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最新发布 | 发布实录
正文  
“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辖区板块(三)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2-10-14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4日14:0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辖区板块(三)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方    力   天宁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旭锋 钟楼区委常委、副区长
       冯旭江   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

  主 持 人: 薛 静 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薛 静 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薛静】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常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在我们举行“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辖区板块(三)专场新闻发布会。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天宁区委常委、副区长方力先生,钟楼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旭锋先生,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旭江先生。

  首先有请天宁区副区长方力先生介绍天宁区有关情况。

方   力   天宁区委常委、副区长
  【方力】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美好时刻,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大家发布天宁十年来的发展成果。首先,我谨代表天宁区委、区政府,向大家多年来对天宁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极不平凡的十年,是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也是天宁实现大跨越、迈上新台阶的十年。天宁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的成绩绘就了“强富美高”品质新天宁的美好画卷。
  “经济强”的发展画卷可圈可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5个百亿元台阶、达到888.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1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0亿元增长至65.5亿元;服务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占比稳居全市第一;累计到账外资近18亿美元;新增规上企业1300家、高新技术企业215家、上市(挂牌)企业2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4.1%提高至41.1%;累计实施省、市重大项目89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40亿元;阔步迈进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第41位。
  “百姓富”的民生画卷温暖温馨。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累计新增就业近20万人,成功将2.1万名退地农民纳入社保体系,各类社会保障实现高水平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9829元提升至67785元,年均增长9.5%。教育、卫健、老龄等公共服务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打响天宁品牌,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
  “环境美”的生态画卷见形见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市更新,累计完成征收拆迁1325万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638.6公顷,新建商品房1640万平方米。铁腕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3.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266天。新建改建公园绿地15个,增绿扩绿600公顷,园林绿化覆盖率达41%,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幸福画卷向善向好。高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和平安法治天宁建设,多家单位获评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荣誉,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李承霞、“全国最美志愿者”尤辉等一批先进典型。创成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荣获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连续4年获评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回眸过去的十年,变化有目共睹,历程极不平凡,经验弥足珍贵。天宁的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市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晶。借此机会,我想再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精彩片段。
  十年来,我们深刻领会“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聚焦产业立区,强化创新驱动,创成了多个第一唯一。无中生有闯出了一条以“三新经济”为特色的产业立区之路,争做工业互联网先行者,航天云网、海尔卡奥斯两家双跨平台龙头企业落户运营,检验检测产业园稳居全国同类园区第一方阵。传统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恒丰铜材、天晟新材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武进不锈两次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国电常州获中国专利金奖、常州四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4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数从6.34件提高至29.73件。政务公开、网格化治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一批天宁经验被复制推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真抓实干激励表扬,全区十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2000多项。
  十年来,我们切实强化“用十个指头弹钢琴”的高位统筹,推动城乡优势互补、协同联动、融合发展,干成了一批大事要事。抢抓区划调整重大机遇,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天宁经济开发区东扩融合发展,大明路、新堂路等“五横五纵”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城区经济新高地、城市发展新空间、产城融合新样板”的发展图景已然呈现。郑陆“8+1”工程加速实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破题推进,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天宁新城人气集聚,凤凰新城涅槃重生,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活力新城华美绽放。老城厢复兴按下“快进键”,火车站南北广场重展地标风采,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盛大开街,城市品质和城市魅力全方位彰显。
  十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绘就了一幅幅风景美景。14.7公里的凤凰新城环岛路全线贯通,以花为媒,打造杜鹃花小镇,从曾经的“五味路”成了步步是景的花海大道,演绎了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带”的变迁。大美郑陆的形象深入人心,焦溪古镇风貌提升全面启动,南街南下塘再现江南水乡古典风貌,查家湾、牟家村、丰北村等市级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全面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和“拥有田野的都市”。龙游河经过三年攻坚整治,狠下绣花功夫,实施河道疏浚、步道环通、污水治理、绿化提升、设施完善等工程,让昔日“龙须沟”变身今朝“会客厅”。竹林北路等7条精品道路展现“高颜值”,翠竹公园、蔷薇公园呈现“新姿态”,让城市移步换景、推窗见绿。
  十年来,我们始终秉持“将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格局情怀,拓展“朋友圈”,畅通“双循环”,实现了多领域的率先领先。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依托郑陆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锡常两地交接的区位优势,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大机遇,牵手无锡江阴、常州经开区共同打造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高标准建设中欧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集聚落户了瑞士SGS、英国天祥、德国莱茵、爱回收等多个国家、150余家知名检验检测认证企业,2021年纳税销售突破120亿元。大力度强化开放合作,从零开始创成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园区已入驻跨境电商出口企业40家,2021年实现跨境电商平台交易额超12亿元。
  十年来,我们时刻铭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谆谆教诲,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普惠共享,努力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多彩精彩。2021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亲临富强新村视察,对我们社区服务和“一老一幼”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围绕“一老”,我们打造全省唯一的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健康养老“三项融合”机制获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面向“一幼”,我们率先探索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四点半课堂”“养老+托幼”双托双护等一系列新举措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教育是人民最大的期盼,也是天宁最亮的名片。十年来,我们投入53.7亿元,优化全区教育资源布局和建设,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62所、新增学位4.1万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老小区加装电梯是群众的“关键小事”,我们率先破冰,2018年在浦南新村启动全市首台电梯的加装,截至目前,已经高标准完成63台电梯加装;累计实施棚户区住房改造14000户,36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惠及居民2.4万户,改造数量、面积全市第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链、筑牢防控墙,成功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全面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锚定“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发展目标,弘扬“志存高远、务实笃行”的天宁精神特质,奋力创造天宁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重点打造“四个现代化天宁”。一是建设产业高端、活力迸发的现代化天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聚才能力和人才效能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形成突破。二是建设生活美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天宁。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让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教育更加公平、更为优质,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一老一幼”创出特色品牌,困难群体得到更好地关心和帮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是建设融合共生、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天宁。深耕未来智慧城、高新区和凤凰新城,打造产城融合、功能优越的品质新城,唤醒老城厢历史之“根”和文化之“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十四五”末期,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更美丽。四是建设文明包容、安定祥和的现代化天宁。持续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纵深推进法治天宁、平安天宁建设,显著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彰显公平正义,全面提升区域本质安全水平。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事情做到最好”的高标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与我们一道共同奋斗,建设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具品质的锦绣天宁。
  【薛静】

  感谢天宁区副区长方力的详细介绍,下面有请钟楼区副区长王旭锋发布钟楼的有关情况。

王旭锋 钟楼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旭锋】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与大家畅谈非凡十年,共话钟楼未来。首先,我谨代表钟楼区委、区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钟楼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钟楼区是常州的主城区,既是“宜古宜今”的“千年古城”,又是“宜居宜业”的民生乐土。党的十八大以来,钟楼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中轴枢纽支点、都市智造高地、运河文创名区、生态宜居家园”战略定位,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夯基垒台、跨越赶超,全力建设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走出了一条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齐守、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同抓、发展和民生两个成果共享的新路。
  十年来,我们聚焦竞进崛起,钟楼位势之变引人注目。经济实力大幅跃升,GDP连跨四个百亿台阶,突破8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7%,以全市3%的土地贡献近10%的经济体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3.5亿元增长到59亿元,年均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项目“双进”成效显著,区重点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1600亿元,百亿级项目(京东)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到账外资超20亿美元,美宜佳华东总部、恩都法、东久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裕兴股份、精研科技、丽岛新材等本土龙头企业持续增产扩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开票销售突破700亿元。“两新一智”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8%。全区各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其中国家单项冠军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1-8月完成数字经济产业营收规模达142亿元,同比增长35.8%,全年预计突破200亿元。“一园两平台三云多中心”格局基本成型,省星级上云企业总数达72家。邹区灯具城、凌家塘市场携手进入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878.9亿元;农机出口基地成功升级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十年来,我们聚焦改革创新,钟楼新生之力更加充盈。我们以改革破题,规范高效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新运集团、金控集团挂牌运营。理顺了钟楼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挂牌设立,经开区获评全市首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被列入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有效承接邹区镇划并,答好西进“第一命题”,钟楼高新技术产业园获批成立,省级高新区创建有力有序,“两湖”创新区建设坚实起步。我们以创新聚力,全域创成省双创示范基地,建成投用新博智汇谷、运河五号创意产业园、五星智造园等双创载体3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3家,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500家以上,带动就业1.3万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从75家增长到238家,规上工业高企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40.5%(位居全市第一)。我们以股改增效,资本市场“钟楼版图”持续拓展,上市企业总数增至10家,今年另有2家(格力博、东星医疗)过会待发,累计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超130亿元,连续5年荣获全市股改上市工作先进单位。我们以服务提优,始终当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店小二”“急郎中”,“跨省通办”业务试点推行,“承诺办”“免证办”全面铺开,“不见面审批”事项达97.7%,企业开办平均用时0.51天,多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人人服务、事事周到”的品牌不断擦亮。
  十年来,我们聚焦建管并举,钟楼城乡之美渐次铺展。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绘就空间之美,统筹城市更新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融合生活、生产、生态等要素,聚焦提升城市舒适性、特色性、精致性、发展性,系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水系水网规划等各类总规、专规、设计等90余个,形成了“一轴一核心、一环多组团”发展格局。通过科学规划盘活存量土地3.18万亩,新增建设用地9500亩,获得省政府节约集约奖励6次。始终坚持精致建设,提升品质之美。随着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运营,钟楼开启“地铁时代”,桂花路桥、后塘河单跨桥梁等57座桥梁落成投用,童子河南路、玉兰路等134条道路建成通车,打通了区域内外循环,实现了东西南北的高效衔接、互联互通。老城复兴华丽转身,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3个,道路综合整治47条,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盛宣怀故居、夏家大院焕然一新,瞿秋白纪念馆、青年广场全新亮相,三堡街、西瀛里、明城墙夜市繁华,打造了近悦远来的龙城会客厅。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生活之美,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家园。累计完成生态廊道、绿地项目104个,绿化覆盖率达44%;省考断面优III比例保持100%,PM2.5平均浓度较2012年下降48.7%;“四好农村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域覆盖,殷村、安基美丽乡村成为打卡新地标。
  十年来,我们聚焦共建共享,钟楼富裕之路越走越宽。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1年重点民生支出达36.9亿元,年均增长9.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5万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结对的镇坪县在安康市率先摘帽,东西部协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再就业12万人,支持创业2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学校从49所增长至93所,在校人数由4.1万人增加到7.3万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市妇幼保健院、市一院钟楼院区建成投用,区公卫中心即将竣工,获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钟楼区图书馆、残疾人托养中心全面落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率先试点“全科社工”,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100%。梧桐苑等39家社区提升亮相,“许巧珍7+工作法”获评全国优秀工作法。入选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服务实验区,蝉联省双拥模范区,完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532”发展战略,以及“两湖”创新区的发展思路。钟楼区紧跟大势、系统谋势,自东向西打造老城复兴样板区、数字经济先导区、“两湖”创新先行区、乡村振兴实验区四大功能区,下一步,钟楼区将加快推动“四大功能区”建设布局起势,逐渐形成全面发展胜势。全力打造老城复兴样板区,展现城市建设新形象,以文化复兴、商圈振兴、旅游创新、城市更新同频共振为目标,统筹老城厢复兴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选准突破点,加快打造大庙弄文旅特色街区,积极推动大观楼片区改造,有序推进南大街步行街改造提升,形成老城复兴的系统谋划、谋定后动、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格局。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先导区,抢滩都市智造新高地,依托经开区“一带一轴三片区”为区域承载,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深化提升“一园两平台三云多中心”产业格局,推动传统产业智能转型、数字产业集聚成势,规划建设大运河(江苏常州)数字港,探索市区共建机制,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龙头企业引进,实施“零地增长”模式,争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省级专题园区。全力打造“两湖”创新先行区,培育创新发展新引擎,强化与“两湖”创新区规划、设施、产业等整体衔接,坚持各类规划、空间整理、项目推进、环境载体、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六个“先行”目标,加快推进常州大道、中吴大道西延等“大交通”布局,加快科技创新生态廊道建设,培育“两新两智”产业集群,打造敞开式园区和工业邻里中心,力争“先行先试”先见效。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实验区,构筑城乡融合新格局,以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启动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新农村建设,打造农村生产集约高效、农居生活特色传承、生态空间水清岸绿的美丽乡村特色样板。
  十年成绩鼓舞人心,美好蓝图催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钟楼区将紧紧围绕市“532”发展战略,抢抓“两湖”创新区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志气,鼓足负重爬坡、逆势超越的勇气,提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底气,以“奋斗指数”换取发展的“质量指数”和百姓的“幸福指数”,为常州市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贡献钟楼力量。
  【薛静】

  感谢钟楼区副区长王旭锋的详细发布,下面有请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旭江介绍常州经开区的有关情况。

冯旭江   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
  【冯旭江】
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谨代表常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常州经开区建设发展的各大媒体、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也是常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十年间,于常州而言有一个重要坐标:2015年6月,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
  自成立以来,常州经开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目标,接续实施了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对标一流、争先进位”三年作战计划(2020-2022年)、贯彻落实“532”发展战略实施意见等,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东部新城建设两大核心任务,低调务实打基础、创先创新争一流,全区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新增长极。在常州东部、大运河畔,一块结构质态更好的产业发展高地、城乡面貌更优的美丽宜居胜地、示范效应更强的改革前沿阵地、幸福指数更高的安居乐业福地,正全面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下面,由我介绍一下经开区自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成立七年多来,我们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经济实力实现大跨越。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发展经济”这一开发区主责主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经济质态不断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保持了年均7.2%的较快增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2亿元,较2015年增长172%;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971亿元,实现六年翻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0亿元,较2015年增加538亿元;进出口总额、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第三产业增加值三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市第一,以全市4%的地域面积实现了9%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的地区生产总值、18%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在全省经开区综合考核排名中位列省级经开区第4位,较成立时提升了56位,其中经济发展指标近两年连续保持第1位。
  成立七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升级实现大突破。深入开展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以重点项目的加速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累计招引总投资1853亿元的281个产业项目,其中超百亿元项目2个,超5亿美元或50亿元项目6个,超30亿元项目13个,超10亿元项目37个;开工建设重点产业项目400个,计划总投资1655亿元,已竣工投产280个。出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聚力培育绿色优特钢、轨道交通、绿色家居、智能电机及光电材料、汽车电子、生命健康“四特三新”产业,智能微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两个省级产业创新联盟落户常州经开区,先后获批轨道交通、智能微电机、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科学开展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及其结果应用,精准制定企业培育专项政策,相较成立之初,高新技术企业由96家增至294家,入库税收超千万元企业由59家增至124家,上市企业由3家增至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由1家增至22家。
  成立七年多来,我们始终致力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实现大改观。坚持以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建设产城互动、环境优美、集约高效的常州东部副中心为目标,形成了以“一心、两轴、三片”为空间布局的发展规划,相继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专题园区规划以及生态、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道路65条,大明路、潞横路、漕上路等一批重点道路竣工通车,新增通车里程64公里,全面形成“七纵七横”骨干路网。完成运河“四改三”、新沟河拓浚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彻底改写了经开区大汛易淹的历史。全力打造东方新城,高标准建设3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白金汉爵酒店、爱琴海购物公园等项目建成运营,运河公园、中央花园廊道等工程全面完成,文化活动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一期项目建设,压茬推进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55个规划发展村庄全部启动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创成五一、狄坂两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化宜居农房,打造新江南水乡特色风貌。
  成立七年多来,我们始终突出惠民共享,百姓福祉实现大跃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安排近80%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大力实施普惠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结构性民生问题,高品质的民生供给正逐步成为东部百姓的“标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3万元,较2015年增长70.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1。通过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天钢铁部分产能有序转移、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等综合措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44.3%,优良天数比率提升10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全部实现III类水标准。全面实施“教育强区”“卫生强基”“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51亿元的41个教育类项目相继推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推动市七院完成二期项目建设并创成老年病三级医院,全面实施5家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市二院横山桥分院获评全国县域医共体典范单位;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标准建成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戚墅堰机厂、大明纱厂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在全市率先实现秋白书苑镇(街道)全覆盖。累计完成12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759户。累计建设安置房1.2万套,面积达130万平方米。近2.5万名被征地农民集中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全面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社会治安环境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市前茅。近三年来,我们还打赢了多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程度保护了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东部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成立七年多来,我们始终狠抓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实现大迸发。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开发区的使命和特色,加快完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指标在全省开发区中保持前茅。实施大部制改革,将成立之初的39个部门单位缩减至15个工作机构,充分体现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跨省通办”、“零号”窗口、审批场景“免证办”等改革举措得到上级肯定、群众点赞,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开发区。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成为全省唯一兼具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的开发区,获批全省唯一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开发区,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资源集聚等方面先行先试,获批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江苏雷利股份成为国内首家以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取得不动产证的上市公司,案例登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社会治理创新走在全市前列,“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三级联动、一体治理模式初步建立。举全区之力实施工业园区更新,出台园区更新五年规划,千亩启动区形成净地,同步加快9个项目的实质性建设,成功获批全省首批产业园用地整治提升试点。
  风从东方来,奋进正当时。展望未来,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全市“532”发展战略,围绕“苏南智造新高地、开放融合先行区”发展定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拼劲闯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为善为、奋勇争先,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产城融合样板区、生态宜居示范区、改革创新引领区,争取早日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勇当全市现代化建设先行军,以“勇当先行”的实际行动践行“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常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扛起经开担当、贡献经开力量,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
  【薛静】
  感谢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旭江的详细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新社】
  请问天宁区副区长方力,您刚才提到天宁坚持走产业立区的道路,针对辖区内传统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天宁区通过哪些举措来顺应三新经济发展的潮流?
  【方力】
  感谢您对天宁产业发展的关心。聚焦“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的产业发展目标,我们不仅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充分调动传统产业的内在动力,用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这个抓手,大力推动传统企业改造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
  一是加快“智改数转”,抢占数字经济赛道。我们广泛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分行业、分层次、分区域为辖区内传统企业“把脉问诊”340家次,提供解决方案65个,鼓励企业以数字赋能促进转型升级,有效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难点、痛点。经过前期的努力,多家企业已经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全自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以上,产品不良率下降至2.3%。绿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于今年6月上线,虚拟线上工厂将生产车间、仓库等完全“克隆”在系统上,真正实现了运维可视化、监控可视化、平台可视化,生产效率较以前提高了10%-20%。
  二是锚定“专精特新”,积蓄创新发展动能。我们建立完善梯度培养、动态递进的工作体系,不断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全区现有54家“专精特新”企业1-7月实现营收超104.71亿元,平均增长率10.59%,其中主营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排名前三的有47家,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8.3%,平均拥有发明专利3.5项,建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7个、省级研发机构35个,参与修订各类标准505项。天宁区创志科技、坛墨质检、瑞曦生物等企业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后,在行业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营收利润得到增长,进而加大在高端装备、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新领域的研发投入,也为企业加速进军资本市场、壮大发展版图增强了信心。
  三是主动靠前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们组织行业分管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常态化走访,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同时,积极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年内累计组织开展“智改数转”、专精特新等专题推进会6场、企业家座谈会8场。大力推广“宁企宝”微信小程序等渠道,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智能的政策匹配功能,支持企业线上录入供应链购销需求,达成供需快速匹配,用数字技术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打好服务企业“组合拳”,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
  请问钟楼区副区长王旭锋,钟楼区结合自身实体经济特色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旭锋】
  我们依托经开区“一带一轴三片区”布局(一带:大运河文化带,一轴:凤凰河、童子河创新研发轴,三片区:新闸北片、新港片区、北港南片),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业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同步提升:
  一是产业生态与承载环境同步提升。加快建设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城市设计、产业布局协同发力。预计10月中旬完成控规调整、数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以智云天工“超级虚拟工厂”平台、格力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为标杆,持续推动数实融合。截至目前,累计2家企业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家企业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家企业获国家单项冠军、6家企业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企业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项目招引与项目推进同步提升。布局高端产业项目,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区。1-9月签约数字经济项目32个,总投资10亿元的格力博新能源园林机械研发生产项目成功落地;“有迈159”、油罐改造、科技街街景提升等项目有序推进;今年36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率达97.2%,累计完成投资12.83亿元。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育数字经济企业200多家,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盘活存量与拓展增量同步提升。充分挖掘空间潜力,系统谋划,推动转型升级。出台《工业用地“零地增效”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六大路径,定制最优方案。目前预排的19个零地增效项目中,17个已开工建设,4个已进入竣工验收,4个项目厂房主体已完工,预计全部建成后可盘活闲置低效土地约200亩,新增各类载体约30万平方米。

新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日报】
  请问天宁区副区长方力,针对打造“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的目标定位,天宁具体有哪些举措?
  【方力】
  2015年的区划调整,将郑陆镇划归天宁,奠定了天宁半城半乡的形态基础,也为我们扩展了未来发展的空间。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高效流动、协调互补,成为天宁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确立了“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的目标定位,以“五大治理”为抓手,每年细化目标任务加以推进。
  一是实施空间治理工程。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编制未来智慧城、凤凰新城、老城厢、郑陆片区等城市片区规划,高标准实施火车站南北广场、东青片区等一批综合开发项目,有序推进126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做好美丽乡村运营管理“后半篇”文章,全面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完善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区。
  二是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危污散乱低”企业整治,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菱溪公园、横塘河湿地公园等绿化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凤凰公园、蔷薇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做精做优做细长效管理,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天宁。
  三是实施文化治理工程。深入挖掘天宁文化内涵,打响大运河、黄天荡、舜过山等山水资源品牌,推动青果巷、前后北岸街区焕新扩容,提速焦溪古镇修缮、寺墩遗址展陈等工作,加快环球恐龙城东方侏罗纪、中华纺织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打造“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城市会客厅和旅游目的地。
  四是实施民生治理工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八个更”的要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投入,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探索打造集团化办学2.0升级版,构建“医防协同”的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做好“一老一幼”文章,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进入品质提升的新阶段。
  五是实施社会治理工程。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统筹推进智慧化设施、平台和应用建设;推动“网格+N格”深度融合,拓展丰富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功能;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广“民情茶座”“社区管家”“楼道小板凳”等议事模式,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我们将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实现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美丽天宁展现新面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城乡治理现代化。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广电总台】
  我们知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常州经开区提出了以“工改”“村改”“股改”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否请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旭江介绍下这三项改革的具体情况?
  【冯旭江】
  作为全市最年轻的开发区,从诞生伊始,常州经开区就被赋予了改革的基因。近些年来,常州经开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系统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企业股改上市三项改革工作,积极探索推动苏南模式转型升级。一是以“工改”为牵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021年,常州经开区启动实施园区更新攻坚行动,创新出台《工业园区更新实施意见》,科学制定《园区更新规划(2021-2025年)》,确立了五年整治提升工业用地2万亩以上、更新改造23个片区的发展目标。同步出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依托“一园区一特色一品牌”聚力培育“四特三新”产业。千亩启动区于今年年初形成净地,快马加鞭建设9个启动区项目,一批产业层次高、环境影响小、集约发展好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正拔地而起,成功获批全省首批产业园用地整治提升试点,争取为全省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探路领跑、作出示范。二是以“村改”为动力赋能乡村振兴。自2015年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起,常州经开区便逐步探索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农村建设道路。率先开展全域乡村发展布局规划研究,编制乡村三线控规及村庄详规,规划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确定了20个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点预选址。以宅改试点为契机建设横林镇双蓉村集聚区,实行先建后拆模式,一期别墅和公寓房已建成分房。尊重村民意愿实施横林镇狄坂村、横山桥镇周刘家村农房翻建,注重保留村庄肌理、乡村韵味,狄坂村一期别墅年内建成,周刘家村计划明年上半年分房。借助工业园区更新带动横山桥镇蓉湖村宅改自建,实现“工改”“村改”有机互动。力争到2025年,万户以上农民住房得到改善提升,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投用,全域美丽乡村基本成型,“新鱼米之乡”时代风貌将生动呈现。三是以“股改”为支点推动产业升级。作为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常州经开区积极探索实践各类金融先行先试举措。近年来,先后三次修订完善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政策,已累计为140家企业拨付股改上市奖励资金3.35亿元。成立区商会资本市场委员会,连续举办宋剑湖论坛5届、经开创投汇17期、商学院总裁班6期等,全区股改上市氛围持续浓厚。成立以来,常州经开区每年完成企业股改15家以上,股改企业累计达110家,上市企业增至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增至22家,上市后备企业达50家,形成了“培育一批、股改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良性格局。到“十四五”末,将力争股改企业超200家、上市企业超20家,实现股改企业和挂牌企业“双倍增”、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双翻番”。

常州日报社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日报社】
  “两湖”创新区建设是全市的战略,刚才钟楼区副区长王旭锋在发布时也提到,要打造“两湖”创新先行区,请问钟楼区副区长王旭锋,钟楼作为全市“两湖”创新区的主战场之一,是怎样力争“先行先试”先见效?
  【王旭锋】
  “两湖”创新区建设涉及钟楼的就是我们的高新园片区,自2020年11月钟楼高新园挂牌成立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从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土地整理等维度全面发力,为融入“两湖”创新区发展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发展成效明显。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打造“两湖”创新先行区,力争“先行先试”先见效,以“先行”的主动担当,谋求跨越式发展,争当“两湖”创新的桥头堡。一是坚持规划设计先行。调整优化钟楼高新园空间、产业、城市设计等方面的规划成果,实现与“两湖”创新区规划、设施、产业等的整体衔接。二是坚持空间整理先行。扎实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为产业发展、项目落地、人居环境改善留足空间。三是坚持项目推进先行。围绕高新园“两新两智”产业集群定位,加快推进裕兴股份、恩都法、东久新宜等一批优质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促进区域产城融合。四是坚持交通建设先行。加快推进常州大道、中吴大道西延等重要轴线建设,畅通东方大道、腾达路等关键通道,打造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大交通格局。五是坚持环境载体先行。加快创新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形态高端、业态高新的敞开式园区和工业邻里中心,带动产业、创新、人才协同发展。六是坚持融合发展先行。推动城乡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等全面融合,示范构建都市与村庄“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格局。

常州发布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发布】
  我们注意到,成立七年多来,常州经开区聚力建设常州“东大门”,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请问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旭江,未来,常州经开区将如何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冯旭江】
  《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将常州经开区在整体空间结构上定位为东部副中心。未来,常州经开区将认真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围绕建设产城融合样板区的战略目标,大力推动城市发展理念、建设模式、治理方式创新,全力塑造中轴枢纽“东部门户”全新形象。
  一是加快建设东方新城。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3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1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和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提速建设科技金融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东方云湖、东方广场等重点项目,三年新建商务楼宇100万平方米、平台载体10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推动“两业”深度融合,促进“三新”经济集聚发展,全面建成产城互动、功能齐全、集约高效的东部区域中心。
  二是全面推进特色强镇。因地制宜建设整体形象美、功能配套全、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的现代新型城镇。横林镇将紧扣“常州东部桥头堡、绿色家居新高地”发展定位,加快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绿色家居名镇,打造小城镇建设的区域样本;遥观镇将围绕“现代化智造名镇、宋剑湖生态新城”发展定位,高水平推进宋剑湖保护利用,巩固工业强镇地位,创建享誉全国的工业智造名镇;横山桥镇将聚焦“城市山水客厅、城乡融合典范”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全域美丽的山水新镇,成为展示乡村振兴的一扇“窗口”,为全区城乡融合发展探路。
  三是大力发展运河文旅。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水平举办大运河工业遗产高峰论坛,深挖百年工业魅力,弘扬大运河千年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特色,把大运河文化带经开段建成走在前列的示范段、样板段。与此同时,全面实施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引导“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精心打磨戚机厂、大明厂、戚电厂等工业旅游示范点,打造集观光工厂、工业遗产展览、主题公园、亲子研学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精品线,构筑运河全景工业旅游新格局,全面打响“工业旅游看经开”品牌,努力成为具有远程号召力、吸引热点流量的常州文旅休闲新地标。
  【薛静】
  感谢三位发言人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心的问题,请与市政府新闻办联系。“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一共九场,到今天全部结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周以来对本次系列主题发布的鼎力支持和深入报道,为常州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