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热点回应 >> 正文

关于乡镇标准厂房建设为何推进缓慢的热点问题

发布日期:2014-06-17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向提高单位产出要效益、向资源盘活整理要空间,已成为我市各地发展的共识。今年初,武进出台实施意见,计划每年全区至少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其中各镇每年盘活整理土地300-500亩,每年建设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
  但是,推进情况并不理想。目前,仅遥观镇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完工,横林镇2万平方米、前黄镇5万平方米在建,多数乡镇推进相对缓慢。
  两大问题,必须面对
  为鼓励各镇新建标准厂房,武进区出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鼓励标准:对按规定建设的标准厂房,每平方米补贴300元,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尽管如此,乡镇还是提不起积极性。“首当其冲的是资金问题。”某镇分管领导说,建设标准厂房势必面临拆迁,这需要一笔资金,建设同样需要一笔钱,“这方面乡镇融资比较难。”某镇工业园负责人则表示,去年投运的民营工业园占地150亩、总投资2.5亿元,债务压力较大。
  标准厂房建成后会不会烂尾?招商能不能全部到位?也成为乡镇要考虑的问题。他们认为,相比省、市级开发园区,乡镇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相对薄弱,一旦建成大规模标准厂房,是否真正有市场需求,不得而知。事实上,此前一些镇集中工业区的入驻情况也并不理想。
  现在不做,将来更难
  尽管在前期建设上有顾虑,但多位乡镇领导表示,建标准厂房方向是正确的,现在不咬牙做,将来更难。现阶段的标准厂房建设,能单层也能多层,容积率能达2以上,可满足各类企业发展需求,为拆迁企业提供退出通道,也能高效利用土地。
  “无工不富,没有载体就吸引不住企业。”一位镇长表示,本世纪初,武进就要求各镇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工业集中区,到2011年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区”的发展特色。但受规划、用地等限制,区中有村、村中有企的现象较普遍,基础设施配套也不完善,综合效益并不明显。他建议各镇标准厂房建设要因地制宜,改造有条件的老厂房,降低成本和阻力。
  新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得益于乡镇现成的标准厂房,企业实现了拎包入驻直接生产,同时,再从容建设自己的厂房,大大盘活了流动资金。该企业的观点是,标准厂房的效益不可能一蹴而就,各镇应该把好关,真正把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请进来,从而体现产业引导功能。
  需要合力,更需要市场化
  好事如何办好?武进区正在加快研究,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区经信局中小企业发展管理科科长李伟华表示,区政府层面已研究出台相关条款,鼓励吸引各类企业和民间资本参股建设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厂房管理,力争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弥补乡镇在资金、管理、引资等方面的弱势。
  “不能单纯就建而建,而要充分考虑入驻企业研发、办公、物流、生活等实际需要。”武进高新区企业加速器项目负责人、常州滨湖建设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陈泉江坦言,政府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可在掌控规划的前提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让社会资本愿意参股、能够赢利。
  陈泉江透露,武进高新区创新园区加速器项目,最近从南京引进一家工业物业管理机构,专门为入园企业提供专业、精致的物业服务。这种政府投资、企业管理的专业模式效果很明显,目前斯太尔动力等5家大中型企业已入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