冒专利行为案件677件,有效维护了专利权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制定《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指引》首批市级标准,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四是抓好农业科技和科技惠民。针对我市农业科技显示度较弱、科技创新载体较少的问题,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申报金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11家企业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科技服务超市分店3家、便利店5家;推进农业产学研工作,召开全市性农业产学研会议,开展“请进来”专题对接活动8场、主题沙龙5场、科技培训20场,培训农户1500多人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7%,位列全省第三。推进科技惠民工程,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社会发展重点项目16项,配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

    5.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制定实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引导和带动局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率先对标找差、率先革故鼎新,改革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和瓶颈制约,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落实。一是开展“科技型企业大走访”。开展以“挖掘项目、宣传政策、掌握需求、精准服务、改进作风”为导向的“科技型企业大走访”活动,深入对接创新型领军企业、承担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企业、建有重点研发机构的企业以及人才团队,深入了解企业意见和建议。二是抓好重大课题调查研究。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帅调研课题,结合科技创新智库支撑,完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产学研合作实效”、“常州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等2个市重点和6个局重点调研课题报告,以及市领导交办的优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育机制、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两个调研课题。三是推进科技管理水平提升。把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通过广泛深入研讨,制定市区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22项举措和局机关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的110项举措。组织7期“科技创新讲坛”,授予10名同志优秀讲师称号,讲坛活动入选市委组织部年度干部教育工作巡礼。四是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做到“四个服从”。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意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集体决议。深化“对标找差、争先进位” 目标效能建设活动,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科技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源头管控,抓好党员集中培训、节前廉政教育、“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等关键环节,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勤廉廉政承诺书》,作出廉洁从政公开承诺。修订新版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内部审计,邀请科技行风监督员、督查专员介入科技项目运行、科技经费管理、自创区建设等重要节点,有效预防违规违纪问题。制定《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及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查监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全年实现“勤廉双优”目标,无违规违纪问题发生。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和落实决策调研论证、重大决策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努力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按照“不见面”审批要求,梳理政务服务6项权力清单、3项公共服务事项、3项行政奖励事项,确保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网上运行。认真办理市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35件,做到“三个100%”。开展学法普法活动,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轮训,组织参加省第六届“万人学法”竞赛活动,38名同志参加并取得优秀成绩。落实《常州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新增引进国外智力和外国专家管理职责,划出知识产权管理职责。

当前,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和兄弟城市,我市创新驱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三个不多不强”:一是高科技企业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高层次人才不多,创新平台功能不强;三是高端中介机构不多,科技服务能力不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