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全省率先开展“危污乱散低”企业出清行动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常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全国率先深入实施“危污乱散低”企业出清提升行动,打出了一套消隐患、保安全、促发展的“组合拳”,推动实现环境提升、本质安全、产业转型、土地集约利用等多重目标。

一是强化责任抓落实。由市主要领导带头抓部署、理思路,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出台《常州市“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由市安委办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攻坚办)、市工信局分别牵头负责“危”类企业专项整治、“散乱污”类企业专项整治、“散低”类企业综合提升,进一步细化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各地结合实际细化方案,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危污乱散低”企业出清提升。

二是全面覆盖抓排查。详细制定《常州市“危污乱散低”企业排查指导性标准(试行版)》,从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环境污染、行政审批、经济发展等方面细化标准,为排查整治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聚焦园中园、厂中厂、“僵尸企业”、废旧厂房等重点领域,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网格监管体系作用,将出清提升与“三合一场所”整治、低效用地整合、“厂中厂”专项整治、片区综合整治提升等相结合,全面深入开展“危污乱散低”企业摸底排查工作。坚持综合施策、分类处置,按照“停、搬、提、并、转”等要求,制定“一企一策”落实精准整治,确保“关停要依法、搬迁有去处、整改有标准”。

三是试点创新抓转型。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新北区选取西夏墅镇印染工业园和春江街道百丈工业园,以“封闭式运营、平台化运作、市场化推进”模式,聚焦生态容量、规模总量、亩均产量、科技含量等指标,深入开展集中连片整治,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为引导,打造集2.5产业、现代基础产业、文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创智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对28家植绒印染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整改问题隐患226个,通过引进外来资本、导入优质项目等方式,新海植绒拆除老旧厂房、原址新建标准化厂房,转型为常州太松电器有限公司,吉庆纺织、超云纺织部分拆除重建后,对原有项目进行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实施宋剑湖生态湿地改造提升三期工程,关停“危污乱散低”企业7家,腾空低效用地面积2.3万平方米,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入围江苏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常州其他地区积极探索在食品小作坊集中区、片区综合改造提升、非遗文化集中区、农村连片整治等方面选取试点、树立典型,形成了一批整治提升的示范样板。同时,强化政策创新和支撑力度,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整治和利用、拆迁补偿、资金投入等方面出台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出清提升纵深发展。

四是标本兼治促长效。强化制度建设,编制出台《常州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21—2025)》和覆盖全市各行业领域29个专项规划,构建“三位一体”公共安全体系,推动解决安全生产领域根源性、瓶颈性问题,以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强化部门联动,市应急(市安委办)、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攻坚办)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加强资源共享、联合执法,定期会商研判、通报问题、督促指导,推动解决出清提升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强化源头管控,加强租赁厂房安全管理,强化厂房租赁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严防关停企业异地转移和反弹回潮,推动租赁企业规范、安全、集约发展。强化宣传动员,依托安全生产宣传“五进”活动、“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宣讲等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出清提升行动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宣讲658场次、覆盖企业员工6.5万余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