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 正文

2016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7-03-03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超大

 

2016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践行新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产城融合、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7亿元,下降0.9%;第二产业增加值2682.3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938.9亿元,增长10.1%。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2272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8476美元。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6∶46.5∶50.9,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88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2%。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0.3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383.2亿元,增长2.5%,税收占比79.8%。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及营改增增值税完成132.5亿元,营业税完成55.2亿元,企业所得税完成51.3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5.5亿元,增长4.2%,其中教育支出83.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3.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27.4亿元。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2016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84亿元,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152.4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2亿元,增长3.7%;牧业产值39.4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73亿元,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2亿元,增长10.1%。受不利天气影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9.2万亩,比上年下降7%;粮食总产量93.7万吨,下降13.5%,其中夏粮、秋粮总产分别为25万吨、68.8万吨,分别下降19.2%和11.2%。2016年,全市稻谷亩产617.4公斤,下降4.1%;小麦亩产307.1公斤,下降13.9%。

现代农业持续推进。2016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4.3万亩,累计建成139.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比重达61.9%;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5万亩、高效设施渔业1.1万亩,累计建成47.5万亩、20.3万亩,占耕地面积、水产养殖面积比重分别超过21%和36%。预计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66.9亿元,比上年增长8.5%。按省统一口径计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产值9430.9亿元,轻工业完成产值2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3%。七大工业行业产值同比均实现增长,电子、机械、化工、建材、纺织服装、冶金、生物医药行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735.4亿元、4892.4亿元、2119.5亿元、361.7亿元、1032.5亿元、1975亿元、2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8%、9.4%、8.8%、7.1%、6.6%、1.5%。企业效益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41.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润7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十大产业链发展良好。2016年全市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212.7亿元,同比增长9.5%,十大产业链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4.3%,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36.7%。十大产业链中,轨道交通产业链完成产值400.2亿元,同比下降2.8%;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产值873.1亿元,增长31.1%;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产值577.3亿元,增长4.9%;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产值690.8亿元,增长8.4%;碳材料产业链产值86.5亿元,增长14%;新医药产业链产值432亿元,增长5%;新光源产业链产值111.6亿元,增长8.1%;通用航空产业链产值22.7亿元,增长30.5%;智能电网产业链产值743.7亿元,增长2.1%;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产值274.7亿元,增长11.8%。

建筑行业发展放缓。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273.4亿元,比上年下降1.2%;房屋施工面积9236.2万平方米,下降7.7%;房屋竣工面积3575.2万平方米,增长3.7%。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7万元/人,比上年下降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5.1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投资1918.5亿元,增长9.2%,服务业投资1681.5亿元,增长2.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91.2亿元,增长8.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6.7亿元,比上年下降12.1%;商品房施工面积3388.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2%,其中新开工面积514.3万平方米,下降19.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35.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97.5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2.8亿元,增长10.7%。从消费形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8.3亿元,增长15.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37.7亿元,增长9.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9.6亿元,增长13.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7.2亿元,增长16%。从城乡消费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60.1亿元,增长10.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42.7亿元,增长10.3%。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中向好。2016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820亿元,增长4.6%,其中出口1375亿元,增长4.2%。新兴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市场有效拓展,全年对“一带一路”出口增长9.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5.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0亿元,增长5.1%。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全年新增协议注册外资4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3%,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4个,比上年增加10个。全市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5亿美元,增长0.5%。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6家,住友电气、富士通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实现增资扩股。

外经合作稳步推进。全年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9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7亿美元,增长27.9%,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项目1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9亿美元,占比达30%。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4.9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4.1亿美元,分别增长27.9%和29.0%,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6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4亿美元,分别增长7.2%和24.6%。

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开发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6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436.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23.7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3亿美元,新批协议注册外资37亿美元。开发区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7个,占全市的86%。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苏澳合作园区正式落地,武进高新区、武进经开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外事活动保持活跃。全年接待外宾215批1399人次,其中外国驻华使领馆团组35批174人次,外国友好城市团组43批242人次,外国来访记者17批52人次,经贸团组39批371人次。2016年新缔结友城两个,分别是德国明登市和英国索利哈尔市。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90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6公里。全年营业性客运量7204.5万人,比上年下降4.9%,货运量13396.1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公路客运量5423万人,比上年下降7.4%,公路旅客周转量37.1亿人公里,下降7.7%;公路货运量1.1亿吨,增长4%,公路货物周转量122亿吨公里,增长4%。铁路客运量1434.3万人,增长4.8%;铁路货运量108.9万吨,增长2.9%。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195.6万人次,增长8%,货物邮吞吐量1.57万吨,下降10.9%。港口货物吞吐量9385万吨,其中常州长江港货物吞吐量4031万吨,分别增长4.5%和11.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09.8万辆,其中个人汽车93.9万辆。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33.9亿元,增长30.5%,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4.5亿元,增长41.3%。邮政业全年发送特快专递1.6亿件,增长40.4%。全年通信业务收入54.7亿元,增长3.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2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6.2万户,其中4G用户达到388.9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16.1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210.3万户。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旅游接待总人数6004.2万人次,增长10.1%,接待国内游客5989.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20亿元,分别增长10%和14.2%;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4.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亿美元,分别增长14.9%和9%。年末全市共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A级以上景区32家,其中5A级2家,4A级9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8家,江苏省工业旅游点4家,江苏省自驾游基地7家;旅行社139家,1家旅行社进入全省旅行社20强;星级酒店46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19家。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建旅游厕所67座,改扩建旅游厕所31座。新建旅游停车场15个,总面积12.3万平方米,共计新增大车停车位283个,小车停车位2399个。新设、更新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志282块。

八、金融业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540.8亿元,比年初增加1102.1亿元,增长14.8%,其中住户存款3366.8亿元,增长5.4%。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043.2亿元,比年初增加688.6亿元,增长12.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460.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582.3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1.2%。

保险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保险公司共68家,其中产险公司28家,寿险公司40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人寿险169.4亿元,增长61.5%,财产险55.5亿元,增长7.4%。全年保险赔(结)款支出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人寿险33.2亿元,增长53%,财产险34.2亿元,增长2.3%。

证券市场运行平缓。年末全市证券营业部总数达46个,资金账户总数106.9万户,持有A股市值1198亿元。证券市场全年各类证券交易总额19439亿元,比上年下降39.6%。其中A股交易额16684亿元,下降42.4%;B股交易额321亿元,增长817.7%;基金成交额334.4亿元,下降55.4%;债券成交额2099.6亿元,下降14.0%。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3家,累计募集资金638亿元;年内新增上市企业5家,首发募集资金共16.5亿元。

九、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3860件,其中发明专利15349件;专利授权1779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6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5家,累计1231家。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66项。科技进步监测位居全省第4名。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年末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26.7万人,每万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949人。

平台建设提质加速。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6家,累计建成“两站三中心”1249个,其中省级以上631个。新增孵化器、加速器15家,累计123家;新增孵化、加速面积超50万平方米,累计达850多万平方米;培育科技企业6300多家。积极推进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及4家省产业研究院预备研究所建设,其中2家正式挂牌;完成30家市级重大公共研发机构的建设和提升。

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编制完成示范区空间规划,“一核两区多园”的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框架基本形成。获批建设江苏省西太湖高新区、江苏省中关村高新区。“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建设步伐加快;“常州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成效明显;科教城省科技服务示范区特色鲜明;武进高新区及江南石墨烯研究院被列为科技部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96所,在校学生81.3万人,教职工5.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2015年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为88.1分。现代化学校建设稳步实施,全年列入市年度考核重点建设项目52个,投入使用6个,在建38个,8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相关手续。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年新增20所省优质园,13所市优质园,7所市特色幼儿园;开展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6所学校通过首批“新优质学校”评估;全面完成“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年末全市共有8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重点实施“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已投入使用10个,并通过省级验收。教育教学保持全省前列,全市本二以上达线率达80.6%,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本一以上达线率达26.31%,较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职业学校对口单招本科录取率达37.6%;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总分位居全省第三,省技能状元大赛总分位居全省第二。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博物馆27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332.9万册,全年总流通236.6万人次;自办广播节目7套,电视台节目7套,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用户分别为116万户、114.7万户。常州博物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验收并荣获“2016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通过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全市四级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基本到位,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全年共推出十大系列、387项免费文化活动与市民共享。原创锡剧《夕照青果巷》代表江苏晋京演出,大型滑稽戏《幸福的红萝卜》成功入选省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并参加“江苏省第三届艺术节”展演,中篇弹词《龙城谍恋》入围全国牡丹奖。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67个,拥有总床位25085张,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297人、注册护士13394人,全市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1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实现全覆盖。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60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合格率94.7%。深化智慧健康建设,成为首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城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2837个,其中体育场27个,体育馆30个。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47.9万平方米,其中年内新增35.6万平方米。体育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全市建设包括笼式足球场、灯光篮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全民健身示范工程25个,新建和更新288个健身点、2494件健身器材。年内共承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首届中国常州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常州武进西太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等8项次国际比赛以及24项次全国比赛和16项次省级比赛。竞技体育实现突破,5名常州运动员和4名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参加第31届奥运会,获得2枚金牌、1枚铜牌,江苏省体育局、常州市人民政府和南京工业大学三方联办的江苏女子垒球队分别获得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杯赛冠军。

十一、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0.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1%,其中城镇人口334.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1%。全市户籍总人口374.9万人,增长1.1%。其中,男性185.2万人,增长0.9%;女性189.7万人,增长1.3%。户籍人口出生率9.93‰,死亡率6.06‰,人口自然增长率3.87‰。

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1万人,扶持创业1.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1.1万人,年内新安置残疾人就业52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5%。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35元,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58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0元,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980元,增长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080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67元,增长1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7.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0.8%,分别较上年下降0.8个、0.9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5,八大类商品“六涨两跌”,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6%,衣着上涨3.3%,居住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12.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4%。

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全年新开工保障房27440套,基本建成27476套。全年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家庭1151户,其中实物配租家庭829户,租金补贴家庭322户。中低收入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及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门槛放宽到3560元(含)以下。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9万人,比上年增长3.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3.0万人,增长2.5%;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1.6万人,增长2.7%。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2143元,比上年提高4.1%。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四城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30元/月,金坛区、溧阳市城乡低保标准均为670元/月。2016年全市19584户、32229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6738户、10679人,农村低保对象12846户、2155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9亿元。全年医疗直接救助27.4万人次,医疗直接救助金额6189.8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02个,养老机构床位数22009张,收养人数12615人。全年发行福利彩票11.43亿元。

十二、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22省道常州东段等道路建成通车,340省道常州东段、地铁1号线一期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城市路网得到优化完善,永宁路、新一路、龙汇路、红梅南路和新堂北路建成通车;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广场、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年内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土方3301.1万立方米,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顺利推进。

公交服务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公交线路324条,公交营运车辆3106辆,营运出租汽车3680辆。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9.4%,镇村公交开通率100%。

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2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1.8亿千瓦时,增长21.7%。全年城区实现供水3.3亿立方米,供气9.1亿立方米,污水处理2.5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供气普及率99.96%,污水处理率96.2%。通用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加快推进,港华天然气利用铸铁管改造全面完工,改造、新建管道77.3公里。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竣工并调试运行,市区污水收集管网不断完善,污水集中处理率进一步提升。基本完成了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提升工作。

十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绿城建设持续推进。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市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4.5平方米。完成老运河陶家村绿地、桃园路、红梅南路街头绿地、美然印染厂地块沿新运河滨河绿地、高架沿线地块补绿等9个项目。积极推进皇粮浜公园、老运河小九华地块等项目,建成贺家塘河生态绿道,基本建成劳动西路与勤业路交叉口绿地、老运河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部分段落。2016年圆满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全市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083项、水环境整治项目475项。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6天,优良率为67.4%;市区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0.5%;重污染天数比上年减少13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2、公报中数据均为快报数,实际引用请以统计年鉴为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