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州新闻 >> 正文

公共创新平台,造风者众——来自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报道(3)

发布日期:2022-08-08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新能源汽车一脚“电门”驶入了发展的新时代。站在产业风口,常州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正在加快跃升——
  整车制造赋能,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越来越强,“量产”了一批独角兽零部件企业。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车道”上越走越好的常州,催生出一批产业创新平台,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造风者”——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试验测试的重要技术基地,常州已集聚10多家平台企业,拥有汽车零部件、汽车安全、整车耐久可靠、新能源电池、整车排放、发动机台架等300余项试验验证能力,实现汽车检验检测业务能力的全覆盖;
  打造的多个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系统、设备及相关零部件检测实验室,实现“一次检测、多国通行”,助力国内充换电企业通行全球市场;
  建设的国家智能及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填补了江苏省国家级乘用车产品检验中心的空白。
  产业发展,上中下游并驾齐驱,相互配套。新能源整车崛起,核心技术加速攻关趋势下,产业配套服务、创新平台同步生长,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迎来“最强支撑”。
  充电平台,“星”火燎原
  近日,《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发布。常州3家企业入围,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星星充电赫然在榜。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下,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商,凭借在大功率充电技术、智能运维平台上的显著优势,星星充电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充电桩遍布华夏大地。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全国主要运营商中,星星充电以35.69万台的充电桩(公共桩及共享私桩)数量,占据首位。
  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一大阻碍是充电网络不健全。创立之初,星星充电就把准市场需求,另辟蹊径,成为能源服务领域的探路人。
  织好充电服务网,星星充电一路创新,在移动能源领域率先提出“云管端”业务形态,将充电业务所涉的硬件、软件、服务“打包”,大大减少了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协同成本。目前,星星充电“云管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已涵盖公交、机场、物流、特种交通等多个领域。
  星星充电桩一旦需要维修,企业的远程智能监控平台立刻会收到信号,并快速给出解决方案。凭借突出的平台能力,星星充电获评国家能源局“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企业,并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一次检测,多国通行
  2020年,全球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UL将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电池实验室建在常州。
  研发一款新能源汽车,其性能指标要经过数次调整。可是,反复建模、安装,将导致测试成本增加,拉长企业研发周期。此时,公共创新平台就显示出它强大的作用力。
  近日,国内一家新能源车企通过UL常州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提供的大数据,在较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改进目标,使部分车辆指标参数大幅度提升,缩短了研发时间。如今,UL的测试产品已覆盖动力电池全产业链,还延伸至智电汽车相关业务检测。
  占据供应链制高点,完善配套,赋予新能源车企高制造能级,众多测试机构与UL实验室在常州拔地而起,共同创造了一个品类齐全的繁荣市场。
  今年4月,位于武进的国创未来检测技术公司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被授权为“CQC委托测试实验室”。
  作为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国创未来检测实验中心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及系统、光储充及新能源行业相关零部件检测的“智能化”实验室,为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推动国内充换电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实现“一次检测,多国通行”。
  迄今,新能源汽车领域填补国家级乘用车产品检验中心空白的第三方机构,在常州分布广泛。
  常州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在300余项检测基础上,积极拓展建设整车、零部件、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的能力;常州南德新能源汽车检测公司实验室是继德国、加拿大后,全球第3个覆盖单体、模组、系统全检测项目的实验室;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已发展为集资质认证、测试诊断、技术开发、科技成果孵化、综合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际知名综合研发机构。
  检测能力全方位提升,正成为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台阶、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注脚。
  精准服务,新经济凸显活力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游,充电、检测等产业焕发的活力,与常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税收、人才等方面精准高效的服务密不可分。
  近年来,常州发布实施《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在当年税收增幅不低于上年增幅,且其当年税收增幅超过全市平均增幅2倍的,2倍以上地方贡献部分全部给予奖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打造高精尖制造业集群,加大培育力度,支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集成各种资源,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常州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在购房补贴、优惠租房、后勤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支持,出台了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十四五”期间,常州将建造10万套人才公寓,激励人才扎根常州。
  承续辉煌,汇聚公共创新平台之力,实现城市与产业互融共生,常州,不仅肩负着代表中国高端制造的任务,还承担着改变全球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认知的新使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