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热点回应 >> 正文

关于常州武进区高架沿线大棚整治工作的热点回应

发布日期:2018-03-2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高架不仅是城区交通主干道,更是外来客商了解常州、认识武进的重要窗口,然而在高架沿线却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风景,例如沿线区域蔬菜大棚外观残损、内部耕地违章搭建现象严重,成为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顽疾。去年12月以来,武进区深入推进高架沿线环境整治,取得一定成效。

问:此次武进区推进高架沿线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如何?

答:此次高架沿线环境整治,是对武南路以北、常泰高速以东、龙江路高架以西,涉及南夏墅街道三河村委10个村民小组的农业大棚进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共拆除农业大棚35处,拆除面积7032平方米,复耕土地33.42亩,遣散人员206人,大棚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问:此次整治区域居住人口多、安全隐患多、环境面貌差,如何做到发动“无盲区”?

答:以统一的思想认识、强有力的工作力度、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全面打响大棚整治攻坚战。一是责任落实全覆盖。成立南夏墅街道街道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三河村委、街道派出所、综治科、信访科、城管科、安监科、农经科、供电所等部门协同作战,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信访、维稳、督查、安全保障等工作小组,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建立从主要领导、到驻村人员、到村干部一条线责任体系、一张网管理格局,全力打好攻坚战。二是底数排摸全覆盖。对整治区域土地性质、土地归属、对外承包、种植现状、大棚搭建、居住人口、社会关系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实现“一户一档”全覆盖。三是无缝对接全覆盖。制定两个阶段实施方案,分步实施整治工作。第一阶段重点对大棚非种植户进行劝离,拆除非种植户居住大棚;第二阶段重点规范看护用房,加强看护人员管理,进一步释放土地空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改变该区域居住人口多、安全隐患多、环境面貌差的现状。

问:对于脏乱差等现象严重的“硬骨头”区域,如何保证整治“无禁区”?

答:从基层基础抓起,找准整治的切入点。一是一把尺子量到底。采取改拆联动、拆改互促的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非涉农违章搭建、种植占比较小、纯大棚种植”三类情况予以甄别,依法依规、合情合理运用取缔、整改、统一管理等方式推动整治工作,一点一策,整治效果显著。二是一个声音传到底。村干部与街道抽调人员齐心协力,15人一组,兵分三组深入10个生产队,放弃休息,逐户进行宣传发动,讲法律、摆事实、做释疑。使租赁人员思想上形成“晚拆不如早拆、强拆不如自拆”的高度统一,在“零补偿”的前提下,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全部非涉农违章搭建的拆除工作。三是一项政策落到底。刚柔并济、堵疏结合,坚持“越难的骨头越先啃”,对黑沙堆场、废品收购站、钢管租赁站等脏乱现象严重的大棚区域先行拆除,形成倒逼声势;因情施策,对外来户协调过渡房,免费租住一周,解决房屋周转难题。截至目前,整治行动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人员全部有序撤离,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问:下一步,将如何巩固新阵地,实现管控“无特区”?

答:目前整治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将通过“减、改、控”相结合,促进整治工作完美收官。一是以减量控新为基础。在第一阶段整治的基础上,立足“三个精减”即“对利用率低的大棚再精减、对看护人员再精减、对看护房面积再精减”,提升土地利用率;建立街道、村两级立体巡查制度,确保一有新增苗头及时发现拆除。二是以美化利用为核心。深入开展用水、用电安全防护检查,明确配套看护用房面积标准,对大棚形状进行统一样式设计,实现生产、生态和景观的融合,美化区域形象。三是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建立“门前三包”制度,紧锣密鼓开展土地复耕工作,完善租赁合同,建立长效管理制度;拟出台《武进国家高新区非建设土地管理办法》,举一反三抓落实,解决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形成有效保护资源、有力保障发展、有序监管服务的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