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州新闻 >> 正文

长江大保护常州攻坚战纪实

发布日期:2020-10-20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金秋季节,万里晴空。
  10月19日在紧临长江常州段岸线的龙江北沿江排涝泵站看到,这里被改造一新,先进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房已投用,如果水质不达标,就坚决不向长江排水。
  这是常州今年统一改造出新的17座沿江排涝泵站之一。在它的周边,是大片绿地。绿地由两家关停化工企业拆除后复绿建成,不久还将被打造为沿江生态教育基地和临江亲江休闲节点。
  常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长江大保护作为全市首要任务,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奋力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
  全力攻坚,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长江流域常州段岸线虽短,但曾经是化工企业密集地。长江大保护“战役”打响后,常州把破解“化工围江”的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会议,并组建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同时,编制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形成“1+6”规划体系。
  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办理政协有关重点提案,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推动化工企业、化工园区拆迁整治。全市不再新批不符合园区产业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化工项目;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除极少数环保安全和产业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外,全面实施关停腾退; G346以北化工企业年内停产减量一半以上;沿江1公里范围能拆尽拆、连片覆绿,全力推动沿江生态环境实现本质性修复、彻底性整改。
  常州市通过专门制定《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实施细则》《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工作流程》等制度,建立化工企业、拆除公司、属地政府、职能部门和第三方监管单位在内的“五位联动”机制,按照“一企一策”从编制关闭方案到拆除施工进行全程服务、现场指导,形成一套化工企业关停腾退、生态修复全程可控体系,确保腾退程序科学规范、安全管控到位。
  常州市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34家化工生产企业除3家保留改造提升外,31家低质低效企业确保年内全部关停。目前,已签约关停沿江化工企业28家,拆除14家。同时,严抓化工园区异味管控,落实“净味长效管理”机制,使困扰长江沿岸的异味问题基本解决。
  48岁的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居民盛唯参加“喜看家乡新变化、走近长江大保护”活动,来到以前的常隆化工厂所在地,看到工厂正在变成绿地,感慨地说:“想到以后这里将成为一大片生态湿地,环境越来越好,很高兴,也很期待。长江大保护,势在必行!”
  破立并举,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不仅要大保护,还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此,常州市着力做好无效供给、低端产能的“减法”和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加法”。一方面,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研究制定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253”产业集群,加快“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跃升,打造国内一流的工业智造明星城;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低效、高能耗高污染产能,加大“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力度,推动冶金、化工、纺织、煤电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上下游配套、集群化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
  近年来,常州市累计完成国家、省退出低端低效产能项目111个,关闭小化工污染企业1000多家。积极探索用地资源整合,在全省第一个开展沿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利用试点,为产业转型升级留出发展空间。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城乡建设专项债券16.2亿元、长江生态修复专项绿色债券5亿元、特别国债1.7亿元。
  常州市还编制滨江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重点招引培育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上月26日,总投资50亿元的新创碳谷项目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开工,建成后将年产3.6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及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最终将形成万吨级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基地,并构建完整产业链,巩固常州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优势地位。此外,该园区的中简科技、新阳科技、德国朗盛、合全药业等一批优质项目也逐渐形成高端产业链条。
  修复生态,构建绿色发展屏障
  秋阳下,常州高铁公园里,人工湿地的水流清澈、植物丰茂。这里的流水,部分来自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的优质再生水。除了高铁公园,江边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还向新龙生态林公园等地的湿地补水,每天补水规模达16万吨。这些再生水,流经湿地内的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既养护了湿地,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最终流入长江,大大减轻长江水体自净负担。
  这些年,常州在推进长江大保护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包括深入开展长江干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犯罪行为;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加强长江与大运河、太湖等重点水体一体保护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等。
  常州市还推进长江沿岸造林绿化专项行动,落实长江江苏段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和《总体规划》,高质量植绿、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岸线生态保育与景观恢复,建设沿江岸线5公里生态廊道,建成沿江堤300米的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年内新增绿地2000亩。特别是建成了万亩新龙生态林,打造城市绿肺。该生态林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928米、绿化覆盖率超过70%,拥有各类乔灌木10万余株,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在净化水源、降温增湿、减污滞尘、固碳释氧、隔音降噪等方面作用显著。同时,康养元素被逐步融入生态林景观,体验式大型郊野公园的打造,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场所。
  守土尽责,抓铁有痕。未来,常州市将进一步系统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以“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为引领,加快建设“五大明星城”,为江苏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作出常州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