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MB1919756/2023-0001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住建局
生成日期:2023-02-03 公开日期:2023-02-0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工作总结

市住建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坚决扛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动员全局上下把力量凝聚到“532”发展战略的落实推进上来,各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重点工作全面达到年度形象进度目标,奋力为常州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先行探索、形成特色贡献力量。

一、用心用情打响“常有安居”民生名片

(一)全力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一是牵头开展“大板房”治理解危,28.2万平方米异地置换房建设项目年底实现竣工交付。二是全市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407套、基本建成9193套。三是扩大公租房保障覆盖面,调整申请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额,完善实物配租政策,推动实现精准帮扶。四是大力发展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市新建或改造人才公寓3.5万套(间),累计2年开工6.5万套,其中已启用4.1万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9万套(间)、基本建成1.3万套(间),常州市推进产业园区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做法入选住建部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

(二)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市完成9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惠及居民6.8万户。其中,清凉二社区被住建部定为国家级联系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模式,会同民政、城管、体育、卫健委等部门,在解决拆违治乱、管线整治等“急难愁盼”问题基础上,延伸完善一老一幼、物居联动等生活圈配套服务。相关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建设工作简报》、省委《江苏改革简报》刊发;常州动员居民参与改造监督的做法,被住建部列入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常州市获省政府2021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明显的督查激励荣誉。

(三)全速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全市开工建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4部,其中,完工120部。积极丰富加梯服务渠道,发布全市加装电梯在线地图,接入“我的常州-阳光物业平台”,集加梯政策、办事指南、成功案例及联系方式等于一体,方便更多业主和社区工作者了解相关信息,推动更多小区“能装尽装”。

(四)全域推广既有住宅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因地制宜推进集中停放充电,增加改造供给、降低充电成本、强化日常巡查,全市完工约400个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增设端口近3万个。此外,电动汽车充电桩已增设334个、预留桩位484个,香溢俊园、大学新村等已成功投运。

(五)全优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持续加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累计建立物业企业党组织123个、业委会党组织33个、物管会党组织86个,培育19个省级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示范点,以基层的“治理优”带动居民小区的“面貌新”。坚持数据赋能,在全省率先开发常州市物业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阳光物业”),推广物业服务智慧化建设,接入不动产权属信息,方便居民足不出户享受“一站式”物业服务缴费、投诉报修调解等基础与增值服务。目前平台已覆盖1057个住宅小区,为业主解决4200余件咨询、投诉、报修等事项。

二、真抓实干提升城乡生活功能品质

(一)稳步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高质量完成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老图书馆改造、老城厢景观照明工程和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持续焕发新活力。积极推进季子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大观楼和止园复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提升和大庙弄片区历史风貌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挖掘江南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二)探索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成立常州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立足存量建筑已有现状、摒弃“大拆大建”、保障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先后盘活牡丹里南城角、鼎武中医院、新棠酒店等一批存量建筑和运河五号、三堡街等一批工业遗存、老旧街区。

(三)积极实施城市综合改造。一是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实施城市路网完善工程,全市完成玉兰路、园东路、凌云路等道路建设,稳步推进紫金山路、舜新路、贺家路建设。开展机场路快速化改造二期(民营三路-奔牛国际机场)前期研究,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和批复。二是推进片区综合改造。与市资规局共同牵头推进北广场片区、市三院片区、新闸片区和花园公交枢纽片区等综合改造项目,征收工作等均有序进行中。

(四)大力发展绿色宜居城区。一是积极开展国家级绿色建造试点工作,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新建建筑均按照城镇绿色建筑要求,实现全覆盖建设;全市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350多万平方米,依托装配指标监测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化。二是高质量完成省级绿色宜居城区创建,以全省最高评分通过验收评估;开发绿色宜居城区感知平台,实时展示监测区域范围内“室内室外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标”“负氧离子和噪声”等数据,推动绿色建造成效可量化、可视化。

(五)有序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着力增加泊位供应,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3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试点达130家,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建成同济中学、田家炳学校等18所学校接送中心,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接入13.3万个公共停车泊位,有效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

(六)持续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一是注重对标建设、示范培育,全市新增1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推荐7个村庄申报省传统村落。二是加快推动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全市累计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6080户;开工建设农民自建区项目17个,其中已完工8个。出台《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全市改善农房达5960余户。相关经验做法被《新华日报》头版报道,结合宅改助力农房的案例被住建厅在全省推广。

三、集中力量推动行业管理纵深发展

(一)大力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 2401亿元,同比减少3.49 %。一是全面落实省政府建筑业改革发展20条,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培育发展重点骨干企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稳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全市16项工程获得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72项工程被推荐为“省标准化星级工地”。推行样板引路制度,开展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试点,邀请物业企业和业主代表参与分户验收,加强监督管理。三是全面规范农民工工资发放。全市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进账资金128.88亿元,通过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119.75亿元,代发人次131.18万次,代发额名列全省前茅。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摸排所有在建项目,及时预警、重点关注、跟踪管理,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

(二)全力维护房地产行业发展。一是切实抓好新政策执行。面对房地产市场现状,我市相继出台房地产新政,在调整土拍规则、限售年限的基础上,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重启商转公新政、下调贷款利率等,极力做好“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工作。二是全力做好“三保”工作。强化项目日常排查,针对已出险项目(如恒大项目等),建立健全“一楼一策”工作方案,推动有序施工与复工,切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三)全面保障公用行业稳定运行。一是全市供水量6.47亿立方米,供水水质合格率100%;供气21.5亿,污水处理量4.67亿吨,城市照明保持城市干道平均亮灯率99%以上,设施完好率99%以上。二是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突出污水源头收集管控,加快补齐管网设施短板,全市完成12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基本完成“小散乱”排水整治工作,完成污水管网建设71.4公里。三是基本完成常武地区瓶装液化气行业整合,成立常州市液化气有限公司,实现从采购、储配、销售、配送到安检的全链条整合。

(四)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成立服务专班。为服务与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落实落地,高质量完成相关要素保障工作,市、区住建系统成立服务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做到主动协调、靠前保障,集中力量强化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全年完成受理办结各类许可服务咨询事项约3.5万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完成“双公示”信息760多条,回复局长信箱意见、城建热线、12345等意见和建议106条。三是推进工改加速。市工改系统整合7个业务系统,实现“网上一窗受理、在线并联审批”的全过程“一网通办”,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减环节优流程,审批事项81项已取消14项,时限由原80个工作日缩减至50个工作日。全面推行“不见面踏勘”模式,构建全流程、整链条“不见面”闭环审批。

此外,全面加强住建领域其他行业监管和服务。一是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对信用良好的且符合条件的投标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推动建筑业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建设工程发包工程项目共计2891个标段,发包价948.99亿元,招标发包工程386.94亿元。二是开展全市房屋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专项检查,探索建立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消防验收现场评定机制,提升质量监管水平。全市共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项目327件,验收项目299件,备案项目689件。

四、坚定不移维护住建形势安全稳定

开展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深化提升年行动,推进经营性自建房、城镇燃气和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百日攻坚”等行动,认真配合国务院、省市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和市委安全生产巡察工作,全力营造住建行业安全稳定形势。

(一)深入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一是强化“百日攻坚”。 全面完成全市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百日行动”及其“回头看”工作,持续推进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基本完成全市既有建筑隐患整治当年目标。同时,加快隐患农房整治,目前全市初判存在安全风险1696户,评估鉴定为C、D级危房983户,年底全部落实安全整治措施。二是强化长效管理。推进《常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立法,拟重点建立房屋结构改造安全行政许可制度、房屋强制体检制度、强制解危救助制度,明确规划、设计、建设等各环节规范,为守牢房屋安全底线提供有力依据。三是强化装饰装修管理。明确住宅装饰装修日常管理与物业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装饰装修工程变动建筑主体或承重结构设计文件审定工作,进一步减少住宅违法改造现象,提升装饰装修安全管理水平。

(二)扎实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一是扎实开展“百日行动”。加强瓶装气企业规范管理,完成全市瓶装气企业重要生产环节动态核查,暂停经营许可证1家,停止供应站点经营1家。严厉打击非法运输和经营“黑气”行为,联动市、区、镇(街道)等70余个部门,开展执法次数24次,打击黑气点9个,暂扣钢瓶480只。二是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燃气管网改造,目前已完成老旧燃气立管改造60公里;开展燃气安全入户宣传,已完成管道燃气居民用户的安全体检全覆盖工作,已完成1.6万户管道气用户的无熄火保护装置灶具更换工作。

(三)严格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组织建筑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建筑起重机械、现场消防、施工扬尘防治及城市长效管理专项检查,牢牢守住建筑施工安全底线。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建立市、区、乡镇、建筑工地四级防疫管理体系,开发建筑工地应检尽检子系统,将建筑工地从业人员纳入城市免疫感知平台管理,全年纳入平台在建项目890余个,纳管从业人员28万余人,全面提高建筑工地疫情防控预警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