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常州 >> 历史文化 >> 常州文物 >> 正文

恽向 《董巨遗意图轴》

发布日期:2024-03-0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恽向 《董巨遗意图轴》


恽向(1586-1655),原名本初,后更名向,字道生,号香山,江苏常州武进人。自幼爱好诗文,博学多才,二十一岁时,补常州府学附生,以例贡国子监,居京师三十年不遇。明崇祯间“举贤良方正,授中书舍人,不拜”。后来弃官归里,回到常州后,专心书画,并更名向,后遂以“恽向”之名驰名画坛。

恽向是一位风格独具的山水画大家,早年学董源、巨然,悬笔中锋,骨力遒劲,用墨浓湿,纵横淋漓,而晚年则敛笔于黄公望、倪瓒,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妙合自然。近代艺术大师黄宾虹对他推崇备至,在《自叙》中称:“余署别号有用‘予向’者,因观明季恽向字香山之画,华滋浑厚,得董巨之正传,最合大方家数,虽华亭、娄东、虞山诸贤,皆所不逮,心向往之,学之最多。”清秦祖永著《桐阴论画》上卷书画名家有小传,更把他列入“神品”。恽向不仅是“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寿平的伯父兼老师,亦是恽氏家族中以绘画名世的第一人,而且在晚明清初时期的山水画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论者谓“恽氏作画,自香山先生始”,被视作恽氏艺术家族的开山之祖、“常州画派”的先驱画家,对恽寿平的绘画艺术和思想起着直接的影响。

恽向的山水画,得董源、巨然之正传,以水墨淋漓的大写意出现,有着华滋浑厚的艺术特色,较之同时代画家大多以兼工带写或小写意的手法创作山水画,具有领先水平,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上亦有着特殊地位。常州博物馆藏有恽向于崇祯五年(1632)四十五岁时所作的《董巨遗意图》,是体现其画风的精妙之作。款题:“董北苑、巨然、梅道人一派,浓至之中自具生疏之致,近世画家不解此意,单求其密而不求其疏,毫厘千里矣。壬申中秋后为子羽社兄画因志之,恽向。”钤印二方“本初”朱文,“恽氏道生”白文。恽向的这幅画整体给人以大气磅礴的气势,草木华滋、郁郁葱葱,呈现一派江南风光。作者继承南唐董源,北宋巨然笔意,颇得二人神韵。图中采用高远和平远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上部山峰和中景、近景之间,分别有云气隔断,取得宁静境界中的变化,大大舒缓了整个画面密度部分的张力。以披麻皴写山,皴擦以长披大抹,似疏而实,似漫而紧,得北苑韵致。用笔自上而下,左右披拂、圆润流畅,颇得巨然笔意,却比之疏朗松秀,自然率真。山顶多矾头,山坡置大石,山势峻拔,周围草木茂盛,空气湿润。这幅画最大的特点是笔墨多变,尖笔和秃笔并用,中锋和侧锋互见,湿笔和干笔互溶,变化多端,笔墨技巧堪称精湛之极,将董、巨水晕墨染的方法融入到元人干笔皴擦中,使元人重在笔趣而弱于墨韵的画法润泽化,干湿互用,达到苍茫秀润的韵致,是一幅师古人与师造化创造性结合的绘画精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