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最新发布 | 发布实录
正文  
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实录
发布日期:2022-01-17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22年1月17日下午14: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人员:顾 锋 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锁龙 市住建局副局长

     司洪庆 市城管局副局长

     周旭栋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主  持 人:孙洁茹 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孙洁茹 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孙洁茹】:

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为充分展现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我们特举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一场,请来了市公安局副局长顾锋、 市住建局副局长刘锁龙市城管局副局长司洪庆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旭栋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首先,请市公安局顾锋副局长介绍2021年公安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顾 锋 市公安局副局长

顾 锋】: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交通出行,事关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意导向,聚焦精细管理,全力实施“交通畅行提升工程”,以“绣花”般功夫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安全感、顺畅性和舒适度。

一、坚持分类施策,治理交通拥堵

一是针对医院门前堵。出台《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加强医院堵点治理,系统治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前交通拥堵,创新推出“只进不出”“潮汐车道”“预约停车”“停靠港湾”“即停即走”等治堵措施,打通生命通道,收效明显。据高德大数据监测,局前街、晋陵路等周边道路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26.2%,平均车速提升31.6%,市委书记陈金虎批示肯定。制定市第二人民医院周边交通治理方案,优化周线巷、鲜鱼巷交通组织。二是针对学校周边堵。建成启用13家学校地下接送中心,实现安全接送、错时共享,接送学生时间由8分钟压缩到3分钟,学校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最高提升40%。持续推广“公共交通+专业校车”“学生专车”,倡导乘坐公交、地铁、校车等绿色出行,“学生专车”接送学生89.96万人次,乘坐率提升15%,学生乘坐公共交通716万人次,增长18.5%。三是针对高架高峰堵。实施高架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打出施划单元梯次管控、匝道定时管控和“黄实线+白虚线”、“交替通行”、地面分流、绿波控制“组合拳”,高架环线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下降7.3%,拥堵时间缩短约10分钟,龙江高架(中吴大道至飞龙路段)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升21.2%。四是针对道路施工堵。面对老城厢、地铁等重大项目施工带来的时段性、节点性交通拥堵,对96个施工路段“一点一策”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实行疏堵保畅“1、3、5”快反和“1、2、3”应急机制,做到“拥堵不除、警力不撤”,确保“拥而不堵、通而可行”。

二、坚持多措并举,优化交通组织

一是推进交通设施设置规范化。制定《常州市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规范》,拆除设置不规范、不合理的交通隔离栏3.6公里,在和平路、延陵路、晋陵路、龙锦路、兰陵路、星港路、长江路等主干道更新“坚固、美观、实用、统一”的新式交通隔离栏30.5公里。在117个主要通行路口设置“红月亮”(右转警示区)286处,交通伤亡事故减少12.7%。创新设置路段Z字型发光斑马线,提醒行人注意观察、安全过街,央视专题报道。积极推进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道路监控、标志标牌和指示路牌、路灯“多杆合一”。二是推进交通信号管理精细化。成立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控制中心,中心城区信号灯路口联网控制率达98.06%,通江中路龙锦路、延陵路晋陵路等50个主要路口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70%主干道实现“绿波”控制,南大街片区、龙锦路惠民路口试用“智慧路口系统”,实现区域交通协调控制。高德大数据监测我市“交通健康指数”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位。三是推进交通出行服务便利化。与常州广播电台“交广90”全面合作,电台主持人在公安交管指挥中心实时播报交通路况,和早晚高峰、节假日等重要节点拥堵提示及占道施工、交通管制、恶劣天气等交通信息。借助“我的常州”“化龙巷”“平安常州”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交通出行预警信息4.6万次。联合高德、百度地图推送交通繁忙点段,提升城市交通品质。

三、坚持标本兼治,破解停车难题

一是推动政府立法。历时3年调研论证、12轮反复修改,《常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了“政府引导、统筹规划、配套建设、规范管理、高效便民”的基本原则,为临街退红线区域停车泊位设置和管理,差别化停车收费、停车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停车设施开放共享、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和管理等提供了法治保障。二是平衡停车供给。推动社会资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818个,在北塘河路、龙星路、天皇堂弄等11处路段(涉及星湖路美食一条街、龙湖天街、北大街商圈、运河五号4个商业区,东城明居、彩虹城、三堡街公寓等11个住宅小区)施划夜间限时停车泊位810个,利用退红线区域规范设置停车泊位3936个,“智慧停车系统”累计接入公共停车位11.02万个。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进行停车泊位扩容建设,在老小区增设停车位9036个。三是强化违停整治。以城市小区周边道路和农村集镇为重点,增设违停拖移和禁停提醒标志297块、阻车石柱826只、违停抓拍设备141套,现场处罚、违停贴单、违法抓拍95.3万起,拖移违停车辆8318辆,清理“僵尸车”593辆。会同住建、城管等部门,开展乱停车“微治理”,香悦半岛小区周边道路违停减少63%,龙江路沿线通行效率提高18%。天安花园小区周边道路违停减少50%,人车出入不受阻,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天安花园业主“表扬信”上批示肯定。

四、坚持惩教结合,净化交通环境

一是创新治理机制。建立“大数据+网格化+路长制”道路交通安全现代治理机制,在44条主次干道、30个主要路口推行路长制,主动对接镇(街道),积极融入综治网格,压紧压实道路交通管理单元责任。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秩序重点指标测评通报,我市非机动车守法率,机动车礼让率,电动自行车挂牌率、戴盔率居全省前列。该项机制入围全省公安机关“六六战略”示范点创建示范项目。二是严管交通违法。部署“畅安”系列行动,组织渣土工程运输车、“炸街车”、非标电动车和流动加油车等专项整治,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42.4万起,同比增长5.1%。其中,查处酒驾醉驾6199起,涉酒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3.7%。会同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违法案件18起,向38家邮政寄递企业抄告快递车交通违法513起,5名快递小哥被列入“黑名单”,1269名外卖骑手因交通违法受到企业内部惩戒。三是广泛宣传劝导。开展“一盔一带”“畅安校园行”“骑行新风尚”等交通安全宣传1610场次。依托常州日报、“两微一端”,公示“红黑榜”企业747家,曝光不礼让行人、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1050次。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重点车辆驾驶人、驾校学员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8.3万人次,劝导不文明行为16.9万次。建好道路交通安全市民观察员、交警社区微信群、交通违法随手拍志愿者“三支队伍”,帮助解决交通出行问题167件,受理查处交通违法5982起,警民携手共创守规矩、讲文明、知危险、促畅安的良好氛围。

孙洁茹】:下面请市住建局刘锁龙副局长介绍2021年住建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刘锁龙 市住建局副局长

刘锁龙】: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常州住建人防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2021年以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532”发展战略,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停车建设、大板房改造等工作,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工作效率,积极推进住建领域民生实事项目。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停车便利化工程建设情况

停车建设工作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方便群众出行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停车工作,自2018年起连续4年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列入民生实事项目。2021年工作目标是: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08万个。

对照这一目标任务,我局与各辖市区政府、市公安、资规等部门一起,开展了工作调研,出台了《常州市停车建设和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2021年常州市停车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配建停车为主导、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在项目立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管控,有力地保障了配建停车位建设落实到位;同时,充分挖掘城市“边角地”、“空闲地”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增加停车位供给,如将清潭新村、花园新村等部分大板房拆除后的空地建设老旧小区临时停车场,增加近千个泊位。2021年全年,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818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为进一步改善城镇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2021年,我市对8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投资额19.68亿元,惠及住户5.45万户,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计划内改造面积和户数均位列全省第二。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改造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推进了城市更新建设。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与美丽宜居城市、适老宜居小区、地下管网改造提升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集成化建设,加快了城市更新速度。在老城厢7.4平方公里范围内,把所有老旧小区共63个项目,全面纳入复兴发展计划之中,统一设计,形成老城厢、老旧小区“双老焕新”驱动模式,重塑城市黄金地段。

二是改善了小区内部环境。除了基本的外墙出新、道路修缮之外,我们还针对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基础配套不全的短板,加大了改造力度。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7699个,改造供水管网8.8万米,改造照明设施9018盏等。

三是加快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步伐。丽华片区在改造后期因地制宜划分成6个封闭区域,实现封闭式物业管理,彻底解决了过去“封闭不了、管理不了、日益破败”老旧小区难以推进物业管理的局面。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引导居民成立业委会或物管会,引进专业化物业公司,巩固改造效果。

我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富强新村社区获得2021年度“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丽华一村改造效果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等等。

三、棚户区改造情况

2021年,我市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是:新开工17000套,基本建成10300套。

对此,我市加大政策力度,对棚户区改造新增建设用地实行计划单列、确保供应,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全市棚改项目共获得中央、省级专项资金约3.23亿元;另一方面,用好棚改专项债券发行额度,全年共获得棚改专项债3.24亿元。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9155套、基本建成14060套,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有力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四、“大板房”异地置换房项目情况

我市大板房建造于1980年前后,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经过四十年的使用,现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钢筋外露锈蚀等现象,大部分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实现“大板房”彻底解危,提出了三年工作方案:即2020年完成“大板房”改造的异地置换房开工建设,2021年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封顶,2022年交付使用。

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启动了民意征询、异地置换房建设等工作,确定将城西物流地块和妇幼保健医院东侧地块、董头村二期地块、红庙头地块作为产权置换房地块,目前三个项目施工正有序推进,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同时,我们分批组织大板房住户开展置换房的选房工作,选房现场邀请了公证部门、人大代表进行现场监督,截至目前,全市“大板房”住户选房工作已全部完成。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大板房”住户将会很快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

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位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的关心厚爱,请大家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理解、支持和监督,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让每一位市民为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感到幸福和自豪。

谢谢大家!

孙洁茹】:下面请市城管局司洪庆副局长介绍2021年城管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司洪庆 市城管局副局长

司洪庆】: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根据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要求,市城市管理局牵头“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二期”相关项目。一年来,市城管局认真履行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各项职责,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深化设计施工方案,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全面完成市容市貌整治、道路改造、老小区整治、园林绿化提升、景观照明等整治任务。下面,我就项目相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轨道交通2号线串接钟楼、天宁、经开三个辖区,全线共15个站点,长19.79公里。2021年实施的二期工程,是2020年一期工程的启承衔接、配套延续和完善提升,重点是对站点周边地区和部分站点间道路沿线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一是对外立面的改造提升。针对沿线建构筑物外立面和店招店牌质量较差、风貌景观不佳、色彩突兀等情况,出新建筑外立面约15.63万平方米、清洗5.7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店招标牌约8040平方米,安装空调遮挡4476平方米。二是对道路路面的改造提升。针对沿线部分主次干道老旧、破损等情况,沥青摊铺道路长度7.5千米,约33.9万平方米。三是对绿化景观的改造提升。通过补种、更新、增设景观等方式,共整治绿化面积约15.5万平方米,铺装面积约4.7万平方米。四是对户外广告景观照明改造提升。共拆除各类户外广告(楼顶广告、墙体广告、电子显示屏等)320余处,约1.5万平方米;对延陵路、东方路等进行多功能杆改造,景观光柱恢复,沿街步道设置庭院灯、地埋光源、座椅灯带。

在整治过程中,市城管局积极加强与市住建、老城厢办、轨道公司的沟通协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沿线的天宁商都局部、钟楼广场、嘉宏世纪大厦、亚细亚影城等整治工作,统一整治标准,确保整体整治效果。同时,以打造融社会、经济、文化效益于一体的高品质、高质量核心样板街道为目标,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全面提升整治水平。各区在整治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视范围内屋面、立面、地面的工作内容,避免整治中的“真空”。天宁、钟楼区与“老城厢复兴”指挥部主动沟通,无缝对接老城厢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围绕规划设计方案、时间进度、出资主体等,对重要建筑逐个过堂,梳理工作清单,列出解决方案。针对延陵路店招整治,邀请清华美院进行现场指导和方案调整,体现建筑风貌的多样性、特色化,让天宁商都焕发新的商业活力。经开区以青洋路高架、东方东路、大明路等道路两侧楼宇亮化为重点,精心打造特色夜景,以水滴作为基础元素,在东方大道与华丰路交叉口新建“圆梦舞台”灯光雕塑。高标准、严要求打造的一个个道路景观和特色建筑风貌,让轨道交通沿线成为一道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下一步,我们将在落实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在精管善治上做文章,全面推进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抓紧推广市容环卫责任制信息化管理,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整改转变,有效提升基层管理效能,巩固整治成果。也希望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监督工作中来,共同维护良好市容环境。谢谢大家!

孙洁茹】:下面请市交通运输局周旭栋副局长介绍2021年交通运输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周旭栋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周旭栋】: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交通运输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出行,是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今年,我局立足 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和“532”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把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宗旨,通过持续加大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道路更通畅、群众出行更便捷;通过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加更多出行选择,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运输服务需求,改善群众出行体验,让群众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

一、不断加大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保障广大群众平安便捷出行

2021年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0公里,农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2公里,农危桥改造14座,共计完成投资2.43亿元。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常州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市政府对农村公路的指导监督职责,落实了区县政府的农村公路主体责任,今后市级财政将每年拿出2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2021年江苏省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中,我市县道养护质量得分95.34分,位居全省第一。金坛区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溧阳1号公路”新实践案例》入选全省首批“农村公路+”典型案例,成为县域小成本办大事的乡村振兴典范。武进区将60公里环太湖四好农路作为创建重点,形成全国示范路创建方案,确定湖湾风光线、乡旅慢游环、产镇风貌带“一线一环一带”为创建内核,重点明确了8.99公里的湖湾风光线工作任务清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建设项目“五个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监理、统一政府监督、统一验收;强化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规范建设程序,重点加强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开工审定、验收考核等“三关”控制。继续推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全覆盖检测,把好建设质量关,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确保新改建项目合格率达到100%。市农路办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定期组织对项目进度、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建设项目能按期高质量完成。推动实施省级农村公路品质工程挂牌创建,加快农村公路联网建设,构筑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农村公路路网,逐步形成“绿色化”、“标准化”、“信息化”方面的典型样板。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将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资金补助、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管理、竣工验收、资金使用等七个方面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或在各级农路办办公场所和施工现场以宣传栏、公示牌等形式向群众公开项目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和公共自行车三网融合,努力构建地铁+公交+慢行的顺畅出行链

一是线网衔接更加高效便民。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交通运输部门提前介入,积极部署,会同东南大学、市规划设计院等重点高校和专业单位,制定《基于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的公交线网配套调整方案》,并充分征求相关区政府、街道、乡镇、居民区和业园区意见建议。确保了线网优化调整工作的平稳开展,全年累计围绕轨道交通2号线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3条(包括试点5条高频接驳线路。),完成年度目标的163%;新建公交候车亭71个(其中2号线沿线候车亭44个),完成年度目标的444%;新设公共自行车点位22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05%。至2021年底,共有74条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2号线衔接,2号线沿线300米内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衔接率达100%。

二是多元公交服务亮点频现。积极发展定制公交、旅游公交、毗邻公交等特色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差别化出行需求。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开通溧阳—广德首条跨省毗邻公交线路;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通串联“常州三杰”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公交旅游专线;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试点5条高峰高频地铁接驳线路,依托“i巴士”微信程序和客流大数据分析,新开2条定制公交,此外,交通运输部门结合市民需求,长期开展公交线网动态调整工作,陆续填补了凤凰新城、中海锦龙湾等区域公交线网空白,主城区实现500米公交站点全覆盖。

三是服务设施持续优化升级。加快公交车辆低档升级,年内新购置648辆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62%,市民乘车舒适度进一步提升;龙虎塘公交枢纽等17个公交场站安装电子发车屏,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信息服务;积极拓展全国一卡通、江苏省公交一卡通的服务领域,实现轨道交通与公交一卡通刷,享受与市民卡同等优惠;会同大数据管理部门,推动实现“我的常州”APP、“常州行”APP公交换乘优惠,进一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各位媒体朋友,新的一年,我局将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洁茹】:下面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介绍2021年农业农村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裴 谨】: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大家好:

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021年,我市各级各部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年度工作要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农村环境面貌持续向好。

一、整治提升成效

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推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的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新增44个分类行政村,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行政村577个,全市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2.农村厕所粪污治理成效显著。全年新改扩建191座农村公厕,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全部按照三类以上农村公厕标准实施建造,实现行政村三类农村公厕全覆盖。并逐步将完成新改扩建的农村公厕纳入全市长效考核,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标增速。全市新增245个规划发展村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发展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达96.1%,已建设施正常运行率95%以上。加快疏浚农村河道,分类分级开展“治水、治岸、治村”“三治”行动,整治问题小微水体,将小微水体纳入长效管护体系。

4.农业废弃物治理全面升级。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新北区创成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构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530个,累计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256吨。全市累计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85个,其中省级“五有”标准回收站点16个,回收废旧农膜约2792.67吨,回收率达93.27%以上。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

5.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五区二十五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目前,累计15个示范点成功揭牌,4个村庄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建省级绿美村庄40个,28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410个村庄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二、主要工作举措

1、高起点谋划发展思路。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和美丽常州建设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编印出台《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要点》。10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近期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五年行动方案和省征求意见稿,修改完善市《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初稿)。

2、高水平推进整治提升。持续推进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清理死角盲区,下力气“治乱”,消除存量垃圾,净化绿化美化庭院。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抓好宣传发动、教育促动、示范带动,推动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通过不断整治,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卫生意识明显提升,对村庄环境满意度也逐步提高,村干部普遍反映“村里环境好了,群众看在眼里,就愿意参与到环境整治中。”,在新北区安家村现场评估采访时,村民反映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平时都回来的更勤了。

3、高效率提升长效管理。坚持建管用并重的理念,推动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开展长效管护工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对已建污水设施的运维管护。将近年来新改扩建的农村公厕纳入全市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公厕日常管理维护水平。

4、高标准开展督查激励。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形成定期督查、暗访和不定期督导的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严要求制定督查、暗访评分细则,组织各相开展了2次联合督查和3次暗访测评,累计督查126个村,暗访测评406个村,印发督查情况通报3期,认真做好督查、暗访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组织多轮次“回头看”。

【孙洁茹】: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新华网记者提问

【新华网】:请问市公安局顾锋副局长:每到上学放学时间,一些临街学校门前和周边道路总是十分拥堵,接送学生车辆“送要停、接要等”,不仅影响交通,还存在安全隐患。请问,近年来我市在破解学校“门前堵、排队长、停车难”等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顾 锋】:

“十三五”我市汽车保有量增长47.8%,平均每百户120辆汽车,许多家庭开车接送孩子,学校门前和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双减”政策后,延迟放学,“晚高峰叠加”,加剧了交通拥堵,增加了安全风险。针对学校门前和周边道路拥堵问题,我们会同教育、资规、住建、交通等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学校,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一是站好“护学岗”。依托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设立的575个护学岗,组织执勤警力,和学校老师、值日家长等,指挥疏导交通,引导接送学生车辆有序停靠,护送学生安全进出校园,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校门前交通秩序,但拥堵问题未能依然较为突出。

二是开好“接送车”。根据“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开通定制公交+专业校车“学生专车”,用1辆大车换50辆接送小车,纾解学校门前交通拥堵。在中心城区6所沿街学校试点基础上,开通“学生专车”服务的学校增加到22所,校车线路由最初24条增加到43条,乘坐人数从316人增加到2745人。2021年累计减少接送学生车辆89万辆次,中心城区学校周边主要道路平均拥堵指数下降14.5%。同时,积极倡导选择乘坐地铁、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2021年乘坐公共交通学生人数达到716万人次,同比增长18.5%。

三是建好“专行道”。学校门口和周边道路堵,主要问题是接送车辆占道停车。为此,从2018年起结合实施《常州市城市交通畅行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积极推动学校地下接送中心建设,减少接送车辆占道停车,畅通学校周边道路“微循环”。2019年秋季开学,我市首家地下接送中心在第二实验小学正式启用,接送学生车辆平均等候时间缩短5分钟,学校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40%。2021年全市又有13所学校地下接送中心建成启用,另有20所学校地下接送中心正在建设中。2021年9月1日施行的《常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配建、增建停车场和接送中心”,将治堵成功经验通过政府立法形式予以固化。相信,在广大市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学校“门前堵、排队长、停车难”问题会得到有效治理。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提问

江苏广电总台:在老旧小区里住着很多老年人,但小区当时建设时没有配备电梯,现在他们的出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了解,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也在推行加装电梯工作,请问市住建局刘锁龙副局长,这项工作现在进展如何?

刘锁龙】: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一直把加装电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统筹加以推进。

2021年,已有27部电梯投入使用,17部电梯正在施工,我们在工作推进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做法,目前还有167部电梯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相信有了前面很好的基础,今后加装电梯将更为方便。

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综合改一次”的原则,有条件的单元同步加装,暂不具备条件的,预留加装电梯基坑空间,为今后加装打好基础。这项工作被住建部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四批),为该批省内唯一入围城市,并向全国推广。

最近,针对出现的新要求、新情况,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一是对于“只有6层以下才能加装电梯”、“有的小区电梯不能层层停靠、群众感觉不方便”等问题,我们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行扩面,对“非单一产权的七层及以上的既有住宅”、“既有住宅原有电梯未层层停靠的”等4种情况,可以加装电梯。二是对于加装电梯设计水平的差异和不足,我们也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引导工作,为更科学、合理加装电梯提供技术支持。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居民早日实现“电梯梦”。

现代快报记者提问

【现代快报】:请问市城管局司洪庆副局长,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如何在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市容综合整治中坚持民本导向的?

司洪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管理作为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距离最近的行业之一,工作质效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今年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市容整治中,城管部门贴近民情实际,充分结合百姓的需求。在建筑立面出新、各类广告牌规范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听取沿街商户和周边居民的意见、建议,把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与市民需求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店牌店招,在统一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差别化改造,力求突出传统风貌和历史沿革。经过系统治理,昔日广告凌乱、立面陈旧、视野狭隘等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也得到了周边市民的广泛认同。

同时,各区依托区级国有公司进行融资,充分保障工程资金。在整治过程中,把民盼民需作为努力方向,沿轨道沿线主干道向两侧适当辐射,适度深化老旧小区整治,形成相互融合的全面整治:天宁区结合老城厢提升要求,新增天宁商都部分楼宇外立面整治工程;钟楼区拓展青云坊2幢住宅楼改造,对建筑物进行屋顶防水处理、外立面粉刷出新、空调围挡、落水管更换、线路整治等;经开区对东方路整治进行东向延伸,并拓展福康宁老小区提升工程,整治工作启动前,会同设计、物业等单位实地走访调研百余次,先后3次专题听取居民代表意见建议,最终形成老小区改造方案。

坚持以民为本,将百姓情怀体现在工作细节上,才能真正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谢谢!


常州日报社记者提问

【常州日报社】:请问市交通运输局周旭栋副局长,市民众所周知,轨道交通2号线和BRT2号线在东段尤其是东方路上完全复线,2号线开通后,交通部门如何处理的复线问题,避免公共交通的无效竞争和资源浪费?

周旭栋】:感谢你的提问。的确如你所说,轨道交通2号线和BRT2号线在东段复线率较高,为做好公共交通资源的集约利用,确保各种出行方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交通运输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采用“减重复、强接驳”的原则开展公交线网优化工程,在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后,便优化调整了BRT2号线走向,将其撤出东方路,转而从丽华路左拐进入飞龙路、竹林路,服务于天宁区政府、紫荆公园、天宁教育小镇、红梅社区等片区不断增长的客流出行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2号线东方路沿线平均站距约1.7公里,仅靠地铁难以满足沿线市民短距离出行需求,交通运输部门同步开通公交9路,由经开区公交中心站至火车站,全线覆盖东方路。并结合市民需求和公交客流大数据分析,在东方路试点开通了3条高峰短途接驳公交线路,将周边小区、学校的居民、师生及时运送至东方路轨道交通站点,方便换乘轨道交通出行。

中吴网记者提问

【中吴网】:请问市农业农村局裴谨副局长,我们知道现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村庄面貌有了很大提升,农村各项基础设施与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那么如何让良好的村庄环境常态化保持,防止出现环境问题反复? 

 】:

感谢您的提问和对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关心。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建管用并重的理念,积极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建机制。建立高效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程设施持续发挥作用,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以社会化运作模式,开展村庄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绿化养护等公共服务工作。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服务功能,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对已建污水设施的运维管护,加强农村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开展小微水体整治,逐步根除农村黑臭水体。将近年来新改扩建的农村公厕纳入全市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按照“四净两无两通一明”标准,不断提高公厕日常管理维护水平。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形成定期督查、暗访和不定期督导的工作推进机制,2021年组织开展了多次部门联合督查和第三方机构暗访测评,累计督查126个、测评406个自然村,根据督查、测评情况,组织开展反馈问题整改和督查回访。在新北区开展信息化监管平台试点,开发了一套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平台和手机小程序,通过平台每季度完成对新北区内所有自然村全覆盖的考核评分、问题点上传及整改、整改情况评审、季度考核通报等工作。

二是抓治理。积极落实“村庄网格员制度”“河长制”“区域保洁负责人”等各项制度,落实到人,不要让制度成为摆设。加强乡村风貌引导,科学优化村庄功能布局,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推进以“四清一治一改一管”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清理死角盲区,下力气“治乱”,消除存量垃圾,净化绿化美化庭院。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抓好宣传发动、教育促动、示范带动,对全市村庄进行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

三是强引导。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转变卫生习惯相结合,结合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同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对大众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不乱倒垃圾、不乱排污水、不乱堆粪土、不随地吐痰,提高农民群众疫情防控和健康卫生意识,让良好的卫生行为规范入脑入心,逐步形成日常习惯、化风成俗。

孙洁茹】: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