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日期:2019-01-23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丁纯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虞岭 胡平 陈暐 摄

  2018年,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起步
  过去一年,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起步。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50.27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1%;完成进出口总额2266.4亿元,增长7%;实际到账外资26.1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
  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新增签约30亿元或3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其中时代新能源三期等3个项目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深入实施“三位一体”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双创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引进公共研发创新平台3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新增省市共建重大科技载体平台项目5个,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创业平台23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提升,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大力推进企业上市。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双向开放水平,位居福布斯2018年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第四位。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强化金融服务功能,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深入推进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面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严格落实“263”专项行动,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编制完成沿江地区绿色转型发展规划,出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绿色转型,节能降耗完成省定目标。提升生态绿城建设水平,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溧高、常宜、溧宁、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以及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工程加快推进,常泰过江通道开工建设,新沟河延伸拓浚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地铁1号线实现“洞通”“轨通”“电通”,2号线土建工程过半。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公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长效管理深入推进,实施交通畅行工程,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3万人,扶持创业1.86万人,实现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00人。实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大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综合医改持续深化,持续推进全域文明城市建设,在全省首推文明行为信用管理,社会文明测评指数全省第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成全域法治城市。
  2019年,全力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3%左右;节能降耗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实现年度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以加快动能转换为路径,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强化项目带动。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力争全年招引30亿元或3亿美元以上重大突破项目17个。全力推进已签约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继续开展“科技长征”,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领军人才团队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
  强化智慧引领。精心举办好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专项行动,支持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平台。推进“千企上云”和机器换人,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实施“四新经济”培育工程。
  强化产业集聚。制定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在重点领域打造全国领先的产业标杆,形成规模优势明显、核心技术领先、产业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
  强化产业协同。着眼支撑制造业高端攀升和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着力发展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工业设计、人力资源、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大力促进消费升级。
  2、以推进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
  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加快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总体规划,推进孟河、焦溪、杨桥等古镇古村保护,实施意园、夏家大院修缮保护工程。有序实施历史城区更新改造。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塑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提升休闲度假旅游品质。推动天目湖、太湖湾、茅山、长荡湖、曹山等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着力培育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推进主题公园创新提升和错位发展;制定实施主城区餐饮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各类资源与旅游业对接,加快打造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非遗旅游等新业态。
  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鼓励和支持文艺精品创作,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书香城市”示范市;建成常州文化广场,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3、以增强发展活力为目标,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
  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优化职能配置,不断创优政务管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四通四办四平台”审批服务新模式。以“一网通办”为抓手,更大力度推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和大数据融合利用。
  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切实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实施六大文明创建行动,注重运用先进文化锤炼城市精神气质,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道德讲堂等特色文明品牌。深化平安常州建设,完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加快提升开放能级。以“一特三提升”为导向推动各类园区转型创新,推动常州、金坛经开区和江苏中关村升格国家级。大力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合作共建,高起点规划建设苏澳合作园区。持续优化外贸结构,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以建设精美常州为导向,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打造“江苏中轴”枢纽城市,重点推进常宜、苏锡常南部通道、溧高、溧宁高速公路以及常泰过江通道、苏南沿江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号线建成投运,加快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步伐。
  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长效管理和城乡一体化考评,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深入实施交通畅行工程,建立违法建设治理长效机制。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着力推动十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农业企业股改上市、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持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鼓励县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县区联动发展,提升全市域协同发展水平。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联动,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深化苏锡常一体化、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
  5、以攻坚污染防治为重点,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
  持续攻坚污染防治。全力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湖长、河长、断面长责任;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化工钢铁煤电印染行业转型升级。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实施郊野公园、城镇公园绿地、生态绿道等建设工程,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强化太湖水域生态修复。
  健全生态保障体系。完善监管执法体系,打造绿色标杆企业。加快构建天地空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重点项目建设。
  6、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
  持续促进富民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技能龙城”建设计划。坚持阳光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普遍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大力支持公办、民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快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聚力建设健康常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加强医养联合体建设。加快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完善提升社会保障。推进社会救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提升救助精准度。研究制定重特大医疗疾病救助补充办法,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加强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发展残疾人事业。
  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增强政府系统的执行力、公信力、战斗力。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更高标准加强政治建设,自觉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
  推进全面依法行政。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政府立法机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推动各级政府诚信施政,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政府系统党员干部争做学习型干部、开展研究型工作,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加强国有资产资源、民生环保等领域审计监督,强化政策执行审计。市级预算单位公用支出定额再压降10%。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反腐败斗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