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2023年常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10253/2023-0002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协调小组〔2023〕1号 发布机构:市政务办
生成日期:2023-05-12 公开日期:2023-05-1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3年常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2023年常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2023年常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

2023年5月12日


2023年常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37号)、《江苏省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苏协调小组〔2022〕2号)文件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扎实推进“532”发展战略,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现制定“放管服”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具体如下。

一、市场准入成本压减行动

1. 降低准入门槛,提高便利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细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落地举措。稳步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探索建立隐形壁垒台账,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投诉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共同负责,不再列出)

推进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网上办理,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进一步提升网上登记服务效率。全面推进“一照多址”改革,同一(县)区内,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可直接申请增加经营场所备案。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承诺制改革,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地址登记,提高住所登记质量和效率。(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简化市场主体变更登记操作流程。进一步精简出口退税报送资料,将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免)税的平均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内。(常州市税务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破除隐形门槛,维护公平度。进一步完善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清理全市招标投标领域相关制度规则,破除各类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重点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畅通招标投标异议、投诉渠道,打击围标串标、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土地出让公告中严禁违规设置限制性、排他性竞买前置条件。(市发改委牵头,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政务办等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健全贸促系统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架构,完善与境外机构、跨国公司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建设跨国企业沟通平台,拓宽诉求收集渠道、加强分析研判处置、畅通问题反馈解决,提升服务外资企业质效。(市贸促会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破解服务瓶颈,提升满意度。年内制定出台《常州市市场主体服务办法》,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平等对待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市司法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制定出台《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配套政策文件,全面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推广应用“江苏银行业个体工商户信贷产品便捷通”,建立健全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体系,创新信用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推进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服务便利化,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普惠型金融“一键办理”。(市市场监管局、常州银保监分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实现辖市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域覆盖。积极申报省级公共海外仓,加快海外仓建设。推动外贸新业态产教融合,加快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市商务局牵头,市贸促会等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外贸领域数字化转型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金融支持。引导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加大承保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用好外贸小微转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开展首发融资和再融资。(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常州银保监分局牵头,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投资建设服务升级行动

4. 加强重大项目精准服务。年内制定出台《常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建设项目审批集成服务代办帮办机制。(市政务办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交地即发三证”全覆盖、常态化运行,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市资源规划局牵头,常州市税务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编制项目建设条件、管控要求清单,强化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牵头,市工改办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探索重大项目竣工即交付。简化联合竣工验收工程建设项目的备案手续,取得联合验收意见书即视为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市住建局牵头,市工改办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压减50%审批时间。实施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信息卡制度,提前介入,实时跟进。优化总量管理,强化环境要素保障,解决审批堵点问题,保障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提升建设项目审批质效。深化投资建设领域告知承诺制改革。根据项目特点和风险等级,明确项目类型清单和审批事项清单,规范告知承诺的具体内容、工作流程和监管方式。(市发改委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深化区域评估和联合评审。建立健全区域评估与项目策划生成、项目可行性研究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强区域评估成果应用。规范联合评审工作机制,探索开展多种评估事项统一编报、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市商务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深化数字联合审图。规范施工图联合审查机制,统一审查标准。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善互联网+审图,实现网上送审、网上流转、网上反馈、网上监管。审查机构出具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报告后,相关审批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并依据相关审批要求作出审批决定。(市住建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广多测合一。统一工程建设项目测绘事项,规范项目收费。各相关部门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联合测绘成果的应用。(市资源规划局牵头,市住建局、市政务办等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产业发展保供保畅行动

6. 统筹建立能源保畅体系。科学编制年度电力需求侧保供方案,提升保障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用电需求的能力。协调推动电煤运输保障,确保电煤库存满足15天以上储煤量。(市发改委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全面推行“开门接电”,以客户为导向实施配网规划和建设,实现高压客户“三零”流程固化、常态化。(常州供电公司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程,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持续推动高排放老旧汽车提前淘汰报废奖补,鼓励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常州市税务局等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对新能源轻型以下厢式、封闭货车,除城市内圈、高架和隧道等道路可以根据需要实施禁限行以外,全面取消其他道路和夜间时段通行限制。(市公安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 大力推进农业稳产工程。科学制定发布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提升优化肥水调控、病虫草防控、防灾减灾救灾等管理措施。加快推进4.4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生猪生态健康养殖和绿色发展,加强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提升生猪生产统计监测水平,强化逆周期调控和政府储备肉调节,促进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2万头左右。(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 持续加强金融保供支撑。储备和发行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优先支持纳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以及省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专项债券服务“532”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引导金融机构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指导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支持优势绿色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支持溧阳市、武进高新区争创首批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常州银保监分局牵头,市绿色金融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保障重大项目金融服务,推动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银行机构建立健全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尽职免责认定标准的免责条件。(常州银保监分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9. 不断提升物流保通服务。开展海铁联运电子化“一单制”省试点工作,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海铁联运全物流链信息闭环,保持海铁联运高速增长,重发超6万标箱,拓宽江河海运输通道,全年内河集装箱运输突破5万标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国资委等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船舶登记“不停航办证”服务,推动海事系统内船舶过户转籍业务流程改革,实现过户转籍多种证书并联办理、同步出证,缩短转籍登记办证时限,保障转籍期间船舶航行权。(常州海事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严格控制城市24小时禁止所有货车通行的道路数量。采取分时段禁限行措施,延长通行时间,放宽通行吨位限制。(市公安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民生保障提质增效行动

10. 打造便民生活圈升级版。年内制定发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验收考核标准,广泛发动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参与社区便利店建设,全面促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举办第四届龙城嗨购节主题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家电以旧换新绿色促消费。支持老字号守正创新,打造“江南美食之都”名片。推动社保卡文旅一卡通融合应用,简化入园入馆核验流程。(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牵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常州银保监分局等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年内新增一批医保便民药店,新建11个省级示范点。加快构建医保参保分类短信提醒服务机制。(市医保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年内新建改扩建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1家,支持钟楼区建设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市民政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提升稳岗就业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线上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简化优化申领手续,实现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应发尽发、应保尽保。(市人社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加强就业人员权益保护制度和机制建设,优化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职业伤害待遇支付服务流程。(市人社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保持房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市场监测与分析,进一步强化精准施策,稳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督促开发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已售逾期难交付项目尽快竣工交付。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落实好“保交楼、稳民生”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市场稳定。(市住建局牵头,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常州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支持购房者合理住房贷款需求。持续深化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常州银保监分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审批改革能级提升行动

13. 深化简政放权体系建设。建立政务服务事项下放承接管理机制,确保政府权力“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行政备案事项管理体系,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推动实现保留事项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智能便捷。(市协调办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调整编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围绕高频事项优化改革措施,探索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投资建设领域告知承诺改革范围。(市协调办、新北区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4. 深化政务服务能力建设。从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出发,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加快推动实现国家、省级26个“一件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一次办”升级版建设。研究实施地方标准“一件事”改革。(市协调办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机动车检验“交钥匙”工程。推动全市8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开通网上预约车检服务,推动机动车检测协会制定全市机动车检验“交钥匙”工作流程,实现机动车检测“只排一次队、全程一窗办”。(市公安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远程公证服务进乡(镇)工程。依托全市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司法所,推进乡(镇)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网点建设,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普惠公证。(市司法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深化数字政务赋能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印章和证照的归集,推动各领域电子证照和企业电子印章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应用。(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完善政务数据共享标准规范建设,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促进更多政务数据依法有序共享、合理有效利用。(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提供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数据质量反馈整改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数据质量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实现问题数据可反馈、共享过程可追溯、数据质量问题可定责。(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设贯通省市县三级覆盖的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具备惠企政策智能导航、匹配推送、兑现办理、咨询解答等综合功能,推动惠企政策服务精准直达,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政府办、市政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监管执法协同协作行动

16. 强化执法裁量基准建设。年内制定市设行政权力自由裁量标准,出台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2023年版)。建立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机关执法尺度与标准。(市司法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7. 推动监管执法机制创新。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建设,加大对市场主体全周期监管机制探索创新力度,探索将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和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做到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市发改委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突出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多的监管事项,加快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规则统一、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8. 加强审管联动无缝衔接。对审管一体的事项,强化内部审批监管衔接;对审管分离的事项,实施机关对审批行为、过程和结果负责,行业主管部门履行事中事后监管主体责任。(市政务办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地区和事项,明确行政审批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边界,理顺决策、审批、监管责任,督促行政审批部门与同级业务主管部门密切协同、相互协调,完善审批监管衔接机制。(市委编办、市政务办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各部门要对照上述任务分工,结合自身职责,细化实化相关任务措施,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协同配合,切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协调办要加强督促协调,支持各地各部门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推动改革取得更大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