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劳模、职工声音(2)
发布日期: 2023-01-08   字号:〖

  市政协委员金玲芝:完善职业教育培训 促产改向纵深推进

  市生命健康产业园是全市13个“产改”试点产业园之一。在全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程中,市政协委员、新北区薛家镇党委副书记、镇总工会主席金玲芝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金玲芝说,“产改”是项系统工程,既要各方协同配合,更要企业积极融入。随着新生代产业工人队伍的日益壮大,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技能人才培训机制,搭建技能竞赛平台,营造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是当务之急,这样,才能让产业工人有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薛家在打造‘六张高新名片’中不断谋划,统筹推进‘东融、西联、南转、北拓、中优’镇域总体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国际智造名镇、一流创新园区、产城融合样板、乡村振兴示范’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金玲芝说。
  市生命健康产业园与众多产业园一样,未来该如何推进“产改”?金玲芝说,一是画好“同心圆”,围绕党政大局搞好“大合唱”,围绕服务种好“责任田”,当好党做职工群众工作的“工作队”,强化产业工人队伍政治定力;二是聚焦“主战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办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建立劳模创新联盟,激发产业工人队伍创新动力;三是建好“职工之家”,拓展英才育才联盟范围,擦亮“薛爱人才,家在等你”服务品牌,切实维护职工生命健康和权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产改”生命力,让产业工人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人大代表李峰:做强人才“蓄水池” 提升产品竞争力

  “实体经济企业,要在行业内脱颖而出,最核心的是‘创新’意识。只有聚焦主业,不断开辟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质量创新、经营创新的高效运营道路,坚持创新发展之路,提升产品竞争力,企业才有市场话语权。”这是市人大代表、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炼铁厂副厂长李峰的切身感受。
  李峰说,在企业发展创新的道路上,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才队伍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当代年轻人被“网络经济”和“快餐经济”吸引,企业遇到的不仅是招工难,更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难。
  东方特钢以“简单经营、高效运营”为宗旨,以“创新引领、管理精进”为依托,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的差异化营销和优化低位运行方案,来实现降本增效。“这中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李峰说,常州是职业教育大市,也是产城融合试点城市。常州应立足本地实际,了解企业所需、职工所需,转变思想积极求变,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帮助年轻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做强人才“蓄水池”,吸引更多积极向上的年轻人为企业所用。同时,依托“交通中轴”扩大本土制造企业在长三角区域的影响辐射范围,借助“现代物流中心”提高产品流转效率,扩大物流优势,吸引周边优质资源,提高“常州制造”迈向“常州智造”的影响力。
  市政协委员杨光:做强产业 做精产品 强抓人才培育

  谈起实体经济的发展,市政协委员、江苏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光一针见血:做强产业,做精产品,强抓人才培育。
  杨光说,目前支撑实体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实体经济还存在负担重成本高、市场竞争强、创新难、利润少等诸多问题,必须细化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指导,对产业做精细划分与深入细致的梳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引领示范。
  江苏建设历经30年的发展,通过战略布局,做强品牌,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现已将市场与管理机构覆盖到全国,并延伸至格鲁吉亚、坦桑尼亚等多个国家。“匠心聚,百业兴。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杨光说,必须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大人才投入、创新政策措施,搭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才能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更多新时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常州“532”发展战略,要使产业中轴更强劲,杨光认为需从三方面来推进:一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培育特色领域,专注细分市场,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扬长补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培育安全、稳定、高效的可持续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企业向市场价值链的中高端跃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