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下午2:0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勋业厅
发布主题:2024年常州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发布人员:钱旭健 常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市老龄办主任
俞群祥 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于巧锡 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洪兵 常州市卫健委副主任
彭伟中 常州市医保局副局长
主 持 人 :王芃佳 常州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
新闻通气会主席台
新闻通气会记者席
王芃佳 常州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
【王芃佳】
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通气会。今天的通气会主要向大家发布2024年常州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并且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出席今天通气会的领导是: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市老龄办主任钱旭健,市教育局副局长俞群祥,市民政局副局长于巧锡,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洪兵,市医保局副局长彭伟中。我是主持人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王芃佳。下面请钱局长发布《常州市202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钱旭健 常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市老龄办主任
【钱旭健】
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常州老龄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代表常州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发布2024年常州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情况。这里涉及到的数据均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一、2024年全市人口老龄化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5.8万,占比29.7%,比2023年增加4.72万人、1.17%;常住老年人口129.47万人,占比24.04%,比2023年增加6.4万人、1.14%,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加深。
2024年底,全市共有百岁老人655名,较上年增加111人。其中,溧阳市百岁老人有229人,全市最多,占全市总数的35%。
二、常州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2024年以来,常州市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各级相继完成了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不断完善老龄政策举措,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推动全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老年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至490元,按照人均3%的幅度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和高龄退休人员倾斜。全市共保障5330名低保家庭老年人,337名城市特困老年人,3804名农村特困老年人,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约1.1亿元。
(二)养老服务供给提质扩容。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09家,养老机构床位数2.2万余张,其中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数占比95%,护理型床位占比87%。全市累计建有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6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93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80个,为15万余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累计建有老年助餐点(社区食堂)435个,其中同时具备膳食加工能力、堂食功能和对外配送的社区食堂98个。在全省首创老年人助餐补贴“同城共享”政策,成功承办全省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推进会,荣获全省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营养餐大赛团体一等奖和2项个人一等奖。
(三)老年健康体系日益完善。全市累计建有省级老年营养病房5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22家,推动常州市老年病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11家单位创成首批安宁疗护规范化病房。在全省率先实施老年人分层分类精准健康服务模式,全年为57.75万名老年人提供体检服务,上门随访服务37.24万人次,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6%。全市累计设立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点118个,为7.66万名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银发经济激活新动能。汇编银发经济重点联系企业清单,推进相关重点涉老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康复辅具器具、智慧健康养老、抗衰老、老年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聚发展,7家企业7个产品入选工信部《2024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结合省政府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在全省率先拓展到非困难群体、覆盖全体有需要的老年人,全年改造1.4万余户。积极培育康养旅游融合业态,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地6家、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2家。
(五)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快构建。全市累计建有市级老年大学(老年学院)2所,县级老年大学7所,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达32%。举办老年书画展、剪纸展、摄影展共计20多场次,超过40万人次老年人参加了各级、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全年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培训4.26万人次,常州代表队连续三届荣获全省“老年达人”智能技术运用大赛一等奖。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280人次,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553件,帮助老年人挽回和避免各类经济损失超611万元。
最后,重阳佳节即将来临,衷心祝愿广大老年朋友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王芃佳】
好的,感谢钱局长,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
现代快报记者提问
【现代快报】
请问,常州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和创新举措?
俞群祥 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俞群祥 】
多年来我们持续深化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老年教育,不断拓展资源供给渠道,推动老年教育从“保基本、广覆盖”向“可持续、高品质”转型升级,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常州特色的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健全的体制机制是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0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统筹负责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与资源整合,搭建起服务全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核心平台。同时,推动常州开放大学与常州老年大学资源整合,优化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完善四级老年教育体系,在办好市、区两级老年大学的基础上,不断织密城乡老年教育服务网络,充分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实现62个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全覆盖,村(社区)办学点覆盖率达到75.5%,参与老年教育的老年人比例已达32%。这一“市级统筹、城乡协同”的体制机制,为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推进民生实事工程,提升服务能级
2025年,常州市政府将改造提升常州老年大学东、南校区建设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新增学位4000个以上。目前,东校区已正式投入使用,南校区正在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有效满足广大老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此外,自2021年起,我市将“智慧助老”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服务平台。每年高质量实施“22113”计划,累计为老年人提供线下线上课程服务已超过100万人次,显著提升了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和教育获得感。
(三)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政策引导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关键。2022年,我市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出台《“十四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首次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列为四大核心任务之一,为社会资本进入老年教育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
2023年,我市又发布《老年教育机构建设与评估指导意见》《机构准入指引(试行)》等3份文件,从办学条件、运营管理到评估标准,明确了“红线”与“底线”,有效打通了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壁垒。
2025年8月,我市出台全省唯一的系统化扶持文件《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十条硬举措”,从登记审批、融资服务、税费减免、场所使用、资源共享、资金投入等给予实打实的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热情持续提升,全市逐步构建起“政府+高校+行业+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办学的良好格局。
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常州将继续探索社会参与更广泛、发展动能更强劲、老年人获得感更充实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让“教育养老”成为时代新风尚,将“银发浪潮”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动能”。
江苏商报记者提问
【江苏商报】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请问市卫健委在保障老年人健康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张洪兵 常州市卫健委副主任
【张洪兵】
健康是老年人的最大愿望和核心需求。市卫健委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健康老龄化,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医养结合,优化健康服务,推进老龄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安宁疗护,是全省唯一实行安宁疗护按床日结算的城市,现有17家医疗机构143张床位,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今年新增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8家,优秀单位7家,推行80岁以上高龄老人“零等待”就医,已惠及老年人31.2万人次,更加方便老年人就医。
二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持续推动护理院建设,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护理院,全市现有护理院26家。优先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建成家庭病床1248张;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已开展上门护理服务1607人次。开展第二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更好顺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优化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突出关键和精准,今年老年人健康体检增加了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两个项目,推出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10个;实施认知障碍筛查和心理关爱项目19个,数量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试点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为900多名居家失能老年人上门提供健康体检、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等健康服务,更能增强老年人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高老年综合评估能力,安宁疗护服务供给,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推动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常州日报记者提问
【常州日报】
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惠及老年人的政策,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养老政策,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资源,请问民政部门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和举措?
于巧锡 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于巧锡】
感谢记者朋友的关注。确实,养老服务领域涉及的政策比较复杂,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也很丰富,仅依靠老年人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及时、全面了解自己可以享受的养老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实现养老服务供需有效衔接和精准匹配,我们已着手建立“银发顾问”制度,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方式,建立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养老服务领域政策咨询、信息查询、方案建议、资源链接等便民服务的供需对接协调机制,助力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当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我简单概括下具体做法:
一是构建银发顾问服务网络。为便于老年人就近找到银发顾问服务,我们着手构建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专业机构四级联动的银发顾问服务网络。发挥辖市(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功能,统筹规划辖区内的银发顾问点建设,并加强工作指导;设立镇(街道)级银发顾问点,依托各地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围绕老年人普遍高频需求链接养老服务资源,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办事指南、养老方案设计、养老资源供需对接等服务;打造村(社区)级银发顾问点,用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睦邻点、基层办公接待点等场所,及时为属地老年人提供日常咨询、问题解答、需求评估、资源介绍等服务;拓展专业机构银发顾问点,主要依托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老服务专业社工组织等专业服务机构,利用其专业优势,帮助老年人选择适宜的养老服务方式,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具体的照护建议方案,开展专业个案或小组社工活动等提供多元化服务。
二是加快银发顾问队伍建设。银发顾问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服务方式,能更精准地回应老年人急难愁盼。这就需要培育一支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银发顾问队伍。我们将在各地养老服务中心(站)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优势基础上发展一批银发顾问;各级老龄协会也将组织动员一批有意愿的老党员、刚退休的干部职工、老年知识分子等担任银发顾问,丰富“小老”助“老老”的创新服务模式。同时,我们将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打造银发顾问能力成长系列课程,内容包含《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科普、养老领域高频政策咨询及服务事项解读、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签约解读、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养老领域的发展与场景应用等,首期培训将于11月上旬开班,全面提升银发顾问的服务能力。
三是开发银发顾问“掌上助手”。为提升服务效率,我们将逐步为银发顾问开发“掌上智能助手”。银发顾问通过手机登录工作APP后,通过实时查询养老服务政策,及时向老年人做好解读,通过“养老资源电子地图”,为老年人链接养老服务资源。同时,银发顾问可在征得老年人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养老服务对象电子档案”查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记录,更好的帮助老年人解决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助餐、适老化改造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养老服务线上AI问答”功能,助力银发顾问更精准、更高效地为老年人定制个性化养老服务方案。
中吴网记者提问
【中吴网】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市成为较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城市之一,请问:我市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持续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方面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彭伟中 常州市医保局副局长
【彭伟中】
感谢您的提问。为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解决我市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问题,我市自2019年起即以武进区作为先行试点地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自2022年起在全市范围推行。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失能人员得到有效保障。我市长护险制度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均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对待遇享受对象在重度失能的基础上拓展到中度失能,使得受益人群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享受待遇人数5.47万人。正在享受待遇人数2.69万人,占参保人数0.57%;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2.24万人,占待遇享受人数83.27%。享受待遇年龄最大的108周岁,最小1周岁。
二是城乡待遇保障一体化。我市实行市级统筹、城乡一体的长护险政策体系,全市各地区职工、居民均享受全市统一的长护险待遇政策。在待遇标准上根据失能人员护理环境的不同,合理设置不同的报销标准,并按照“保基本、稳起步”的要求,设定并规范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等服务项目内容。通过“自主选择、协商约定”的方式,体现服务供给个性化。有效解决了失能者的长期护理照料问题,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和尊严。
三是经办服务不断优化。全市长护险经办实行全城通办,积极推进长护险业务就近办服务,根据基层乡镇地理位置、服务人群、服务单位等因素,在乡镇、社区设立医疗保障服务站,推动长护险经办服务下沉至乡镇办理。紧扣“无差别”服务要求,推行对外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不断强化业务经办服务规范化。
四是护理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充分发挥长护险“制度杠杆”作用,培育照护服务市场。截至目前,全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已达329家,其中,居家上门机构139家,居家上门护理服务人员3148人,平均护理人员与失能人员比例已达1:7。同时,通过组织长护专题劳动竞赛、推动开展长期照护师培训工作等方式,不断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技能。
制度实施近7年以来,我市在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套常州做法。下一步,随着国家及省级层面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制度的相继出台,我们将结合我市实际,不断优化完善我市长护险各项政策体系及管理机制,同时加大对护理服务人员服务技能的提升要求,促进长期照护师的考试培训工作,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好满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需求。
【王芃佳】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在会后继续就关注的问题和我们进一步交流。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对老龄事业的关心支持。
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