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州新闻 >> 正文

新能源企业开展全流程治理

常州工业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日期:2018-10-12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上月15日在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看到,江苏北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的两条基膜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它的溶剂回收系统和废气处置系统十分壮观。
  公司安全环保部王盛介绍说,仅环保设施一项总投入就要1亿元左右。对隔膜生产挤出、拉伸时产生的有机废气,收集并通过玻璃纤维过滤器过滤后达标排放,对液态溶剂采用二级精馏+三级冷凝回收。对回收工序产生的二氯甲烷废气,则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蒸汽脱附再回收的方式进行溶剂回收,百分之百循环再利用。
  在生产车间东北面,建有一座污水处理设施和两个固废仓储库。记者看到危废库的地面均用防腐材料封闭施工,四周还设有渗滤液收集槽。据了解,所有废水经处理达标,再接入溧阳第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废石蜡油、废滤料、废机油等危废,则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王盛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建12条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5亿平方米动力电池隔膜生产能力。“该项目全部引进国外先进薄膜加工设备制造,其隔膜MDO多点拉伸等工艺世界领先”。
  记者了解到,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已集聚宁德时代、璞泰来、北星新材料、普莱德等国内知名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37个,涵盖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同时,这里还有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中科院物理所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多个重大科研平台。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产能将超过60GWH,工业总产值可达800-10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常州全市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可达27.9亿平方米/年。
  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常州正全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链体系,不仅形成了中关村、孟河等国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而且培育了科华、龙城精锻等一批“小巨人”企业。2017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38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2%。
  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是常州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合光能、亿晶光电、顺风光电、亚玛顿等企业是国内外行业重点企业,全市已形成原料切割、封装、生产设备制造等较完整的产业链。2017年,光伏产业实现产值698.04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5%。近年来,以龙腾光热为代表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受到国家重点支持,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接近国际水平,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新增长点。先进碳材料是常州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方向,在石墨烯、高端碳纤维等细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以中简科技、二维碳素、碳元科技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建有江苏省先进碳材料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93亿元,同比增长20.6%,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3%。
  常州新能源产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进行自动化改造,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实施节能、节效,推动绿色发展、绿色生产,实现企业生产“零”排放和绿色循环“零”碳生产。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对保护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为促进常州新能源产业又稳又好发展,市环保部门专门推出四大措施:
  优化环保服务。“让最优服务成为常州发展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是市委、市政府的一贯要求。市环保部门积极打造以“快捷、优质、严格”为内涵的“环保直通车”服务品牌,围绕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推广高效创新做法、强化提前介入、重视部门联动、加强环评中介机构管理等五条服务主线,采取“提前服务”“精准服务”“全程服务”等模式,深入新能源等各类重点企业、园区服务走访,做好企业的“参谋助手”,为产业规划、园区布局、招引项目等献计献策,从源头助推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
  强化环保科技服务。不断完善常州环保技术超市,将各类污染治理的先进技术、环保装备和技术需求信息纳入超市,实行定期发布;专门组建由环保专家为主的环境问题“诊疗队”,对突出环境问题,定期把脉问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组织有需求的企业参加国际环保新技术大会,引进吸收先进治污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环保技术供需对接。同时,市环保局设立了“企业环保咨询日”,每月一天集中提供环保政策和技术免费咨询与服务。
  营造新能源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加快老旧汽车淘汰报废,对达到报废标准的汽车实施强制报废;制定出台老旧汽车淘汰补贴新政,鼓励车主主动淘汰报废老旧汽车。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规划布局和建设标准化充换电站等公共设施,为新能源产品落地创造条件。
  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审批“瘦身”,为企业“减负”,为市场“松绑”,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激发有效投资空间,创造公平营商环境,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继续深化“不见面”审批、优化环评审批要件、全面清理政策文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继续推进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综合保税区等开展建设项目环评改革试点工作,释放改革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