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州新闻 >> 正文

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对外发布 “江南第一龙”出土

发布日期:2019-10-10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10月9日,随着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暨中国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市召开,崧泽文化高等级聚落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对外发布。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对该遗址的文物保护和考古成果进行论证。副市长陈正春出席开幕会并致辞。
  青城墩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时期重大考古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的组成部分。
  该遗址位于常州市横林镇张村,南距大运河2公里,距太湖20公里,北距寺墩遗址12公里,距长江24公里,发现于20世纪七十年代,曾出土有玉琮、玉瑗等良渚文化遗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为配合工程建设,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青城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为保护遗址真实性和完整性,常州市修改相关规划,对该遗址实施原址保护。今年3月,该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古勘探及发掘,青城墩遗址主要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内外两重壕沟和外围多个遗址点拱卫中心土墩,共同组成了一处5000多年前(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中期)的高等级聚落。遗址中发现有房址、墓葬,并出土新石器时代至历史时期的玉器、石器、陶器、金银器、瓷器、铜器等各类遗物500余件。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多家单位的考古专家,对青城墩遗址的文物保护和考古成果展开学术交流与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青城墩遗址是以寺墩遗址为中心的环太湖北部崧泽-良渚文化聚落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的大型房址和墓葬,以及两重环壕和重要遗物,是迄今发现的环太湖地区5500年至5300年间最高等级遗址,是良渚文明的直接源头,与同时期的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遗址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长江下游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的代表性遗址。
  本次发掘成果也是常州市近30年来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墓葬、房址、环壕等遗迹,以及结构完整的聚落形态等,为史前聚落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同时,遗址中从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至春秋、汉代、六朝、唐宋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是江南地区历史连续发展的实体遗存,具有历史年表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土的众多新石器时代遗物中,距今50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玉龙——出土于青城墩遗址第71号墓的“龙首纹玉饰”,更被专家称为“江南第一龙”,形象完整、造型精美,在中国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信仰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专家们对常州市已开展的遗址文物保护工作表示肯定,并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下一步考古工作计划,以更全面地了解遗址的年代、范围、性质、文化内涵等,为研究江南地区的文化发展脉络提供更多实证性资料。同时,长远考虑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