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结果反馈 >> 正文

常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2-02-2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情况,探讨防治途径,加快推进我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进展,20111214日——2012214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开展常州市常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的网上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61.2%的被调查者对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是满意的。认为如果有环境污染主要河流、水塘引起的占21.99%,空气占13.54% ,农田占22.29% ,垃圾占19.98% 50.66%的被调查者认为饮用水是清洁安全的。认为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占44.08%,排放到附近的水沟或河里占10.78%,通过管道集中净化处理占4.69%,粪尿污水处理后用于农肥占40.23%,排放到沼气池占0.22%。认为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占76.85%,集中无害化处理占19.75%,有机垃圾入沼气池占0.4%。认为农户的人畜粪便及污水随意堆排放的占84.59%,入沼气池资源化占6.02%,制作有机肥占0.1%,其它无害化处理占9.28%59.19%的被调查者养殖技术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班,30.44%是自己学习相关技术,0.12%是去成熟的养殖场取经,10.25%是在养殖过程中摸索经验。认为影响致富的主要障碍缺少投资资金的占76.22%,缺少养殖与养殖场垃圾处理技术占8.67%,缺少场地,不能规模化生产占6.98%,缺少良好的销售渠道占8.13%76.29%的养殖的水塘没有受到污染。66.15%的被调查者采取生态养殖模式。
  从这次的调查上可以看出,我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全年化学氮肥、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05年削减18%25%,分别控制在47917吨和3768吨以内;
  二是推进畜禽场综合整治,建设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和沼气建设工程20处,新(扩)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4处,建设发酵床养殖面积15400平方米;
  三是在太湖流域120个自然村建设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设施;
  四是在太湖地区建设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沟渠塘55万平方米以上;
  五是在太湖入湖口建设水生生物控制性种养工程5000亩。
  同时,从调查的情况看,虽然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防治工作面广量大,特别是广大农民是此项工作的主体,所以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民环保意识淡薄,重生产管理,轻环境保护,农民对农事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认识不足;
  二是种养脱节问题突出。一方面,种植业大量施用化肥,使得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另一方面,畜禽养殖场没有足够的土地消污纳粪,畜禽粪便白白浪费,反而污染环境,需要政府花费资金、人力来治理。
  三是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有待加强。当前的太湖水环境治理项目,普遍存在着“重申报,轻管护”的现象,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项目存在着污水接管尚未完全到位以及日常管护不力等问题,一些氮磷生态拦截项目缺乏有效管护,以至于项目实施一到两年后,植物生长量严重不足。
  总结问题,对症下药。2012年,我们将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面源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我们将进一步肩负起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组织领导责任:一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二是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业主负责、部门监督的污染治理运行管理机制。三是建立严格督查考核机制,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考核一把手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并与奖惩紧密挂钩,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机制。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要通过电视、报纸、宣传画和宣传单等形式让农民知晓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积极鼓励农民对农业污染进行主动性控制,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源的排放。要有重点的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投入,采取政府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实施、政府补贴等方式,重点加大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
  (三)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面源污染。一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整治。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实施畜禽养殖达标排放工程。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作物先进栽培技术、动植物疫病科学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使用安全高效生物农药,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着力打造环太湖生态农业圈。在环太湖流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圈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建设项目,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四是积极实施水产生态养殖工程。大力实施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推广池塘综合套养、种草养殖、仿野生养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五是积极实施经济适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和氮磷生态拦截技术,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长效管护体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